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故事长卷.六祖惠能 > 第1章 ?第1章 龙山问禅

第1章 ?第1章 龙山问禅


在广袤的南中国大地上,在辽阔的广东云浮大西关山水间,美丽富饶的新兴县镶嵌其中,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民间故事蕴涵其间,这是祖先的恩赐,也是后人的造化。

        新兴县是禅宗六祖惠能的故乡,中国禅宗的生源地,文化源远流长,历史底蕴深厚。以“百城烟水无双地,六代风幡自一天”名闻于世的新兴县,自然风光秀美,人文荟萃,不但孕育着一代代勤劳善良、勇敢正直的新兴人民,而且也孕育出一串串优美动人、曲折委婉的民间故事。

        通过这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美妙故事,我们不难看出,历代新兴人民正是以其智慧和勤劳,把他们生息繁衍的这方水土,打扮得分外美丽。他们不但创建了一处处吸引古往今来骚人墨客的名胜,还给这些名胜创作出一个个娓娓动听的故事并在当地广泛流传着。

        然而,这些民间故事只是通过人们口头相传而保留下来,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会不断失传。

        为了挽救我国丰富的民间文化遗产,根据中宣部、中国文联、中国民协和广东省、云浮市关于开展搜集编纂《中国民间故事全书》县卷本工作的通知要求,由中国民协牵头编纂出版《中国民间故事全书》,要求全国2860多个县(市、区)搜集、整理、编纂一卷,新兴县也被列入其中。

        对此,新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这项工作作为一项保护民间文化、惠及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国家文化工程来抓,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搜集挖掘自20世纪以来流传在全县境内外的民间故事,笔者也有幸参与其中,使许多濒临失传的口头民间故事得到抢救和保存下来。

        让我们沿着民间文艺工作者走过的足迹,把视线拉回到2008年。

        夏日风和地灵人杰百业顺

        卢溪水秀物阜民丰万事兴

        这是笔者于2008年陪同《中国民间故事全书》编辑部一行深入六祖镇搜集发掘流传在当地民间故事时,当地一位对六祖文化颇有研究的资深人士——陈启洲先生的即兴之作。

        陈启洲用一首鹤顶格式对联叙述了广东省新兴县集成镇(今六祖镇)六祖惠能故居夏卢村的历史圣地景况后,颇为自豪地说:“相传有史以来,夏卢村出了不少人才,特别是唐贞观十二年,出了一位世界三十三代、中国第六代佛教禅宗师六祖惠能。”六祖惠能的传奇故事,就像夏卢村边的卢溪河水,涓涓地从陈启洲的口中流出。

        我们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与六祖乡人挥手告别,径往有“禅宗祖庭”之称的龙山寺而去。

        岭南名刹龙山寺,因寺大门上方悬挂着唐中宗李显亲笔御书“敕赐国恩寺”匾额,故又称国恩寺,是禅宗六祖惠能开创的道场和圆寂之所,被称为中国禅宗的发祥地之一。

        国恩寺位于龙山山麓,在龙山前仰首东望,一座四柱式山门大牌坊就展现在眼前,进而是半山亭、莲池、莲池湖心亭、放生池、国恩寺第一山门牌坊和寺的大门。座座建筑物连成一体,隐约在龙山的山谷密林之中。

        寺后三座山,山峰高耸,形似“三宝殿”。三山背后有一座蜿蜒向前的大山,犹如神龙出海,故名龙山。

        龙山是座名山,自古有“名山出名人”之说。因六祖惠能把国恩寺选址在龙山,主要是因惠能青少年居住之所,且惠能的父母又安葬于龙山,故六祖惠能,备受世人尊崇。国恩寺则被称为岭南第一圣域,历万年香烟。

        国恩寺依山而筑,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座座建筑物连成一体,隐约在龙山的山谷密林之中……

        岿然屹立的龙山,以其静止的凝重遏止追逐多欲的放浪,以其大音希声的禅机,象征人类灵魂的再生和洗礼。

        我们在六祖殿参拜六祖后,游览龙山风景不知不觉中来到了山顶之上,被一口古井涌泉——卓锡泉所吸引,驻足观赏。

        王编辑甚觉神奇,向着导游道:“这口古井在龙山顶,高山之颠能涌泉确实很神奇。”

