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 第42章 送野鸭蛋

第42章 送野鸭蛋


回去的路上,陈锋借着四处转转的理由,和他们分开。
  “大哥,等等我。”
  陈昊死皮赖脸跟上来。
  “你跟我干嘛,回去。”
  陈锋不客气地赶他走。
  “大哥,我跟你一起去玩。”
  陈昊感觉有点委屈。
  大哥不爱自己了!
  “我要去小河的上面看看野鸭子,你去干嘛?回去玩。”
  陈昊很失望地回去了。
  沿着周家沟往上走,找了一个没人的地方,陈锋把空间里面的两只绿头鸭的二十六个鸭蛋拿出来。
  放在空间的绿头鸭是母鸭子,几乎一个小时,就生一个蛋。
  两只鸭子生完鸭蛋,不是到田边喝井水,就是在鱼池里吃水稻杆粉末、糠麸等,然后就趴窝生蛋。
  陈锋看得良心有一点点的愧疚。
  幸亏是两只鸭,还是母的。
  这要是放入一个公的,不过几天,鸭蛋估计堆成山。
  吃不完!
  周家沟也有绿头鸭,不过村口这边没有,一直在小河的上游,远离人烟。
  就在小河的岸边,几个村里的人,拿着一把糠麸洒在岸边,用棍子竖着竹子编成的鸡笼,正在尝试猎野鸭子。
  这种鸡笼一般是用来养小鸡的,全部用削薄、指甲宽、一两米长的长竹编成。
  半圆球形状,类似一个倒扣的碗。
  底部为空圆,直径一米多大,顶部镂空,最上面露出一个巴掌大的圆孔,专门方便养鸡户给小鸡撒稻谷以及观看小鸡情况。
  必要时,还可以直接伸入一只手,把里面的小鸡抓出来。
  鸡笼把小鸡罩住在里面,小鸡就没办法乱跑,只能在笼子里乖乖生活。
  用这种鸡笼抓野鸭子,十分勉强。
  野鸭子可以轻而易举把笼子弄翻掉,因此他们还用绳子绑了石头在笼子四周。
  一旦拉开撑住笼子的棍子,石头压着笼子,加大了重力。
  回来时,看到一个个干瘦、缺少营养滋补的小孩子,蹲在村口里玩泥巴。
  全都是两三岁的小布丁,年纪大一点的,基本都在沙滩、田野找吃的。
  陈锋看到他们,原本打算留给外公外婆的鸭蛋,直接见面分一个。
  反正吃不完!
  “都过来,一人一个。”
  看到他手里的野鸭蛋,一群小孩子立即围上来。
  一双双小眼睛盯着他手里的鸭蛋。
  “拿好,回去让你爹给你煮了。”
  “这是野鸭蛋,拿回去吃吧。”
  “谢谢哥哥。”
  几个老人看着这一幕,看着陈锋从兜里拿出一个个鸭蛋,有些震惊。
  鸭蛋可不便宜,哪怕是野鸭蛋。
  有人说道:“这是谁家的孩子?哪来的这么多鸡蛋?”
  “你老糊涂了,没听到是野鸭蛋,应该绿头鸭,前天田里来了很多绿头鸭,小五他们做了机关,抓到了几只。”
  “这孩子好像不是我们村的。”
  “是周清的儿子吧,昨天来的。”
  “孩子好心啊。”
  二十四个野鸭蛋,分出去十八个,只剩下六个。
  刚分完,就看到几个大人拉着小孩子出来。
  “说,谁给你的鸭蛋?”
  “这个大哥哥,娘,我没有偷鸡蛋。”
  小孩子很委屈,眼泪都快出来了。
  陈锋走过去,说道:“阿姨,我是陈锋,我娘是周清,我在野外捡了野鸭蛋,看到弟弟们缺少营养,所以想要给他们补一补,这鸭蛋是我送给他们的。”
  “这怎么可以?”来人有些为难道。
  “没关系,我也算是半个周家沟的,一个野鸭蛋算什么,又不是鸡生的,从外面捡回来的,本来就是没有本钱的买卖。”
  陈锋说了几次,才把陆续赶过来的大人解释清楚。
  回去他才知道,偷东西的行为,尤其是偷食物,在周家沟这种同姓的村子里,很容易被人拿着刀,翘着石头骂祖宗的。
  一旦被发现,整个家都脸上无光,非常丢人。
  所以,这些家长才会带着孩子确认一遍。
  回到家,把六个鸭蛋拿出来。
  几个大人又是一阵惊奇。
  “你就转一圈,捡了十几个鸭蛋,然后在村口送人了?”
  陈建军再次问道。
  “爹,我最后说一遍,对!”
  陈锋抱起小丫头,省得她一次次想要爬凳子,去看正在炒的韭菜鸭蛋。
  “大锅,糖。”
  小丫头又想要吃甜的了。
  “待会吃饭了,不喝糖水。”
  晚饭是换来的小米稀粥,菜比较丰富,有韭菜炒鸭蛋、清蒸鲷鱼、水煮刀鱼以及一盘子五花肉。
  五花肉也是上午陈建军从市区迎宾楼换来的,足足三斤重,不过只切了半斤。
  “爹,咱们家这么穷,是因为你把钱都给他们了吗?”
  陈昊端着碗,坐在桌子边,吃着咸鱼稀粥。
  他有些不明白自己亲爹的做法,明明是自己的钱,可以过得跟别人家一样好,为什么要要送别人。
  “你还小,等你长大了,就知道。”
  陈建军给儿子加了一块鱼肉。

