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红楼+阴阳师]在红楼当中医的日子 > 第45章 第四十四章外号

第45章 第四十四章外号


当今本就多疑,如今年迈,更是容不得皇子皇孙们与朝臣勾结之事,水泓说这些,也不过是想要得到他亲口说的让他与李子安相交的话,打消他的顾虑罢了。

        如今帝王说了,他便顺势提出了伴读一事。

        “皇祖父便是不说,孙儿也要多与子安走动的,他可答应了,年后要进宫给孙儿当伴读呢。”

        帝王脸一沉,“胡闹,朕亲封的爵位,岂能给你做伴读?便是太子当年也没有这资格!”

        水泓的脸顿时垮了,拉着他的衣袖摇晃,“祖父,孙儿想与他一起进学。”

        帝王摇头,“孩子心性!”

        水延起身,拱手,“父皇,这,也是施恩之机,况且,您还有指人进尚书房名额未用。”

        水延说的,是每年进尚书房的特许名额。尚书房为皇子公主进学之处,起初除了皇室子孙,便只有他们的伴读才能在尚书房中进学,而这珍贵的名额,每位皇子公主也只有两个罢了。

        只是,每位皇子公主的伴读多要替他们受训,若主子未完成先生布置的课业,也是伴读替主子挨打。

        帝王想要显示恩宠,除了封赏朝臣,还可以封赏其家眷,让其子嗣进入尚书房虽皇室子孙共同进学亦是恩宠的一种。

        只是,有大臣位高权重,他们的子嗣也不宜以伴读身份进入尚书房,帝王便会许出些许名额,让这些大臣子嗣们以学子身份进入尚书房,除了伴读名额较皇子公主们要少一个,其他待遇与皇室子孙相同。

        帝王沉思片刻,实在受不住水泓可怜兮兮的眼神才又道,“行了,那名额给他一个便是。”

        水泓立刻喜笑颜开,“多谢皇祖父!”

        “朕可不缺你这一声谢,许久未回,去你母妃那看看吧,她也许久不见你与泓儿了。”

        后面这话,是对水延说的,显然,帝王这是下了逐客令了。

        水延便与水泓一起行礼,退出了大殿。

        殿内,帝王看向旁边的太监总管,“你说,这李氏子安,当真如老四所说未来可期,还是他有何特别之处,才让老四如此拉拢?”

        太监总管恭敬回话,“陛下,在众位殿下中,四殿下最是老实,此话可信度极高。况且,此事陛下一查便知,四殿下在这上面欺瞒陛下,着实不是明智之举。”

        “如此,便封他一个侯爵之位吧,你去拟旨。”

        “是。”

        说是要与大臣商议,其实就是借口罢了,便是双德妃一事,朝臣也只能妥协,何况是如今有理有据的事?

        水延带着水泓到了苏德妃所在宫殿,苏德妃立即屏退一应侍从,仅仅留了几位心腹伺候。

        苏德妃先是让人端了些糕点饮品候着,才与两人交谈。

        “陛下如何说?”

        水延端着茶盏,语气极淡,“父皇说,要为我封王。”

        苏德妃冷笑,“咱们这位陛下,可真是打得一手好算盘!”

        “当年封太子,朝臣请求为你们封王,他不同意,皇长孙出生,朝臣再请,他又拒绝,太子都当祖父了,他还是驳了朝臣的请求。”

        “如今,国库亏空,你赈灾有功,朝臣不抱希望,只是为你请封,他倒是同意了,却是封了你们一众弟兄!如今,倒是以这事来作为你的封赏了,那你那些兄弟们又有何功劳!”

        水泓上前安慰苏德妃,“祖母息怒。好歹祖父此次没有赐下些金银,再说两句话就带过了父亲的功劳。”

        水延在旁打趣,“方才在你皇祖父那,你可是极为娇憨,怎么到了你祖母这,就如此有条理了?”

        苏德妃瞪他一眼,摸摸水泓的头道,“明知道只有泓儿表现得全无心眼,陛下才会放下戒心,你这个做父亲的不心疼他就罢了,竟还打趣他。”

        说着,还不忘拿一块点心喂进水泓口中。

        水泓接过点心,“多谢祖母。”

        水延一脸冤枉,“他有您心疼呢,何必孩儿心疼?更何况,身为男子,还是坚强些为好。”

        父子俩在面对苏德妃时显然是非常放松的,水泓吃着点心,水延则与苏德妃谈话,谈朝臣派系,谈帝王态度,谈江南经历,谈水延府上大小事务……

        这是父子俩难得的放松时刻。

        王太医府上,钱太医正紧张地看着眼前的画面。

        今日返京,已经到了两位太医当初约定好的考验之日,李子安若过了,钱太医就多了一个天子卓绝的徒弟,若是没过,钱太医只能看着王太医不付出任何代价地进出他的藏书楼了。

        好在,李子安记忆力超群,古代又没有一系列电子产品的诱惑,对这些基础记的非常牢靠。

        于是,在考验结束时,王太医在钱太医紧张的期待下缓缓点头,表示李子安的考核过了。拜师仪式后,钱太医也正式成为了李子安新的师傅。

        “师弟可不要高兴的太早,外科一道可不是背了些书便能把握住的,在今后的教导中,师弟还需注意教导子安多多尝试才是。”

