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开局59年,人在南锣鼓巷 > 第126章 鱼皮衣

第126章 鱼皮衣


“小锋啊,明天你骑自行车,把这些白菜卖给迎宾楼。”
  看到他提着兔子过来,姥爷连忙迎上去说道:“这只兔子也赶紧拿到集市上去卖掉吧,卖来的钱你就自己收着好了,但记住千万别再把它吃掉啦!前两天咱们才刚吃完两只兔子呢,做人啊一定要学会珍惜福气,不可贪得无厌呐!”
  陈锋愣了一下。
  吃兔子竟然就是福气吗?
  那我可还没有提到美味至极的烧烤兔肉呢!
  如果再搭配一杯冰镇啤酒或者清爽果汁,那就更完美了~
  “姥爷,那兔子皮呢?”
  老人家犹豫起来,家里有几件衣服,都是陈建军送来的。
  不过如果这兔子大,可以做成一个帽子、手套给周靖,以方便冬天出海。
  渤海冬天会大面积结冰,但今年缺少粮食,肯定需要在近海砸冰捞鱼的。
  如果有一套兔皮手套、帽子等,会舒适很多。
  “行吧,兔子卖了,皮留下。”
  陈锋:“···”
  “姥爷,您和姥姥以前有没有尝试过制作鱼皮衣呀?听说用鱼皮做成的衣服既保暖又耐用,如果穿上一件这样的衣服,肯定会感觉很特别。”
  “而且鱼皮衣还具有防水功能,可以在下雨天或者潮湿的环境下保持身体干燥。”
  “鱼皮哪能做衣服啊,一拉就烂了。”老人笑着摇头道。
  陈锋心里叹息,鱼皮衣后世一件大几千,现在居然没有人知道。
  东北的赫哲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使用鱼皮做衣服了,据说鱼皮衣轻便、保暖、耐磨、防水,是赫哲人渔猎生活的好伴侣。
  靠着鱼皮衣,赫哲族在零下三十度的东北生存两千年。
  “姥姥,可以做的。”
  巧的是,陈锋第一次知道鱼皮衣,还是上辈子的事。
  那会儿,东北开发旅游业,广西一群小孩子成了网络极品红人,开启了东北探险游玩之旅。
  在广西“小砂糖橘”的刺激下,他和女友去东北旅游。
  然后在导游的洗脑下,女友买了好几件鱼皮衣,准备带回学校装哔,他知晓了这种衣服的大致制作手艺。
  剥下鱼皮、风干十天、除去鱼鳞、面粉刮油、木槌捶打、鱼皮缝纫。
  “我在北海图书馆看到过制作方式,就是用鱼皮做成皮衣,适合冬天保暖。”
  这是真事。
  原身在北海图书馆,的确曾经看到了一本游记。
  这是清末闯关头时一位读书人进入东北,后来受不了严寒,又重新入关写下的日记,里面谈到了详细制作过程。
  姥爷看他认真的样子,疑惑道:“真的可以?”
  陈锋也不确定,说道:“书上说东北那边有个民族,用了几千年的鱼皮衣,不过他们赫哲族主要用的是大马哈鱼。”
  “每年黑龙江大马哈鱼7-11月会逆流进入江河产卵,成为东北少数民族的主要食物来源。”
  “成年的大马哈鱼比较大,体长50-100厘米,因此剥下来的鱼皮也比较大,不用多次缝制。”
  姥爷目光一亮,高兴道:“东北的鱼可以做,我们渤海的鱼肯定也可以做,大马哈鱼长,我们的刀鱼也不错啊!”
  现在的渤海刀鱼不是日后养殖的20-40厘米,野生成年刀鱼一般60厘米上下(近海,非浅海钓上来的幼鱼)。
  唯一的问题是刀鱼皮坚韧度够不够,能否做成外衣,外衣不够的话,做成内衣是否可用?
  想到这里,他现在恨不得立即去抓几百条成年刀鱼。
  “小锋,你知道制作办法吗?”
  陈锋点点头,把兔子给周定海。
  “我晚上去房间写下来。”
  “不,现在就写,写好了,我去找族长。”姥爷迫不及待道。“这件事很重要!”
  陈锋没办法,只好钻进房里,按照自己的回忆,把每一个细节都写下来,顺带还画了几张图。
  周定海把兔子放进鸭笼里。
  “爷爷,兔子要弄死吗?”
  “当然不行,拿一些菜叶子养着,明天拿去卖掉。”姥爷挖了一颗大白菜,心疼道:“把菜叶切下来,喂给兔子。”
  “嗯,先拿一些小黄鱼、蛏子喂鸭子。”
  拿小黄鱼、蛏子喂鸭子,也只有现在才能做到。
  粮价贱伤农,鱼价低伤渔。
  对于渔民来说,这些卖不出去的小鱼,还不如拿来自己吃和喂鸭子。
  陈锋拿着草纸出来,把纸交给老人。
  “你们在家里,我去找族长。”
  “表哥,鱼皮衣服真的可以做成吗?”周定海拿着一个小簸箕,里面装着晒干的小黄鱼、蛏子。
  “不知道,希望可以能成。”
  陈锋轻笑道。
  如果鱼皮衣顺利制作成功,按照现在官方的强大力量,很容易就在沿海推广。
  不过,他记得当年那个导游说过,鲤鱼皮和赶条鱼都可以做衣服和裤子。
  鲤鱼都可以做,没道理刀鱼不行啊!
  不说做成坚韧的外衣,做成内衣保暖总是可以的。

