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宋胆 > 第159章 土豆酿酒,犯王法吗

第159章 土豆酿酒,犯王法吗


赵维一开始以为这老汉偷着拿粮米酿酒,这才过来凑个热闹。

        可是,等老汉把酒碗端到面前才知道,就不是那么回事。

        这不是米酒,也不是麦酒,而是兑了水的伏特加。

        因为伏特加最大的特点就是,它不像米、麦酿的酒,无论怎么澄清过滤,多多少少都会保留原料原本的味道。

        或米香,或麦香,形成了酒品独有的风味。

        而伏特加则恰恰相反。

        后世喝过的人都知道,喝这玩意就跟喝酒精没啥別,没有任何杂味。

        而眼前这老汉的一坛酒,正是一坛兑了水的酒精,入口比宋酒烈些也有限。

        不由让赵维脱口而出,“小鸟伏特加呗?”

        老汉一怔,“何,何为小鸟什么什么加的?”

        这玩后世玩梗的说法宋人自是不知道的,赵维也不解释,心头骤然一震,想到一种可能。

        猛一拍额头,“怎么把这个茬儿给忘了!?”

        看向老汉、两眼冒光儿,“这是你酿的?”

        此时老汉也已经发现不对,心虚回话,“是老汉儿酿的犯,犯王法了吗?”

        赵维瞪眼,“用什么酿的?”

        老汉:“土,土豆。”

        “呼”赵维长长松了口气,“果然啊!”

        冲着老汉邪邪的一笑,“老头儿,你摊上大事儿了,抱着酒坛跟我走吧!”

        老汉吓的脸都白了,“不去。你,你是何人?凭什么跟你走?”

        赵维:“我是何人?一会儿你就知道了,走吧!”

        老汉更不敢动了,赵维大笑,指着左右的兵卒,“要不,我让这几个大兵抬着你走?”

        说完,怕真吓坏这老汉,上前拍了拍他的肩膀,“放心,我带你去领赏,你立了大功喽!”

        赵维这话说的一点不假,这老汉确实立了一大功。

        帅府后院。

        难得清闲的文天祥等人,聚于院角凉亭之中,正抱着半岁大的小赵鼎,晒着太阳解闷儿。

        见赵维穿着一身便服回来,身后还跟着个老汉,就知道他去民街那边体察民生了。

        现在钓鱼城面临的问题,几位相公也是心知肚明,却比赵维稳得住。

        还没等赵维进亭,王应麟已经开口劝慰了。

        “殿下莫要焦燥,民生之务只是暂时的,随着六城人口越来越多,解决之法自然显现。”

        王老爷子还学赵维平时那般卖了个关子,也不说到底是什么解决之法。

        却不想,赵维大嘴一咧,“不用了,咱找着解决之法了!”

        大伙儿一怔,“找着了?”

        文天祥呆然发问,“什么解决之法?”

        只见赵维一指身后那唯唯诺诺的老汉,“这位老人家,正是解决之法。”

        说着话,赵维把老汉怀里的坛子抢过来,往石桌上一放,“看看,这可是好东西!”

        大伙儿不由围拢而来,不用看,只一闻,“酒!?哪来的!?”

        赵维大笑,“先别管哪来的,就问诸位相公多久没尝过这坛中之物了吧?”

        “咕噜”

        文天祥、王应麟,还有谢叠山和赵与芮,齐齐咽了咽口水。

        多久?自打入蜀之后,就没尝过酒味儿。

        这个时代,喝酒可不是什么坏毛病,反而人人爱酒。别说百姓士卒,就是几位相公、王爷,也好杯中之物。

        原因很简单,这个年代的酒是不醉人的。度数很低,一般的宋酒的酒精含量只有几度,最高也就十来度。

        和茶一样,平常都当饮料来喝。

        只有像李太白那种一斗一斗的灌,或者如水浒传中武二爷那般连干十八大碗,才有可能酩酊大醉。

        即使号称好烈酒的蒙古人喝的酒,也就只有20来度,比后世日本的清酒烈一点有限。

        现在赵维在这摆了一坛子酒,还问多久没喝酒了,这明显就是馋人嘛?

        王老爷子有些不高兴了,想喝但不能说,脸色一板,“哪来的?城中明令禁酒,殿下当为表率,怎可破例?”

        “鱼儿?”呼唤王瑜的小名儿,“替殿下收了,暂放老夫屋中。”

        王老爷子心说,你小子是飘了啊!年节之时,还赶上大胜仗,所有巴蜀文武汇聚一堂,那也没沾一滴酒水。你这是干啥?还馋老夫?治不了你了!

        “别别别别!!”赵维立时服软,“我就是和小乙、孟禧闹惯了,厚斋先生怎么还当真呢?”

        给正要上前的王瑜递了个谄媚神情,“妹子别拿,去取酒盏来。”

        王瑜果然听话,哦了一声,去取来一摞酒盏。

        赵维亲自给几位老爷子满上,“几位先尝尝,看这酒如何?”

        王应麟则是看着殿下亲自斟酒,目光就没离开过那澄清透亮的酒液。

        心说,我这是尝呢?尝呢?还是尝呢?

        尝吧违背禁酒令。不尝吧不给宁王面子啊!

        算了,尝不算喝!况且,宁王的面子事大啊!

        嗯,与王老爷子相同想法的不在少数。

        谢叠山,给徒弟个面子。

        赵与芮,给大侄子个面子。

        文天祥,若是不喝,宁王多没面子。

        几个老人家一脸凝重,苦大仇深,缓缓端起酒盏,“请!!”

