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国营食堂小媳妇 > 第17章 围炉夜话

第17章 围炉夜话


“小妮呢?”

        俞周清朗的声音响起。

        苑建国满怀挂心地叹气:“刚才下洼乡运输连的车捎来一个口信,说农校把小妮留下了,让她参加一个什么座谈会,得晚两天回来。”

        闻言,俞周颔首,什么话也没说,眉间的关切平稳了一些。

        他打个招呼离开,“那我先走了,苑师傅。”

        苑建国连忙称“好”,看着他颀长挺拔的背影踏入夜色中。

        看着俞周走了之后,苑建国才有一点点反应过来,发现俞周竟然主动找到自己问侄女的去向。

        不过,苑建国想了想,就想通了。

        外面黑灯瞎火,风又大,刮得食堂大门呼呼响,苑小妮一个人在外过夜,他也是满满的担心。

        估计俞周也是一样。

        苑建国小山般的壮硕手臂收拾好食堂,熄灯后,关门落锁,也离开回宿舍。

        此时,下洼乡农校的教室里,窗外的大风刮得合页忽扇忽扇响,许多人齐聚在一盏煤油灯前,共同热烈讨论新型灌溉技术的问题。

        “苑同志提出的四种灌溉思路,很有新意,我深受启发。”

        “大家觉得最适合当前下洼乡情况的是哪一种,喷灌?滴灌?还是涌泉灌?”

        “喷灌不行,得有专业设备,你看我们的化工厂现在能制造出来吗?就算制造出来,成本得多少,能大面积推广吗?这都是问题。”

        “对,推行新型灌溉技术势在必行,但首要节省开支。我们国家起步不易,万事皆难,考虑技术之前要先考虑成本问题,不能劳民伤财,逆行倒施。”

        涉及关键问题,教室里响起一阵阵激烈争论。

        胡教授戴着老花镜,边听边记,拍拍掌提议道:“大家先停一停,不如先让小妮同志,再给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四种灌溉方法。”

        众人齐齐看过去。

        正在拿着小本本记得认真的苑小妮,汗毛一抖,像上课时被老师点起来回答问题的小学生一样,赶忙蹭地站起来。

        在场的人都笑了。

        胡教授连忙温声含笑安抚,“快坐下,我们就是随便聊聊。”

        “好。”苑小妮的脸颊有些发烫,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摸摸自己的本子,坐下回答,“在座的老师们都很厉害,我有些紧张。”

        大家善意地笑了。

        她所言非虚。

        顺着她的目光望去,挤在这一间狭小教室里的众人都身份显赫。

        有农业领域顶级专家的胡教授,有像江言午和他同学一样农学专业的青年学子,还有实践经验丰富种了几十年地的老农民,夏校长全都来者不拒,邀请过来,一同参与讨论重大课题。

        在这些人面前,苑小妮深感崇敬。

        她看了眼自己在本子上写下来的几个要点,丝毫不怯场。

        “老师们,我就抛砖引玉,介绍一下四种灌溉技术的异同点。”苑小妮落落大方,在煤油灯下,开始阐述自己知道的所有农业知识。

        以胡教授为首的专家学者们,都作出认真倾听的姿态。

        “喷灌技术,顾名思义,是在地面上设置管道,通过水泵的空气压力将水源喷洒到空中,形成水雾,像天然降雨一样降落在植物上。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不受地形影响,可以在半空中架设管道和喷头,而且十分节省用水,通过总开关可以喷水量。”

        众人点点头,赞同她的话。

        这种喷灌技术看似陌生,实际在数十年后的各大草坪、公园、植物园中被大量广泛应用。

        宽阔的草坪上随处可见随意旋转的喷头,四处喷洒水雾落下,在阳光底下形成一道道漂亮的彩虹,吸引游客们竞相拍照驻足。

        这并不罕见。

        但眼下在六十年代拿出来,依旧是跨时代的技术。

        苑小妮三言两语,就解释得清清楚楚,使众人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到这种喷灌技术的优势。

        她客观评价,指出劣势,和刚才众人讨论的问题一样——

        “难点在于成本较高,需要铺设大量的管道和水泵设备。”

        胡教授叹气,失望地摇摇头。

        这虽然不失为一个好办法,但不适合现在的华国。

        他戴着老花镜,记下这一点。

        一旁的学生递上热茶杯,拿着热水瓶转来转去,为每名来开会人员的茶缸子都倒满了热水,还特意给苑小妮送来一杯。

        她点头示意,谢过喝了一口后,接着往下说。

        “再说涌泉灌溉,就是一种新型分流的方式。将大水管的侧面开口,接上无数小管,朝向作物根部,通过小股水流的方式,使水流入土壤中。”

        “如果更形象一点的比喻,就是一根大树枝上分出无数个小树枝,每个小树枝对准一棵植物。”

        这样一说,众人都听懂了。

        江言午立刻反应过来,抢答道:“这种方式一样需要水管?”