  小丫头最幸福,别人吃的刀鱼,她吃的是没有鱼刺的真鲷。
  好在小丫头懂事,没忘记钓鱼人。
  拿着勺子,把咬了一半的鱼肉,送给陈锋。
  “大锅,吃肉。”
  陈锋没好气地推开。
  “你自己吃。”
  “谢谢大锅!”
  小丫头毫不客气,立即一口全吃了。
  第二天,舅妈继续去渔船上工,周靖专门在深水沟钓鱼。
  上工捕到的鱼是公社的,钓上来的鱼是自家的。
  怎么选择,不是很难。
  因为是集体捕鱼,而且补上来的鱼要上交公社填补前些年大吃大喝的亏空,渔民们的积极性都很低。
  若非涉及工分,很多人根本不想去。
  今天运气好了很多,上午钓上来大量的真鲷、黑鱼和带鱼,这些鱼在酒楼很受欢迎。
  因为好吃,所以供不应求。
  下午陈建军、周靖就绕路,从另一个小桥去城里的迎宾楼,把一百多斤的真鲷、黑鱼等卖了。
  活鱼的价格,跟死鱼是两个档次,刚死的鱼,和死了一个小时以上的鱼,价格又差了很多。
  像真鲷这种以鲜为贵的,必须及时放学保鲜,尽快卖掉。
  “曹师傅,卖这么多,不会有问题吧?”
  陈建军有些不放心。
  一身肥胖的后厨大师傅,淡定得很。
  “放心吧,我们每天要从各个渔村收上来几百斤的鱼,你这点不算什么。”
  “而且,这些计划外的鱼,不是全部拿到酒楼的。”
  曹师傅小声道:“很多,是要给一些特殊客户。”
  他指了指天上。
  陈建军一听就懂了。
  海鲜是好,可东西不够多,收购站收上去的鱼获,不仅供应给天津,还有附近的城市,比如四九城。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收购站的鱼获分不到,不代表他们没有渠道买到。
  近水楼台先得月,不是所有渔民都愿意上交的、卖给收购站的。
  “老规矩,钱票八成,粮食两成?”
  迎宾路的后勤部经理拿着包包问道。
  “对!”
  周靖笑着回答道。
  把钱粮票据结算清楚,两人提着两斤三等肉猪排骨、十几斤的玉米面等往回走。


  https://fozhidaoxs.cc/book/98604825/6785233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