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 第111章 大鱼上钩

第111章 大鱼上钩


“娘,糖,我有两颗糖。”
  那个只有五岁多的小丫头,提着小木桶,高兴地跑到沙滩上,把另一颗糖举起。
  “嗯,下次要说谢谢大哥哥。”
  “嗯。”
  沙滩这边的交换,引起了附近成年人的注意。
  很多人听说周清的儿子在这边用蛏子换糖,各自一笑。
  蛏子可不贵,别人这是做好事!
  “喂,等下,我能不能用贝壳跟你换糖,这也可以钓鱼。”
  一群远一点的少年、少女们,看到陈锋换糖后,也纷纷跑了过来。
  现在的农村苦啊。
  在城里寻常孩子都吃不上软糖的情况下,他们一年都未必能吃到一颗。
  不论是农民,还是渔民,都舍不得花钱去买糖。
  哪怕有票,多半也会拿到城镇卖掉,换成粮食、种子等。
  陈锋看一眼他们木桶的生蚝,笑道:“可以吧,但一人只能换一颗。”
  这么多生蚝,他可吃不完。
  一会儿的功夫,小表弟木桶装满了。
  生蚝、蛏子、螃蟹、对虾等乱七八糟的小生物,说好一人换一颗,结果很多大人、老人也掺和进来。
  他们倒不是贪吃糖,纯粹是心疼孩子,厚着脸换。
  陈锋也不在意。
  “定海,要不你先回去吧,留下钓鱼竿和十几条蛏子就行。”
  “哦,好的。”
  周定海把一个钓鱼竿给了陈锋,然后嘴里含着软糖,高兴地提着桶往家里走。
  “你是周清的大儿子吗?”
  “对,我叫陈锋。”
  “这么大了,有对象没?”
  陈锋本想说没有,可注意到这些人露出的期待目光,心里莫名觉得这不是一个好的答案。
  “有了,已经有了,谢谢大家关爱,我对象很漂亮。”
  “唉!”
  一群人纷纷摇头,各自叹气,似乎错失了几个小目标。
  把女儿嫁到城里去,是很多家庭的想法。
  但只要不是特殊家庭,一般不会同意这件事。
  贾东旭迎娶秦淮如,一来是十三姨年轻时真的漂亮,让贾东旭一见倾心,二来是贾东旭是贾家唯一的儿子,父母没办法阻止这件事。
  否则,以贾张氏的精明,秦淮如真进不了他们家。
  “怎么就以前没能想到呢。”
  陈锋心里暗笑。
  不论是前世,还是今生,自己都是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高富帅!
  可惜啊!
  388的彩礼,他是不会拿出来的!
  按照生意人的说法,没有爱情的相亲,不讲感情,只论容貌,用彩礼买来的婚姻是一个非常糟糕的经营决策。
  甲方提供外表,乙方出钱,公平交易,童叟无欺。
  但是,这里有个致命的问题,美貌会消逝,但钱却不会无缘无故减少。事实上,收入很可能会逐年递增.而相亲女不可能一年比一年漂亮。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讲,一个是增值资产,一个是贬值资产。
  如果美貌是她们仅有的资产,十年以后她们的价值甚忧。
  骑着车,选了一个没有人的地方,把鱼竿换了,给鱼钩上线,然后甩进海里。
  “杆子,给我一条大鱼!”
  “最好是好吃的大鱼!”
  “如果不好吃,大要行!”
  按照舅舅家的口味,连刀鱼都吃,他不觉得还有海鱼不能吃。
  大概是这次陈锋的要求有点高,所以等得时间足足有十几分钟,远超之前的钓鱼间隔。
  正当他有些不耐烦,鱼钩猛然沉入水里,不等收杆,鱼线就拉直了。
  大鱼!
  真正的大鱼!
  “鱼竿,好样的!”
  陈锋用力往回拉,那条大鱼虽然没有逆流反抗,但想拉上岸也要花费不小的力气。
  一条超过一米长的大鱼逐渐显露身影,初步估计至少有三百多斤。
  小马开大车,小钩拉大鱼啊!
  这么大的鱼绝对属于深海鱼,在渤海属于珍稀动物,十有八九是从黄海误入进来的路痴鱼。
  等他把大鱼拉上岸,才看清楚这是一条什么鱼。
  “好像是金枪鱼,但这玩意怎么跑到了渤海?”
  “我草,神了!”
  得益于在北海图书馆熟读百书,陈锋能确定这是一条黄鳍金枪鱼。
  金枪鱼遍布世界各地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属于大洋暖水性洄游鱼类,也是游动速度最快的远洋鱼类之一。
  在古代喂狗的金枪鱼,在现代被日本炒作起来,成为价格昂贵的海鲜。
  其中,蓝鳍金枪鱼脂肪率最高,市场价格最贵。
  渤海湾因为辽东半岛的阻拦,导致这里没有洋流经过,所以海鲜物种与外海的黄海、东海、日本海没法比,并没有形成大型天然渔场。
  日本渔场丰富到什么程度呢?
  日本鹿儿岛县奄美大岛的两名初中男生,在北部海边游玩,结果一条巨大的太平洋蓝鳍金枪鱼误打误撞闯入海岸浅水区,被两个初中生捕获。
  这条价格无比昂贵的蓝鳍金枪鱼,全长174cm,重97.6kg。

  两个家庭条件一般的初中生,瞬间成为亿元富豪(日元)。
  真正的天降横财!
  “可惜了。”
  陈锋心里叹气,这要是在未来,就算是黄鳍金枪鱼,这条小鱼王也可以拍卖出个十几万元来。
  但现在么!
  给供销社,十有八九几分钱一斤。
  “留给自己吃吧。”
  把这条大鱼收入自己的空间,直接保存起来。
  金枪鱼是吃肉的,放在鱼池里,他养的淡水鱼全都要遭殃。
  再一次提杆子丢进去。
  “杆子,加油,再来一条大黄鱼。”
  野生大黄鱼有着“海底黄金”的美誉,现在的渤海有不少,而大黄鱼栖息于水深60米以内的软泥或泥沙底质海域,喜欢集群分布。
  普通人运气好,也可以在海边钓上来。
  “表哥,我来了!”
  周定海提着小鱼桶过来,后面还带着几个小孩子,是他们这一房的族人。
  周家沟一族分三房,每一房分几十户。按血脉关系计算,多年以前,他们是同一个祖宗,所以关系比亲兄弟远,比同村其他人亲。
  像周靖盖房子,这一脉的族人都来帮忙,只用包饭菜就行(其他家盖房子,周靖也要帮忙,这是贫困时代集体力量的作用之一)。
  “表哥,钓上鱼没!”
  “快了。”
  陈锋笑了笑,收起杆子。
  不是大黄鱼,但是一条同样口感顶流的石夹鱼。
  它又名石蝶鱼,其背部长有数块石骨,硬如老茧而得名。
  石鲽鱼肉质白细味美、入口滑嫩,是沿海一带人们餐桌上常见的美食,吃过一次会想第二次,这种鱼也是我国出口创汇的佳品。
  生产季节为春秋两季,以秋季产量较大,盛渔期为9~10月份,产量颇丰。
  就是小了点。


  https://fozhidaoxs.cc/book/98604825/678522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