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覆雪归春 >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闻

第一百二十四章 传闻


那一日在小院中所见的面具女子,究竟是何许人也,阿蘅依旧没能知晓。
        雨水繁多的日子过去之后,就是终日不见阴云的晴天,金乌始终坠在天边,偶尔出现的云彩也挡不住它的英姿。
        书院与别院之间的来回,在夏日里也变得愈发难耐。
        上半年的最后一次旬考定在了端午节之后,旬考结束,书院便会给出一两月的假期,等学生回到书院时,就已经是下半年了。
        夏怡云上回在小院中说到了对方如玉的关心,阿蘅与方如玉算是比较熟悉,相互也能说上几句话。
        再一个,方如玉即将嫁给的元应问是温桓的好友,七拐八弯之下,与阿蘅也有几分亲缘关系。
        书院沐休的时候,阿蘅回了京都。
        在家中小住了一日,第二天便去找方如玉说话。
        她看着方如玉亲手绣的手帕,觉得实在是太过难为人,好端端的一对鸳鸯被绣成了换毛的水鸭子,手帕边缘还有裂纹,像是用力过猛,不小心撕裂开来的模样。
        “方姐姐提前回家来,不会就是为了绣花吧”
        方如玉也很是心酸,跟她说“也不知道我娘是从哪里听来的说法,非要我亲手绣出嫁衣与被褥出来,我哪里做得来那些东西”
        手上稍微用多了一点劲,衣服料子就被扯成两半截。
        她回家短短几日,就将方夫人准备的布料给霍霍一空。
        害得方夫人又赶忙出去另买了新的布料。
        阿蘅回想着温如故的记忆。
        许是父母过世的缘故,成亲前后都并没有人同她提起过这件事,而她的嫁衣也是从外面的成衣铺子中买的成品,甚至都不是量身定制的。
        换成了现在,成衣铺子里的衣裳再好,阿蘅也会看上一眼。
        温府养着绣娘,一年四季的衣裳都是自家做的,样式也都是独一无二的。
        有些事情,确实不能深思。
        一旦深思之后,便处处都是过错。
        阿蘅借着喝茶的动作,遮掩了心中的诸多思绪,放下杯盏时,她又恢复了平常的模样。
        “还有这种说法吗”
        方如玉让屋里的丫环都出去,自己也放下了绣棚,“你还小,也没到需要知道这些的年纪,还是说些其他事情吧”
        若是阿蘅再大上几岁,方如玉还能就着这个话题再往下说。
        可小姑娘现在还一团孩子气,情窦未开,根本不适合说这些东西。
        “说起来,这还是阿蘅第一次上门来看我呢”
        方如玉有些感慨的道。
        阿蘅笑着说“那是因为我们先前并不熟识呀等熟悉之后,才能上门拜访的。”
        “方姐姐先前明明说过旬考之后,才回家的,结果却提前回了家,也没有同我们说一声。我们几个在书院里许久不见方姐姐的踪影,都可担心了呢”
        夏怡云说到方如玉不在白马书院的时候,阿蘅还信誓旦旦的安慰她们。
        说是方如玉定是先回了家,并不是出了意外。
        她当初说话时又多坚定,后来独自一人的时候就有多害怕。
        今日见到方如玉之前,她的心都一直是提着的,生怕自己会面对意外情况。
        幸好她见到的方姐姐确实是安然无恙的。
        方如玉怔住。
        京都的风气是以身娇体弱为美人的标准,似方如玉这般天生神力,在京都闺秀之中,是不太受欢迎的。
        武将家的闺秀或许能看中她,但她家世代都是文人。
        文武相轻。
        她与武将家的闺秀们也玩不到一起去。
        在阿蘅与夏家姐妹未曾就读白马书院的时候,方如玉都是一个人住在那间小院之中的,来去无人相伴,时间久了,也就成了习惯。
        因而这一次从白马书院离开,她也不曾通知任何人。
        更没有想到会有人担心她。
        “是我疏忽了。”
        方如玉说起这话时,眼里是带着笑意的。
        阿蘅感觉到了她的高兴,却不知她的高兴是从何而来。
        高兴之余,方如玉同阿蘅说的话,不知不觉间就多了起来。
