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覆雪归春 > 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泉

第一百二十五章 龙泉


温桓正在书房中看着温三夫人的来信。
        他因为阿蘅的缘故,大多时候都是住在温府别院中的。
        温三夫人在京都养胎,并不能经常见到自己的一对儿女,便时常写信给温桓,说一些自己对温桓与阿蘅的担心。
        白马书院中的学子大多一心向学,鲜少会与外人讨论流言,但也有那么一些人在书院中,完全只是混日子的。
        元应问便是其中的典型。
        阿蘅在书院中发生的诸多事情,大多是他说给温三夫人听的。
        温三夫人每次从元应问那儿得知了消息,定会特地写信给温桓,她会照顾阿蘅的想法,在阿蘅面前表现出云淡风轻的模样,但在温桓面前就很少掩饰过自己的想法。大约在她眼中,一个还是孩子,另一个却已经长大成人了吧
        不过温三夫人前天才送过了一次信,按照她写信的频率,这封信应该再过两日才会送到温桓的手上。
        还是说又出现了意外呢
        信中如同往常一般满是关心之言,又问他对旬考可有把握,旬考之后是准备回家,还是另有打算之类的问题。
        温桓看完信后松了口气,娘亲在信中的口吻一如往常,并无异样之处。
        只是想到温三夫人在信的末尾说到的事,他还是有些迟疑。
        爹娘想让他带着阿蘅,同大哥一起回老家避暑。
        不论是他,还是大哥,对此都只有赞同的份。
        但阿蘅或许不会愿意出远门的。
        温桓的目光落在书桌边的一堆手抄书籍上,书籍的原本在自家父亲的书房之中,他书桌边的这些都是阿蘅亲自抄写后送过来的。
        父亲向来喜欢搜集孤本,他虽与父亲的喜好相似,但至今还未能够从父亲那处继承任何一本孤本,连手抄的版本都没有。
        依照父亲的意思,待他百年之后,他的所有东西都会留给他的儿子,也就是温桓。
        所以在此之前,温桓就不用惦记着他的那些孤本了。
        反倒是阿蘅对这些并不太感兴趣,温三老爷却时刻都记得给她留上一份。
        虽然不是原本,但手抄本也是很珍贵的。
        从前温桓都只能到阿蘅的书房借读,后来不知从何时起,小姑娘便也学着温三老爷的样子,亲自抄写了书房中的书,特地送给温桓。
        温桓不由得想起小姑娘上次送书来时的场景。
        那时的阿蘅与他说的都是柠儿的事情。
        娘亲肚子里那个还未出生的弟弟,最后还是由着阿蘅的意思,定下的名字为温柠。
        而且这个名字在祖父那儿都已经过了明路。
        将来族谱上落下的也只会是温柠二字。
        阿蘅是满怀期待的盼望着那个孩子的出生,她欢天喜地的说着自己要做最好的姐姐,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将好东西都捧到那孩子的面前。
        有着这样想法的小姑娘,又哪里会为了避暑,就真的丢下娘亲与未出生的弟弟,回老家去呢
        然而不知为何,这般浅显的道理,爹娘似乎都没有想过这些。
        温桓看着手抄的孤本,忍不住叹了口气,心中有些烦闷。
        青木是温桓的书童,前些日子他母亲得了重病,他向温桓请假回去照顾母亲,等他母亲病情有所好转后,他很快就又回到温桓身边侍候。
        看着温桓烦闷,又见冰盆里早已经是一盆凉水后,他悄悄出门去替温桓端回一碗绿豆汤来。
        早晨煮好的绿豆汤用瓦罐盛起,用绳索系住后放到井中,再取出来,凉凉的口感用来消暑最是恰当。
        青木道“少爷,这是厨房用井水镇过的绿豆汤,您用一些”
        温桓接过绿豆汤喝了口,想起早晨去温老太爷的书房找书,在院子里看到的陌生人。
        那人皮肤黝黑,五大三粗的,一看就是武将出身。
        瞧见他时,不闪不避,还拍着他的肩膀夸他是一表人才。
        温桓动了下肩膀,感觉被那人拍过的地方现在还隐隐作痛。
        大多数文臣与武将总会互相别苗头。