        “师兄放心,必不会误了子安。”

        刚回到京城,李子安想去村子里见见故人,便与两位师傅请了假,打算带着桃花妖一起去自己的两个义父家中看看。

        王太医并不赞成,“你与夭夭都是孩子,两人从城中走到村里并不安全。待会,我将此事告知家中小子,让他明日带你们出门,明日没见到他,你们可不能私自离开。”

        “师兄说的对,我也让我家里那小子带着你出门,两人好相互照应,金陵那姑娘,不就是因为下人有事要走开才被拐子拐了吗?你们可得小心些。”

        李子安与桃花妖对视,内心颇暖。

        第二日,晚起的李子安遇上了两位师兄,两人束着长发,显然还未行冠礼。

        李子安向两人恭敬行礼,“见过两位师兄。”

        那两人见到李子安行礼时就立刻跳开,在听到李子安的称呼后,身穿青衣的男子更是忍笑开口,“师叔折煞我等了,您身为长辈,怎可向我与九妹行礼。”

        “好你个王小二,向师叔解释一句的事,怎么还带提我这外号的!”

        开口的正是蓝衣服男子,看来,他便是“王小二”口中的“九妹”了。

        蓝衣男子看向李子安,“师叔勿怪,我与王小二一同长大,互相取了个外号,让师叔见笑了。”

        李子安摇头,“那倒无事,只是,为何你们称我为师叔?另外,我又该如何称呼你们?”

        王小二笑了一声,“师叔还未用膳吧?先用些早食吧,这些问题,我与他会在师叔用膳时解释。”

        通过两人的讲述,李子安对王、钱两家的事也更加了解。

        青衣男子名为王艾,是王太医的幼孙,蓝衣男子名为钱灸,是钱太医的幼孙。

        李子安是两位太医亲收的弟子,自然与他们父亲一个辈分,两人确实该称呼他一声师叔。

        “艾灸?两位师傅起名倒是省事。”

        王艾苦着脸,“谁说不是呢?他到还好,可我这名儿,遇上吐字不清的,总能念成王二,我现在啊,就等着加冠之时,能有个叫得出口的字了。”

        李子安看向王艾,“那他这九妹一称又是从何而来?”

        王艾看向钱灸,“你说还是我说?”

        钱灸扶额,“你说吧。”

        原来,钱太医的夫人一直希望有个乖乖软软的女儿,可一连生了五个都是儿子,最后还是钱太医担心妻子身体,自己服了药物,再生不出孩子,才止住了妻子继续为生女儿求神拜佛、各种找偏方、熬补药的举动。

        女儿没了,孙女也行吧。

        在五个儿子相继娶妻后,钱老太也一直叮嘱几位儿媳,一定要争气,给她生个孙女出来,谁给她生了孙女,她库房里的嫁妆就多给谁分点,让五个儿子与儿媳是哭笑不得。

        只可惜,即便老太太的要求已经降低到孙女也行了,也依然接连迎来了八个孙儿,除了望女心切的钱老太,钱家上下都开心极了。

        想着“九”为数之极,老太太又去了多个算命先生的摊子上询问结果,得到的都是第九个必为“孙女”的回复,高兴地回家为孙女准备起衣服来。

        若不是钱太医拦着,钱老太恐怕都把衣服做到十岁孩童也能穿的大小了。

        只可惜,在钱老太期待下出生的钱灸并不是女子,钱老太看着自己为孙女准备的衣物,欲哭无泪。

        为了安慰她,五儿媳提出那些衣服也是一份心意,不如就将那些衣物给钱灸穿,待到钱灸知事了,要去学堂进学了,再换回男子装扮也不迟。

        钱老太一想也是,如此还能感受一下养孙女的感受,便答应了五儿媳的提议。

        王二第一次去钱府参与宴席,便遇到了衣着精致、粉嫩可爱的“小姑娘”钱灸,从丫鬟口中得知对方名讳后,王艾便对着钱灸叫了声“灸妹妹”。

        闹得一群大人们哭也不是笑也不是,只能告诉他这是弟弟而非妹妹。

        小时候的事两人其实也记不住,九妹这称号的主要来源还是一次意外。

        一日,两人下课后,约着去街上买些吃食,好好逛逛,却遇到一群兄长围着个小姑娘“九妹”“九妹”的叫个不停,

        王艾回家后说了这事,却被告知了当年误把钱灸当妹妹的事,从此,钱灸就多了一个“九妹”的外号。


  https://fozhidaoxs.cc/book/20163011/6086239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