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国营食堂小媳妇 > 第18章 连夜抢人

第18章 连夜抢人


新型灌溉技术,难如登天。

        这是所有华国农业专家们的共识。

        难在突破传统思路,如何改变农户们数千年来担水浇地方式的局限性,选择一条更省人省水省力气的灌溉方式?

        这点在今晚的下洼乡农校里,胡教授已经从苑小妮身上找到了答案。

        喷灌,渗灌,滴灌,涌泉灌。

        这四种新型灌溉方式,每一种都是划时代的变革,崭新的技术手段,让钻研数十年农业领域的他耳目一新,受益匪浅。

        一眼就认定这些绝对是华国未来灌溉技术的发展方向。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

        灌溉技术如何攻克,管道制作标准有哪些,节水喷头如何研制,维护使用年限有多久,制造成本能否经得起大面积推广……

        一个又一个问题迎面冲击而来,没有人比身为农业领域顶级专家的胡教授更明白,一项新技术从发明到应用过程中的极端困难性。

        有些新技术甚至要历经五年、十年、更多年的实验室验证,才能真正走下神坛,踏上田间地头,被普通大众广泛使用到。

        到那时候,华国还等得起吗?

        胡教授深深地思考。

        就在夏校长宣布散场,胡教授叹气摘下老花镜,揉揉精力不济的眉心,准备离开之时,突然听到了苑小妮的声音。

        “我想找109研究所的俞周同志一起来,我想到了初步的技术攻克构想。”

        立时,一句话激起千层浪。

        如同一块巨石投入海平面,掀起了惊涛骇浪让众人久久不能平歇。

        怎么可能?

        怎么可能这么快,刚刚讨论完新型灌溉技术的理论部分后,就有人能立刻想到初步的技术攻克构想!

        哪怕只是一个初步构想,也足以骇人。

        这简直就是直接从幼儿园跳到了大学阶段,一夜之间实现了超人的飞跃。

        “苑同志,你说真的?”

        “你这速度也太快了!我们还没有讨论出个结果,你就直接想到技术攻克阶段了?”

        “109研究所的俞周同志是谁,夏校长,快请人过来!”

        众人兴致高昂,本来积攒的困意一消而散,整个人都亢奋起来。

        从江言午和同学,到兴高采烈的老农户,再到全国各地来交流的专家学者们,全都一脸激动地围着苑小妮。

        恨不能现在就连夜109研究所抢人!

        说不定速度再快一点,他们今晚就能杀穿新型灌溉技术这条路。

        苑小妮杏眸灿灿,朗朗如皎月,她也不做掩饰,直率坦然地说道:“刚才合眼时,正好想到一个新思路。”

        “俞周同志更懂技术,所以想找他一起来商量一下。”

        “好,”夏校长应声出门,这就找人找车去109研究所要人。

        其他人又满怀热情地讨论了好一会儿,才终于散场,暂时找到农校宿舍的大通铺睡觉。

        苑小妮被单独分到一间女生宿舍。

        老师将她领到门口,她轻手轻脚地推门进去时,里面的几名女生都已经睡了。她抱着学校提供的被子,找到一张空床铺睡下。

        闭上眼,她再次进入大型连锁超市系统。

        流畅的众多货物栏里,已经解锁了三个绿色图片,分别是飘香小麦粉、梅花罐头午餐肉和稻花五常大米。

        她这几天积攒的积分,又分别兑换成小麦粉和午餐肉罐头,作为奖品邮寄给全国各地投稿回答问题的读者们。

        剩下的积分,所余不多。

        好在“会员中心”的问题列表里,她又刷新到了一个新的系列问题。

        【聚丙烯pe灌溉管道的制作方式有哪些?】

        【滴水孔和支撑架在水管主体上的长度中心线对称设置如何规划?】

        【水管主体的耐腐蚀层和防漏层有何特征?】

        【滴水器和毛管的连接方式有哪几种?】

        【简述管间式喷头、管上式喷头、管下式喷头以及虹套管的优劣性?】

        【002mm滴水孔如何解决土质堵塞问题?】

        ……

        苑小妮喜出望外。

        这些问题简直就是宝贝。

        她一项一项浏览下来,收获非凡。

        虽然这些问题仅仅是题目,没有给出具体的解答办法,但问题本身已经极具研究意义。

        对滴管技术的攻克,给出许多十分有价值的参考方向。

        比如,现在苑小妮已经知道了——

        灌溉管道可以用聚丙烯制造。

        水管主体要添加耐腐蚀层和防漏层。

        滴水喷头可以考虑管间式喷头、管上式喷头、管下式喷头以及虹套管几种方式,每种方式各有优劣。

        滴水孔可以精确到002mm,更加节水高效,但同时也会产生土质堵塞的致命问题,必须想出好办法解决。

        苑小妮一条一条背下来,按捺不住心底的兴奋,迫不及待地想与俞周分享。

        她安安心心地入睡,在农校女生宿舍中等待明天的到来。

        第二天一大早,109研究所大门口就来了一辆风风火火的拖拉机。

        这台拖拉机是农校的宝贵资产,前两天专门用来从火车站接运专家学者们的,平日里还要负责学校农田的平整、大宗物件的运输等等。

        今天夏瑜校长专门派过来,就是来接俞周同志的。

        整个109研究所上下听说这件事,都齐齐跑出来看。

        “农校派拖拉机来接俞周了?”