        温老太爷是少有的对文臣与武将都一视同仁的文臣,但他平日里交好的都是文臣,唯一的武将还是樊家的人。
        可今天在院子里的那人并非樊家人。
        温桓想了很久,才对青木说“你去打听一下,祖父院中的客人可离开了”
        青木应下后,连忙出了门。
        回来后说出的话却令温桓很是意外。
        他说“门房的人说今天早上开门后,就没有外人从正门进出过。听老太爷院子里的丫头说,老太爷用过早膳后,就一直待在书房里。因为老太爷喜静不喜闹,很少会有丫环一直留在院子里,她们都留在下人房里,并不知道外面的事情。”
        居然是查无此人
        想起院中看到的那人,温桓脸上不免带出了几分异样。
        当时似乎是因为对方的态度着实坦然,他才会以为那人就是祖父的客人。然而事实上,他被那人夸过之后,就拿着书回了自己的院子,根本就没看到那人与祖父是如何相处的。
        谁也不能保证那人就是好人。
        温桓将温三夫人送来的信放在书中夹好,他有些不放心祖父,最后决定自己还是再去看望看望祖父。
        还好阿蘅回了京都,等明日才能归来。
        否则真的出了什么意外,他恐怕是会束手无策的。
        只是温桓没有想到,他前脚才踏出院门,迎面便碰上了阿蘅。
        温桓愣了一下,才开口。
        “阿蘅怎么这会儿就回来了,不是应该在家里再待一天的吗”
        书院沐休的时间一般只有两天,但临近旬考,女子学堂那边的课程已经接近尾声,有几位先生都已经结课了。
        阿蘅今明两日都是不需要回书院读书的。
        按照阿蘅恋家的性子,她原本不该如此早的回到别院中的。
        温桓想想,觉得有些不对劲。
        联想到温三夫人托人送来的那封信,她是想要阿蘅外出避暑的。可阿蘅从前外出避暑,都有爹娘兄长陪在身边,让她跟着他出门,丢下心心念念的娘亲与未出生的弟弟。以温桓对阿蘅的了解,她定是直接拒绝的。
        她提前回来,莫非就是因为避暑的事情。
        阿蘅抬头看了温桓一眼,拿着帕子擦了把汗。
        抿着唇,兴致不高的回着温桓的话。
        “快要旬考了,我觉得在家里看不下去书,就提前回了别院,等旬考之后再回去。”
        温桓下意识的说“旬考在端午之后,书院每逢端午节都会有三天的假期,到时候阿蘅也不回去吗”
        京都的端午节有龙舟竞赛。
        届时连皇上都会亲自出宫与民同乐,京都的官员也都会带着女眷一同出门观看赛龙舟。
        温家子弟也建了一个龙舟队,每年都会去参加龙舟赛事。
        阿蘅从前最喜欢坐在高楼上给温家的龙舟队呐喊助威。
        今年却连去都不愿意去了么
        端午节的龙舟会,声势浩大。
        在阿蘅的记忆之中,她已经看过许多次。
        今年的、明年的、后年的龙舟得主,她都已经知道是谁。
        龙舟竞赛中的惊险对决,她可以说是历历在目。
        只看了开头,就能够猜到结尾的事情,又何必继续在那上面浪费时间呢
        阿蘅偏头看向五柳居的方向,道“端午节我是不会回去了,到时候祖父和阿兄应该还是得回去的。或许我应该提前告诉祖父,好让他在别院中多派些人手”
        她依稀记得今年龙舟会上勇夺第一的,就是白马书院的学子。
        阿兄在那之后还说过,早知道最后胜的会是白马书院,他就应该拉着祖父一起去看龙舟会的。
        当时皇上夸奖书院学子的时候,还问了温老太爷的去向,只可惜那时的温老太爷还留在别院之中。
        温桓笑笑“倒也不必如此,让阿蘅一个人留在别院之中,不管是祖父,还是我,都是不放心的。不过既然阿蘅不打算改变主意,刚好我现在有事要去找祖父,到时候顺便说一下这件事。等到了端午节,我们都留下来陪阿蘅,不会让你孤单一人的。”
        兄长的关心总是如此沉重。
        其实阿蘅偶尔也是希望他们能够不要太关心她的。
        “可是今年参加龙舟会的人中,有白马书院的学子哦”
        以前参加龙舟会的都是京都世家子弟,寒门的人也不是没有,但大多都输在了开始,或是被世家雇佣到了世家队伍之中。
