新笔趣阁 > 三国:坑爹系统,我偏助刘不助曹 > 第2章 联合·东吴的决定

第2章 联合·东吴的决定


曹操和袁绍各自的檄文都以遍传天下,天下诸侯也蠢蠢欲动。
  可以说曹袁二人的胜者极有可能便会成为未来的霸主,此时选择一个正确的站队十分紧要。
  益州刘璋地处偏远又长期受到汉中张鲁的骚扰,无心无力参与此回盛况。
  荆州刘表虽有意押宝袁绍,袁绍也早已派人送来书信邀请刘表一同起兵。但徐州仍有刘备坐镇,加之东吴对荆州之地一向虎视眈眈,非有万全之策荆州不会正式动兵。
  东吴孙策年轻气盛、野心勃勃,自然也想在此役中分一杯羹。但东吴同样面临荆州以及刘备两方对敌。
  豫章之事,蔡瑁一直怀恨在心。如果自己领主力北上,蔡瑁也极有可能在豫章再燃烽火。若只是小打小闹,则肯定过不了关羽和陈登坐守的徐州防线。
  孙策虽然一扫吴地,但吴地军阀比起刘备曹操等人,不过是庸碌之辈。面对关羽、张飞这等将领,以及简雍、陈登这样的谋士。孙策的势力还无法确保绝对的优势。
  值此良机,若不兴战,则稍显可惜。若是战不能胜,则要自食其果。
  在周瑜、鲁肃、张昭等人的参和之下,孙策决定改战为和。
  既然曹袁之间必有结果,那么自己便联合其中一方。只要押中胜者,必可获得甜头。
  而曹袁两方都不可能放过任何可能的助力,相约为盟的信件都分别送到了天下诸侯手中。
  孙策也不例外地收到了两家的邀约。
  “诸公,不日曹操和袁绍将爆发一场大战,胜者可奠定半数中原权势与版图。如今两家都向我发起了联盟邀约,我们究竟该加入何方,拒绝何方,或者两不相帮?”
  作为江东士族的代表,张昭率先表露心意:“两家势大,一时难以分出高下,究竟谁为胜者犹未可知。坐山观虎斗对我们最为安稳。”
  张昭求稳,孙策自然知晓他的主张。但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方向。
  周瑜与孙策自幼相识,自然是看出孙策的想法,便附和道:“曹袁大战正是我等的一个机会。俗话说:浑水摸鱼。曹袁大战正是将局势搅浑的时机,我方只要觑准情势参战,必可大获丰收。”
  张昭何尝不懂周瑜所言。
  “公瑾所言无误,风险越大,收获越丰。但是西侧荆州对豫章仍旧虎视眈眈,南边还有山越作乱。吴地归心不久,急需休养生息,不宜在动干戈。”
  “子布所言差矣。即便与其中一方联盟,我方也不需要精锐齐出,只需要象征性派兵相助,也无需面对主要战场。事成便可捞得报酬。此举并不会影响豫章与各郡县的其他安排。”
  “若只是派一队人马相助,也不是不可以考虑。”
  东吴掌握最高话语权的几人逐渐达成了共识。由周瑜与黄盖、程普带一万五千人马相助。
  解决了战与和的问题,接下来便该考虑与哪方结盟。
  虽然袁绍兵多将广,但是几人难得一致的认为该与曹操结盟。
  孙策见状不禁调侃起张昭来。
  “子布方才还说不知胜负谁属,怎么此回也属意相助曹操?”
  “其一,若是相助袁绍,我们还需过了刘备这关,这关就必须我方亲自攻取,损失难以估量。其二,袁绍外宽内忌,即便我们相助曹操但是曹操战败,日后袁绍也会为拉拢我等而摒弃前嫌。其三,陈琳檄文虽慷慨激昂,但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更具法理。我方可助曹操,但需让天子下诏令令我等出兵。如此一来即便战败,也可说是不得已而为之。”
  “子布果然善于计算,连战败的后果也考虑的如此清楚。”
  “既做了决定,自然是要做好两手打算。”
  孙策点了点头,又向周瑜发问:“公瑾又为何选择助曹?”
  “伯符可曾听闻银枪白马赵子龙之名?”
  “自然是听闻。此子孤身断后杀文丑,单枪匹马闯冀州,即便是我也不敢说能全身而退,确实是一名猛将。”
  “除了赵子龙的勇猛以外,令我在意的是另一件事。袁绍本意是无论生死都要拿下赵子龙,后来改成生擒,此事遭到田丰的反对,但袁绍却听从了许攸和孙乾的主意。原因竟是田丰刚直犯上令袁绍不快,这才造就了赵子龙的传说。由此可见,袁绍此人虽有贤臣而无法用之,难为曹操之敌。”
  孙策大笑。知人善用是一个首领最重要的技能。袁绍有人而无法用,即便是百万大军,也不过是无头苍蝇罢了。
  “子敬你又有何别的看法吗?”
  “子布和公瑾说的很全面了。我只是感慨于郭奉孝的十胜十败论。曹操得谋士如此,胜过千军万马。”
  “郭奉孝也确实是个奇人。根据打探得来的消息,此役还有两名能人也会相助曹操。一者是赵子龙,二者是刘备帐下韩愈。”
  听到周瑜所言,孙策流露出了些许兴致。不单单是对赵云事迹和能力感兴趣,能与赵云一同被周瑜点名的韩愈,也让孙策好奇。
  “赵子龙确实不凡,又与袁绍有仇,相助曹操自是情理之中。这韩愈不知有何事迹,能令公瑾这般关注。”
  “此子早年便与李儒、贾诩等人共同策划了长安之变,让曹操得以迎回献帝。后续又以窥天之法,令曹操不战便击败吕布。此后吕布再犯兖州,兖州陷危之时,又是此人智计频出。吓退董思、智擒张辽、离间陈宫等等。寿春之局也是此子献策解危。”
  “如此看来,此人确实谋略非凡,心机过人。”
  “不止如此。据我探得的消息,此子还有一种极为惊异的天赋,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人。传闻他在刘关张三人未起事之时,便提前去涿郡等候三人。在董卓入京前,他便预言董卓必反。”
  “天下间焉有这种人?不过都是聪慧之人,比他人多想一步罢了。刘关张三人仪表不俗,即便我见了,无关身份,也会想要结交一番。”
  “但你、我、子布、子敬几人,在寿春前可曾与他相见?”
  “不曾。”
  “传闻在我等起事之时,他便将我等生平、性格、信息都告知了曹操。如此,伯符还认为只是单靠聪慧便得吗?”


  https://fozhidaoxs.cc/book/93621791/6785230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