  天黑了,姥爷才回来,看他高兴的样子,似乎对这件事很有把握。
  “你爹呢?”
  周定海趴在煤油灯前,正拿着陈锋带过来的小人书第N次翻阅。
  “还在外面骑自行车。”
  “让他回来,这么黑,摔坏了自行车怎么办?”
  老人气骂一道:“这么大的人了,还不如一个孩子。”
  过了一会儿,周靖骑着自行车,带着周伏波回来了。
  “怎么一头汗?”
  “别提了,你大儿子太重了!”
  “我儿子不是你儿子啊?”
  舅妈回怼一句,看着高兴的周伏波,说道:“别玩了,打水洗脚睡觉。”
  晚上天黑之后,村里来人来,敲了敲门,压着嗓子小声说了几句,舅舅就出门了。
  陈锋打开门,姥爷、舅妈站在门口。
  “姥爷,这是干嘛?”
  “去捕捞刀鱼,整个村子都要去一个人。”
  姥爷说道:“要是你的办法行,在12月前,我们村子可以做几百套鱼皮衣来,今年冬天就不会有人生病、冻伤了。”
  好厉害的执行力。
  陈锋惊讶道。
  当然,这还要感谢现在的渤海有大量野生刀鱼群。
  而刀鱼因为刺很多,在岸上卖不出高价。
  到了午夜时分,四周一片寂静,只有偶尔传来的一两声狗叫打破这片宁静。
  就在这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响动,紧接着门被缓缓推开,一个身影出现在门口——原来是周靖回来了!
  只见他背着一个麻袋,手里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鱼桶,里面装着足有十几斤重的对虾。
  这些对虾个个体大饱满、晶莹剔透,在鱼桶里游走。
  “哪来这么多虾子?”舅妈问道。
  周靖脸上洋溢着自豪和满足的笑容,声音中带着一丝兴奋地说道:“大家谢小锋出的这个好点子!有人问我,他最喜欢吃什么,我也就是那么随口一说‘虾子’,结果他们二话不说,直接让我把这些虾带回来给他尝尝!”
  他一边说着,一边轻轻晃了晃手中装满鲜虾的木桶,仿佛那里面装着的不仅仅是食物,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感激之情。
  或许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举动,但却让还没睡着的陈锋感受到了村里的感恩图报与善意。
  “嘿嘿,要是鱼皮衣能成,以后我们家在公社可以横着走。”
  “整个天津港的渔民,都要感谢小锋!”


  https://fozhidaoxs.cc/book/98604825/6785225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