        而书院中的读书人,所充当的角色大多都是高台上的看客。
        从未亲身下场过。
        据阿蘅所知,今年参加龙舟会的书院中人,一开始似乎是因为赌约的缘故,书院中的两拨人赶鸭子上架般的报名参加了龙舟会。
        其中名为龙泉的那一队,以无与伦比的运气赢得了最后的比赛,最后还得到了圣上的褒奖。
        温桓满心疑惑。
        “我怎么不知道书院还有人去报名了龙舟会”
        他以为自己在书院中的消息还算是灵通的,可现在连阿蘅都已经知道的事情,他怎么连点风声都没有听说过呢
        阿蘅顿了顿。
        她知道的消息都来自温如故的记忆,是由果推因,却不能直接这样同温桓解释。
        “我是听谢淮安说的,怎么阿兄还不知道这件事么”
        那个叫做龙泉的龙舟队,是由谢淮安组建而成的。
        所以她说消息来自谢淮安,也应该能够说得通的吧
        阿蘅有些心虚。
        她忽然想起现实与温如故的记忆早就已经出现了偏差,也不知那些原来的事情还会不会按照既定的轨迹发展。
        在温如故的记忆中,樊泽语自始至终都是留在京都之中的。
        那个叫做樊西茂,小名毛毛的小孩,从来都没有在京都出现过。
        谢淮安倒是一如既往的在白马书院读书。
        可他现在每天都得照顾着毛毛,与书院其他同窗的关系一下子就疏远了好多。他或许不会像温如故记忆中的那样组建龙泉队,又或者是他真的会再次组队,但也不会有多少人愿意参加他的队伍。
        阿蘅也不知自己是希望龙泉能够出现,还是不希望它的出现。
        既定的命运能否改变,确实是一件令人捉摸不透的事情。
        自从阿蘅与段瑜之绝交之后,温桓对阿蘅的交友状况就格外的小心翼翼。
        姑娘家那边,他是无话可说的。
        在其他的方面,温桓恨不得将所有可能伤害到阿蘅的生物都隔绝开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谢淮安。
        站在兄长的角度而言,他们家的阿蘅与谢淮安几次相处,最后都是带伤回家的。
        虽然其中的责任不能完全归在谢淮安的身上,可是只要一想到阿蘅是跟他在一起时出的事,温桓就没有办法去冷静对待。
        他想要慢慢的将谢淮安从阿蘅的身边隔绝开来。
        效果却不大好。
        不知不觉间,阿蘅都能与谢淮安交换秘密了。
        说什么会有书院中人去参加龙舟竞渡,怕不是那个人就是谢淮安他自己吧
        阿蘅还要他和祖父一起去看龙舟会,真是
        温桓觉得自己已经说不出话来,只想叹气。
        他看着阿蘅懵懵懂懂的模样,自己安慰着自己。
        往好处想想,阿蘅虽然推着他和祖父一起去看谢淮安的比赛,可她自己是不准备去看的。
        所以说,他也没必要将谢淮安看得太重。
        温桓不再说话,阿蘅便要拉着他一起去找温老太爷。
        小姑娘讲究速战速决。
        已经做下的决定,就应该早点落实下去才行。
        然而温桓心中却满是不安。
        他的记性还没有那么差,温老太爷别院中的那个陌生人的模样,他记的可清楚了。
        “我还有重要的事情要与祖父相商,事关重要,不能落入他人之耳。”温桓抓住阿蘅的手,说“阿蘅不妨先到我院子去歇歇脚,有什么事情,等我回来再说,你看可好”
        事关重要
        阿蘅迷迷糊糊的被温桓送进了书房之中,在记忆中搜寻了半天,也没想起来这个时间点有何重要的事情。
        青木虽然是温桓的书童,但实际上他更擅长的是拳脚功夫。
        温桓将他留在院中,让他守在书房门外,不要让任何人打扰到里面的阿蘅。
        临走前。
        温桓甚至要求青木,一旦发现外面有危险,就立刻带着阿蘅从密道逃走,不能有丝毫的犹豫。
        至于密道的入口,就在温桓的书房之中。
        。


  https://fozhidaoxs.cc/book/3839/277786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