        一饮而尽,爽快。

        只不过,几位老爷子喝完,依旧眉头不展。

        “差了些!”文相公摇着头,扁着嘴,“酒味由存,酒香不足啊!”

        谢叠山附和,“少了些风味,亦无意境,不算上品啊!”

        王应麟,“老夫没品出酒中三味啊!来,再来一盏,细品之后再做点评。”

        说着话,已经把酒盏递到王瑜的面前,意思,还不给你爹倒酒?

        赵维看得直翻白眼,几个虚伪的老头儿!

        “先等等。”

        阻止王瑜给王老爷子倒酒,自己则钻进屋里,拿出两个柑橘、两个东红柿来。

        柑橘是青居特产,也是钓鱼城这个季节唯一的鲜果。至于东红柿自不用说,从王祯地里偷来的。

        又跑到厨房,拿了黄糖和捣蒜用的石臼。

        黄糖就是后世的白糖。只不过,在宋朝还没出现把糖漂白的技术,所以称黄糖。

        几位老相公不知道赵维要干什么,只能是怔怔地看着。

        只见赵维把柑橘递给王瑜也不说话,王瑜自然知道是让她剥皮。

        赵维自己则是把东红柿放在臼里捣碎,虑出汁水,分别在每个人的盏中倒了一点,又放了些黄糖粉进去。

        这才倒是酒水,“再尝尝!”

        几个老头儿不明就理,端起盏来先凑到嘴边闻了闻。感觉没什么变化,还是只有酒味,而无米麦之香啊!

        皱眉饮之,登时眼前一亮。

        只觉酒味依旧甘烈醇厚,可是黄糖的甜味,还有东红柿的酸美,居然没被酒味掩盖,层次分明,回味无穷。

        “不错!”王老爷子端着酒盏盏不离嘴,还不忘赞美,“真是不错!”

        赵维那边微微一笑,等几个老头儿喝完一盏,又从王瑜手里接过剥好的柑橘,捣碎取汁,如法加入空盏,让众人再尝。

        浓郁的柑橘味道,又替代了东红柿,满口橘香与酒气混合,那是一种说不出的感觉,确实是比宋人所产的橘酒还要美味。

        “这是怎么回事?”文天祥甚是不解。

        他们可都是酒中老仙,喝过的酒品可是不少,喝法也是尝试无数。

        但是,他敢肯定,即使用大宋最好的米酒兑橘汁、黄糖,也不可能出现这么浓郁的味道。

        赵维此时得意非常,“怎么样?是不是好酒!?”

        这就是伏特加最大的特点。

        按理来说,这种没有任何杂味的纯酒精口感并不适合宋人的口味,宋人还是喜欢米酒的醇香,或者果酒。

        可也因为没有任何杂味,所以更容易与其它风味混合,且层次分明。

        也正因为这个特性,使得伏特加号称是鸡尾酒的鼻祖,也是最重要的基酒之一。

        所以,这东西不讨喜没关系啊,加点料就行了。

        而且,最重要的是,这个加料很方便。

        一坛子土豆酒,只要不怕麻烦,能喝出一百种风味来。

        “确实是好酒啊!”王老爷砸吧着嘴,有些意犹未尽。

        但依旧板起脸色,“可是,下不为例!别忘了,是殿下亲下的禁酒令!”

        赵维一笑,“厚斋先生别急。要真是违反了禁酒令,我还敢拿到几位面前卖弄吗?”

        转头看向那老汉,“跟几位相公说说吧,你这酒是怎么酿的。”

        众人一怔,终于把注意力集中到那老汉身上。

        只见他缩在一旁大气都不敢喘,还以为自己干了多大的错事,哪还敢开口?

        倒是王老爷子先说了话,“这酒是你酿的?手艺不错啊!是何地官造出身?”

        且不说风味,只论酒液的质量,这老汉的手艺就不低。

        能把酒液澄清到如甘泉一般清澈。这样的手法,除了各府的官造酒坊,民间是没有的。

        因为,无论是宋朝,还是元朝,都实行粮酒专卖制。

        只有官府可以酿造酒曲,商家只能从官办或者官府批准的酒坊来购入曲酒,回去之后自行勾兑售买。

        民间的酒坊不是没有,但只准经营果酒,不能酿粮酒。

        王老爷子认定,这老汉一定是从哪个官营酒坊出来的,否则没这么高的手艺。

        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人家还真就是个特例。根本不是哪个官坊出身,就是一个果酒酿造的手艺人。

        “回相公的话。”被问的没法,老汉只得开了口。

        “咱家里三代都是酿酒的,因为拿不到酒權(粮酒经营许可证),所以只在果酒上下工夫。”

        “如今城中无酒,老汉自己嘴也馋,见满城都是土豆,就想着这东西能不能酿酒。”

        “结果就”老汉苦着脸,“本来就想酿一些压一压瘾头,可是被军营里的军卒知道了,开始陆陆续续找小老儿买酒。”

        “今日却被宁王殿下撞了个正着,就是这么回事了。”

        “哦。”

        王老爷子点头细听,心说,也是情有可原,只是这禁酒令,谁也不能

        “等等!”一下反应过来,瞪着老汉半天没说出话来。

        倒是文天祥替他问出一句,“老人家是说,这酒是土豆酿的?”

        老汉点头,“对啊!土豆酿的犯,犯王法吗?”

        几个老相公对视一眼,都眼冒绿光儿,齐声道:

        “不犯!”

        ,


  https://fozhidaoxs.cc/book/9706/749074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