        “为啥,俞周是会犁地,还是会种田?”

        “总不能是上农校算数据去吧?”

        研究员们五花八门的猜测,抱着碗站在食堂大门口,看得稀罕。

        夏瑜校长亲自前来,在李所长办公室里商量了好一会儿借人的事,办好了手续,才起身带着俞周离开。

        大师傅苑建国急急忙忙地收拾了一个包袱,从食堂里追出来,“把这个带上。”

        “里面还有一包给小妮的。”时间仓促,苑建国只来得及收拾几件常用的衣服,又装了几个大馒头和煮熟的鸡蛋,塞满了一整包,递给俞周。

        俞周接过,坐上轰隆隆的拖拉机,在研究员同事们的羡慕远视中离开。

        一路上,夏校长给俞周介绍目前的情况。

        “苑小妮同志立大功了,创新提出四种新的灌溉方法,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胡教授也给予高度评价。”

        俞周的唇角微抿,毫不意外她的亮眼成绩。

        听夏校长继续表扬:“更难得的是小妮同志又想到了新的技术攻克构想。技术攻克向来是一条艰辛的道路,她已经有初步构想,已经十分难得。”

        “这次特意把你请过来,是想把你叫来一起研究。”

        俞周配合地颔首,没有丝毫的不同意。

        他们109研究所是一个底蕴深厚的老牌研究所。然而,因为目前各项物资的短缺,他们无奈暂时搁置了许多新技术的研发,彻底转型到纯理论研究。

        但技术底蕴还在。

        请俞周过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不成章的是,他是被苑小妮亲自点名喊过来的。

        若非如此,夏瑜校长也不会长途跋涉连夜赶来,大费口舌地从李洪军这里要走人。

        听到这一点,俞周扬唇,轻咳了一声。

        拖拉机一路蜿蜒,跨河跃山,终于抵达下洼乡农校。

        他到来的消息,轰动了整个农校。

        无数人奔出来。

        “俞周同志来了?”

        “在哪,在哪?”

        “快请!”

        江言午的鞋都来不及穿,扶着眼镜莽莽撞撞地跑过来看人,看到俞周挺拔冷俊的身影,既惊艳又惊叹,“你就是俞周同志?”

        瞧俞周点头,江言午立马拖起俞周就往教室的方向跑。

        “快来看看,我们正需要你!”

        俞周面容淡淡,按下疑惑,大步流星地跟在对方身后走到教室门口,看到一副热火朝天的场景。

        苑小妮拿着粉笔,在黑板前唰唰唰地写字,身上落满了白色的粉笔末,头发也散了些,看起来颇有些狼狈。

        她看向台下,为讲台前的一群人谆谆讲解。

        俞周望去时,她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捉襟见肘,短短得露出一截胳膊,蹭上了粉笔灰也不自知。

        然而越发让人瞩目的是,她的眸子格外熠熠,灿若星辰,拿着铅笔回眸的这一刻仿佛深深镌刻在所有人的心底。

        俞周不由驻足停步。

        江言午冲众人大喊一声,“俞周同志来了!”

        众人纷纷回首,将俞周热情簇拥到黑板前中间的位置。

        这个位置离黑板最近,更能清楚地看到黑板上的娟秀字迹和苑小妮书写的内容。

        俞周迅速扫过黑板,一思考,便知道他们现在进度到哪里。

        技术攻克向来是一项艰难工程,成年累月取得一点突破都极为不容易。

        他们109研究所的研究进度更是以年为单位计算的,要从数十亿次分之一的概率中选择无数次,才有可能碰到正确的那一条道路。

        还有更多的研究所在另外数十亿次的选择中,错误泯灭,铩羽而归,一年一年的研究全都化为一无所获。

        这对于科学研究来说,都是寻常事。

        就像那句至理名言所说的——

        “在科学的大海面前,我只是恰好在岸边幸运地捡起贝壳的小男孩。”

        俞周早有心里准备。

        但看到黑板的那一刻,他的心情却一点一点打破了冷静。

        黑板上进展,超乎寻常的迅猛。

        明明白白列出了数个具体问题和初步的浅显构想。

        苑小妮笑着介绍:“我给大家介绍一下,这是109研究所的俞周同志,他是优秀的科研人才,也是我最信赖的研究员。”


  https://fozhidaoxs.cc/book/57501376/6295380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