        一时口快之下,她忽然同阿蘅说起白马书院之中的神鬼之说来。
        “阿蘅,你知道吗白马书院里其实埋葬着一个人”
        埋葬着一个人
        阿蘅无意间打了个哆嗦,她怎么没有听过这种传闻。
        白马书院所在那座山就是温家的,虽然在山的另一边有一座寺庙,山下也有不少的住家,可从来没有人会将坟地放到山上去。而且,书院这些年来,陆陆续续的都在重新盖房子,书院所占的空地被翻了不止一次两次,就算里面真的葬了人,早也应该被翻出来重新埋葬了的。
        “听说在书院里,每年芒种前后的夜晚,就能看到一个身穿红衣,脸上带着半个面具的女子,蹲在地上焚香烧纸。”
        “至今还没有人见过那名女子的全貌,但听说她之所以会出现在书院之中,就是因为她有一个很重要的人被埋葬在了书院的某一个角落,每到那人的忌日,她便会出现在书院之中,为那人焚香烧纸,以告慰对方的在天之灵。”
        方如玉喝了口茶,压下因过度投入而出现的些许慌张。
        阿蘅正要开口,方如玉又拦住她“别的不好说,但我是真的见过那个带着面具的女子的。”
        阿蘅沉默着,她也见过一个带着面具的女子,还是在她们住着的小院之中。
        只是那人身上穿着的衣裳是暗色的,并非是红色。
        “你看到她时,她真的在院子里烧纸钱了吗”阿蘅疑惑的问着。
        方如玉摇头“那倒没有,我见到她时,她只是站在那儿,很快就离开了,周围并没有被燃烧过后的灰烬。”
        她回答着阿蘅的话,却没有注意到话中的瑕疵之处。
        那个带着面具的女子果然是真实存在着的人,而并非是她的幻象。
        阿蘅回到温府后,仍然在猜测着那个人的身份。
        她总觉得那名女子的身份很重要,倘若知道她是何人,有许多事情都能迎刃而解。
        只可惜她知道的东西还是太少,才会一点头绪都没有。
        在外间遇到的诸多挫折,倘若无人过问,忍一忍便也过去了。
        可要是有人真心关怀,三分的委屈也能变成十分。
        家是温柔乡,也是英雄冢。
        阿蘅不是英雄,她还是个孩子。
        回到府中,阿蘅又去了温三夫人的院子。
        虽然她昨天就已经回到了京都。
        但她回来的时间比较晚,那时的温三夫人早就已经睡下,她也就没能去请安。今儿个一大早,她又出门去拜访了方如玉,给温三夫人请安的时间也就推到了现在。
        人说十月怀胎,九月生子。
        温三夫人再过两三个月,也差不多就到了该生产的日子了。
        阿蘅到了温三夫人的院子,温三夫人正坐在堂屋中纳凉,冰盆被放在窗边门口,有风从屋外吹来时,能将些许的凉气吹进屋内。
        柳嬷嬷和另外两个有些眼生的丫环站在温三夫人的身后,给她打着扇。
        阿蘅进门时,险些一脚踩进冰盆里。
        她看向温三夫人额头上的汗水,很是不解的问道“我听人说,有孕在身的人会更加的怕热。咱们家又不缺冰,娘亲多拿几个冰盆放在身边,不就凉快多了么”
        丫环摇扇的风都是热风,哪里比得上冰盆自然散发的凉气呢
        温三夫人只是笑笑。
        柳嬷嬷开口道“大夫说夫人虽是有孕在身,但也不能太过贪凉。冰盆用的多了,也不好。”
        阿蘅点点头,她其实也是半懂不懂。
        不过既然是大夫说的话,那应该就没有错漏的地方吧
        她绕开门口的冰盆,来到温三夫人的身边坐下。
        堂屋中的门窗都是向外敞开着的,只是今天没有多少风,阿蘅在屋中坐了一小会儿,就觉得热得不行。
        当然这也可能是因为她才从外面走回来。
        大太阳底下多走了两步路,也是会热得不行的。
        “阿蘅难得回来再过几日就是端午节了,过了端午节,书院也该要放假了。”温三夫人笑着和阿蘅说话,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几日不见,阿蘅又瘦了许多。
        阿蘅向来都有苦夏的毛病。
        放在往日里,她早就带着阿蘅外出避暑去了,不到七月末,不会动身往回赶。
        可现在她出不得远门,而阿蘅又得在书院里一直待到端午节之后,还是得再想想其他办法,总不能看着阿蘅这么一直瘦下去。