        “当然。”苑小妮点头。

        她亲眼看到教室里的众人眉头都紧紧皱了起来,仿佛遇到了什么难题一样。

        只想一想,她便明白了众人的顾虑。

        苑小妮开口解释:“现代灌溉技术,是离不开水管和喷头的。以管道代替天然水渠运输水,是传统灌溉和现代灌溉的一道分水岭。管道封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渗漏和水分蒸发,起到高效节水的效果,而且也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

        这样的优点显而易见。

        在这种高温极端炎热的年份,天然水渠几乎都干涸了,再大的水流经过,也流不到田里,就在中途被蒸发得一干二净。

        如江言午和他同学实验时的一样,普通的庄户人家只能一遍一遍地通过肩挑手抬的方式挑水,运送到地里浇灌。

        即便是这样,运送浇地的速度也赶不上蒸发的速度。

        地表只微微湿润几分钟,就再度在毒辣的日头下,恢复到干涸的状态。

        比较之下,一条管道直接输送到田间地头,效率无疑是更高,水分中途蒸发的也更少了。

        胡教授考虑的慎重,启用一种新型的灌溉方式所耗成本巨大。

        他必须深入研究比较过后,才能作出决定。

        “那滴灌和渗灌呢?”

        “渗灌是将管道埋到土壤之下,通过灌水器湿润作物根部,定时定量给土壤渗水,提供给作物。”

        “在这四种灌溉方式中,渗灌是最高效的节水方式,比传统的浇地节水达到78以上,与喷灌相比,节水也能达到25。”

        “那我们就用这种灌溉方式——”旁听的老农用力一拍桌子,欣喜地立刻提议。

        没有人比他们这些庄稼地里的农户,更懂节水重要性了。灾荒年月,村里的每口井都要省着点用。用多了,娃娃们连喝的水都没有。

        又哪来的水浇庄稼呢?

        所以一听还有渗灌这种高效节水方式,老农马上激动地站起来,恨不能现在就拉着苑小妮去地里试验试验这个什么渗灌技术。

        然而,苑小妮却摇头。

        “这种方法的局限性也很大,因为管道深埋在地底下,所以受土质、土壤盐碱性、水质、植物根系、病虫等等影响因素较多。”

        “啥?咋怎么多影响?”老农脸色错愕,荒唐得不敢置信。

        “对,”苑小妮用力点头,干脆用下洼乡来做例子,“就拿我们下洼乡来说,盐碱地多,十分容易腐蚀管道。田里的病虫也容易咬破毛管,导致管道漏水,反而增加了维修困难。”

        埋在地下的管子不容易看到漏水的地方,所以维护起来,格外难。

        一时间听了她的话,大家都有点心灰意冷,纷纷叹气。

        新型灌溉方式好是好,可优点大,缺点也大,造价还高。

        实现起来太困难了。

        难道就没有一种方便快捷又便宜的灌溉方式?

        眼瞧着窗外的夜色深深,大风呼啸,室内的气氛短暂地陷入了低潮。

        苑小妮清亮的嗓音再度响起,给众人带来新的希望,“最后,让我介绍一下滴灌技术。”

        众人纷纷问。

        “滴灌?”

        “对。滴灌是一种局部灌溉技术。相比于传统的大面积浇地方式,这种方法更为省水省力,只需要配送管道系统和终端灌水器便能将水分和养料运送到土壤根部附近。因为一滴一滴的渗出,所以节水率极高,养分流失率极低。”

        苑小妮一口气介绍完。

        她深呼吸一口气,旁人不清楚,她却最清楚。

        滴灌技术是当今世界最节水的灌溉技术之一。

        在发明之初,就因为稳定高效的节水方式和至少翻了五倍以上的农业产出增产价值而闻名世界。

        这样高的产出投入比,堪称跨时代的发明。

        苑小妮提出滴灌技术,便是看准的这套灌溉技术的前沿性和广泛应用价值。

        不知道胡教授和夏校长他们能否相信她的判断?

        她满怀期待。

        深夜的农校小屋大风飘摇,屋内煤油灯下,众人讨论得激烈,几乎到了唇枪舌战的地步,谁也不肯让步。

        有人坚持试验推行滴灌技术,也有人强烈反对,诸多意见不统一。

        更何况,这只是暂时的初步构想。怎么在技术上具体突破管道的建造难点和标准,也是一道难以逾越的难关。

        胡教授没有参与讨论,他戴着老花镜,安静看苑小妮写的小本子,沉静思索。

        夏瑜校长也没有参与众人讨论的混战。

        他低声和老农户商量了几句,就急匆匆在翻旧的笔记上记下只言片语的灵感,等待第二天验证。

        时间过去得飞快。

        农校校长夏瑜记完笔记,再抬头时,惊觉时间已至凌晨三点。

        他四顾一望,不少年轻的小同志们都已经打起了哈欠。

        坐在角落里的苑小妮更是闭上眼,这时候头靠在墙壁上,点着脑袋休憩。

        夏校长起身对众人道:“太晚了,大家都请回吧,早点回去休息。明天再来讨论。”

        众人的讨论热度停不下来,听夏校长的话,还是三三两两站起来,纷纷伸个懒腰,准备回屋睡觉。

        一时间,整间教室里拉动椅子的声音此起彼伏。

        苑小妮懵醒。

        她一睁开眼,眼里就带上了喜色,回想着刚刚从大型连锁超市系统里发现的新问题。

        苑小妮激动地站了起来,拦住众人。

        “等一等!”

        “想到解决方案了。”

        “我想找109研究所的俞周同志一起来,我已经有了初步的技术攻克构想。”


  https://fozhidaoxs.cc/book/57501376/629658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