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我在古代建工业 > 第四十九章 事后总结

第四十九章 事后总结


王由桢听到父亲语气里罕见带上了豪情万丈,又听到毛概学社这四个字,心跳不免加快了几分。

        心里激动。

        对于毛概学社这四个字,产生了极大的期待。

        期待还只是一点点小火星,甚至是随时可能熄灭的新思想。

        把大明染成红色。

        在毛概学社四个字的刺激下,王昌沐王由桢父子二人暂时的分开了。

        王昌沐赶着去海盐村,开展新思想的传播。

        王由桢则是走回了自己的工业学堂,去自己的那间屋子里。

        对这一段时间的收获进行一个总结,以及对下一步要做的事情进行规划。

        王由桢回到工业学堂的屋子里,坐在纸糊窗户口的八仙桌旁边,开始研磨。

        研好墨以后,提起毛笔开始在桑皮纸上总结这一段时间来的收获。

        第一,工业方面。

        焦勖在加装了低碳钢和燧石以后,改造出了更为先进的第二代燧发枪。

        完成了一次对于火绳枪的产业升级,威力也是亲眼见到了,简直就是一支支霰弹枪。

        这一次又从粪段的家里缴获了二十来支火绳枪,去掉一部分可能炸膛的老旧火枪,大概还能改造出十支燧发枪。

        这么一来,就拥有二十支燧发枪了,提高了还是火种的工业阶级活下去的几率。

        第二,军事方面。

        用后世的各种步兵操典,操练了十名乡勇,成果也是十分的喜人。

        从夜袭粪段的宅子开始,乡勇们的表现就十分的出色,尤其是在库房门口释放燧发枪。

        王由桢亲身经历了那一个危险的时刻,亲眼见到了乡勇的训练有素,对于军事方面的成果极其的满意。

        经过这一次扳倒粪段以后,再次招收了十名乡勇,把乡勇的数目扩大到了二十人。

        同样是提高了工业火苗活下去的几率,增强了对于自身的保护。

        接下来就是要对这些乡勇严苛操练了,再加上肉食的营养补给,想必用不了多长时间又能成为训练有素的近代化军队。

        第三,经济方面。

        王由桢现在还没成立各种各样大规模的工厂,经济方面能够总结得十分有限。

        只有水力纺纱厂的银利,以及从粪段家里缴获的金银细软。

        水力纺纱厂已经总结过了,只要再添上几个数目就可以了。

        这一次经济方面的收获,最应该总结的是从粪段家缴获的金银细软。

        二叔王伢人一直珠算到天亮,终于是把金银细软的精确数目珠算出来了。

        写了一个数目交给了娘子,转交到了王宋氏手里。

        王由桢即便是早有心理准备,也不免因为庞大的数目咋舌不已。

        八千七百二十四两九钱五分银子。

        王由桢感到咋舌,一小部分是因为这笔银子的数目庞大。

        另一部分是粪段一家这得压榨了多少代老百姓,才能积攒这么庞大的一笔家业。

        而这八千多两银子,还只是一部分,还有其他的绸缎布匹和粮食没有算在里面。

        这还只是乡野里的小小富户,那些官僚乡绅,甚至是京城里的东林党。

        这么多年来,通过压榨老百姓,又不知道搜刮了多少银子。

        着实的让人触目惊心,每一两银子的背后都是一条条人命。

        第四,教育方面。

        教育方面也可以说是人才方面,涉及到了第三的经济方面。

        王由桢没有贪图享受的把那些银子用来享乐,全部把这些民脂民膏发挥出了最大的作用。

        让二叔王伢人通过马帮和海商送出了一封书信,通过这些书信去醒来大明末年那些井喷的人才。

        在科技方面有很大成就的井喷人才,还有一部分是武夫。

        这些人现在只是武夫,再过上几年,这些人就会成为武官了。

        还是大明抵御建奴入侵的重要武官,以及平叛流寇的柱石。

        在天启七年,那些武夫没有任何名气,完全可以把他们聚拢在新思想和讲武堂旗下。

        第五,势力的扩张。

        经过殚精竭虑的规划,终于是把势力扩展到第二个村子了。

        也是一件最让人欣喜的成就。

        现在已经拥有足足两个村子的势力了。

        只不过对于第二个村子的掌握还十分的薄弱,接下来就看新思想的传播了。

        王由桢总结到这里,基本上就结束了,放下手里的毛笔,揉了揉太阳穴。

        对于他来说,真正想要总结的那些还有很多。

        例如农业方面,化工方面,医疗方面,能源方面等等。

        万事开头难,就目前来说能发展到现在的地步已经着实不容易了。

        饭要一口口的吃,路要一步步的走。

        总有一天,王由桢只是总结这些方面,就要耗费小半个月的时间。

        总结了这一段时间以来的收获,王由桢开始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进一步的规划了。

        王由桢拿起已经写满了桑皮纸放在一边,晾干上面的墨汁,免得让字迹模糊不清。

        拿出一张新的桑皮纸,开始对接下来要做的事情进行慎重规划。

        当王由桢给在桑皮纸压上镇纸,抬头看了一眼纸糊的窗户外面。

        眼前突然出现了一抹绿意。

        不知道什么时候,窗户旁边的土地上,栽种了几株竹子。

        王由桢的脸上不由得出现了父亲那般的温和笑容,应该是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大弟子焦勖。

        辛苦从河里背来淤泥,铺在窗户口旁边的土地上,栽种了一些竹子。

        好让他这个先生多一些雅趣,心情更好一些。

        王由桢的心情确实好了很多,闻着竹子散发出来的清新,开始进行最后的规划。

        王由桢接下来的规划,同样是围绕改善工业革命的进程,也是接下来最关键的问题。

        水力纺纱厂能够容纳的工人已经达到了极限,接下来就要想办法开拓其他的市场了。

        不论是传播新思想,还是搬到乡野里的这些富户,根本目的还是要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王由桢不是皇帝,能够让老百姓过上好日的办法只有一个。

        让老百姓能够成为工人,能够赚到银子。

        能够。

        越勤劳,日子越好。


  https://fozhidaoxs.cc/book/9724/648930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