        阿蘅坐在椅子上,也笑着说“等书院放假之后,祖父、阿兄还有我,就都会回家来,到时候阿蘅就天天都来看娘亲,娘亲回头可不能嫌弃阿蘅哦”
        温三夫人脸上笑意更浓,她当然是想要能够时常见到阿蘅的。
        只是她虽然想要将精力都放在阿蘅的身上,实际情况却不允许她这么做。
        自怀有身孕以来,温三夫人就感觉自己的忘性变得更加严重,偶尔还会过于情绪激动。
        小姑娘与她短暂的相处几日,倒也还行。
        朝夕相处的话,就很容易弄出一些事故来的。
        她心中愁肠百结,面上依旧笑着“你这话说的,娘亲或许嫌弃过你阿兄,可什么时候嫌弃过你了,真是个小没良心的”
        温三夫人点着阿蘅的额头,没好气的笑着。
        阿蘅卖乖的笑着,往温三夫人旁边蹭了蹭,没有开口反驳。
        温三夫人同阿蘅说“如今的天气是越来越热了,阿蘅你前些时候又了病,就连杨神医也都说你身子弱,用不得太多的冰,等到再过些时候,入了三伏天,可怎生是好”
        她们家的小姑娘从来都是娇生惯养的,哪里忍得了酷暑呢
        在温如故的记忆中,似乎也有这么一回事。
        阿蘅仔细回想着。
        在温柠出生前的那个夏季,温如故曾被兄长带着回了一趟老家。
        说是老家,其实是祖地。
        与京都之间隔着七八座城池,是在潍州治下的小县城。
        小县城地方不大,却是个四季如春的好去处。
        温如故被温桓带着在那儿住了两个多月,过了一段无拘无束的快活日子。
        等她再回到京都,温柠都已经满月了。
        “我又不像阿兄那样到处乱跑,只待在家中,心静自然凉,便是三伏天,也没什么要紧的。”
        阿蘅只字不提避暑的事情。
        虽然当她是阿蘅的时候,还没有去过老家,但在她的记忆中,她都已经在潍州住了两个多月,所以也不必再去一次。
        比起随时都能够去的潍州,她觉得还是即将出生的温柠更加重要些。
        从前她没有见过温柠出生的模样,对他的成长也不是特别的关心。
        这一次她希望自己能够看着温柠长大成人,她不会再丢下温柠一个人。
        一家人就应该永不分离的。
        阿蘅的小心思,温三夫人是猜不到的。
        她看着小姑娘懵懵懂懂的模样,心下一软,还是等她将避暑的事情办妥了,再来同阿蘅说,也能算是给阿蘅一个惊喜吧
        打定主意后,温三夫人也不再提起避暑的事情,转而同阿蘅说些家长里短的话。
        顺着阿蘅的话往下说,一直到阿蘅回去自己的院子为止。
        前脚阿蘅刚走。
        温三夫人便同柳嬷嬷说起避暑的事情来。
        “我原是想着让桓儿带着阿蘅去避暑,又担心他们两个小孩独自外出,会生出事端来,真是”
        她一想到温桓与阿蘅一起出门,脑海中总是会不由自主的浮现出各种不好的猜测来。
        柳嬷嬷“夫人莫不是忘了大夫人”
        温三夫人若有所思。
        年前的时候,温大夫人带着一对儿女回老家探亲,几度回信说是要回京都,但又因为各种事情给耽误了,以至于至今都还没能回来。
        说到温氏老家,那可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好地方。
        “我好像听说大少爷准备回老家去接大嫂,要是他能再等一些时日,倒是可以让桓儿和阿蘅与他同路。”
        虽然以前避暑的地方不是在温家的老家,但那里也是一个避暑的好地方。
        心中暗自下了决定,温三夫人思考良久之后,最后决定还是等温三老爷回来,与他商量一番,再做打算。
        至于温桓那边,都不用温三夫人言明,他自己也不会放心阿蘅一个人出门的。
        温桓若是知道阿蘅要外出,他一定会要求跟在阿蘅身后,护送她的。
        所以并不需要担心他。
        妙书屋
        。


  https://fozhidaoxs.cc/book/3839/277786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