        导游介绍:六祖惠能还乡时,遇天旱无水,乡民及众僧用水奇缺,打井又很困难,六祖惠能逐用锡杖卓地而泉涌,故名卓锡泉。水质甘甜清凉,净不见底,这些年来,天旱而泉水不断,不增不减。

        望着这口位于龙山之颠最高之处的卓锡泉,信步在云雾缭绕,如仙境般的龙山上,极目四眺,漫山遍野的兰花映入眼帘,蔚为壮观。

        绽开在枝头上的朵朵兰花,犹如美丽的兰花仙子,在微风轻吹、云雾飘渺的山林之中也难以掩盖其迷人的芳华。阵阵暗香随风飘扬,让人心旌摇荡,惹得丁编辑这位大文豪神思悠悠,站在卓锡泉旁那块屹立在苍茫天地之间的古树下,漫天诗意滚滚而来

        “清泉峰上流,”王编辑即兴赋诗,吟出第一句时,猛地被一阵吟诵声所打断:无有可舍,是达有源。无空可住,是知空本

        循声望去,原来不远处是龙山碑林,有一群游客在驻足观赏。其中一位相貌堂堂的游客在一块石碑前高声朗诵刻在碑上的碑文。

        于是,我们也禁不住凑上前去。

        此时的王编辑,虽年逾半百,但仍是锐目如鹰,忽然,他从碑丛中发现了柳宗元撰《曹溪第六祖赐谥大鉴禅师碑》,禁不住叹道:“各位同仁,我等实乃孤陋寡闻,想不到大唐大文学家柳宗元为惠能树碑立传,足见六祖惠能的影响力也!”

        王编辑感叹完后,虔诚地在碑前拜读碑文:据《传灯录》,大鉴即惠能大师,俗姓卢氏,当为河北“崔,卢,王,谢”四大望族之一

        王编辑抑、扬、顿、挫,富有韵律地朗诵完碑文后,直抒胸臆:“六祖惠能从一个不识字的山野樵夫,逐渐成为享誉青史的一代宗师,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

        笔者见王编辑无意之中触及敏感字眼,忍不住道:“王老师,恕洪某冒昧直言,您说六祖惠能不识字,有失偏颇。”

        王编辑大概很不愿意此时有人扫了他的雅兴,向我瞪了一眼,刚想开口,我先他一步,把在开篇所讲的那番话,对着远道而来的《中国民间故事传书》编辑部一行重复说了一遍。

        编辑部一行听我说得有理有据,恍然大悟,异口同声说:“洪主席说得对呀!”

        王编辑向着他们的领队,感慨道:“杜总,我等久居京城,只知禅宗神秀,今日耳闻目睹,方知禅宗六祖乃惠能也!看来我等乃孤陋寡闻矣!”

        “我等实乃孤陋寡闻,说六祖惠能不识字,确实有失偏颇。”杜总顺着王编辑和我的话题,谦逊地向着我说。

        我不好意思地看着杜总,双手作揖道:“杜总,洪某不才,多有得罪了,万望海谅。”

        杜总对禅颇有研究,但以前在京中一直误以为神秀就是禅宗的代表,五祖弘忍之后的第六代祖师……想不到今日观看了大唐三位大文豪为六祖惠能禅师撰的碑铭后,方如梦初醒。

        他望着王维撰的《六祖惠能禅师碑铭》,不无钦佩地赞叹:“他识字不多,但他的语录被尊称为经,这是佛教除释迦牟尼所说的语录之外,唯一被称作经的坛经。”

        杜总赞叹一番后,将视转向车来车往的龙山脚下大道,似乎灵感骤然而至,突然发问:“何为禅?”

        在场的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如何作答。

        杜总寿眉一扬,如炬的目光向身边的人扫视了一遍,最后停留在我身上。

        我本能地:“待到冬去后,自然春到来。”

        他左手叉腰,右手指着龙山大道:“这条道上有多少车?”

        我伸出两根指头:“不多不少,两辆。”

        他追问:“一眼望去,道上的车排着车龙,你怎么能说只有两辆?”

        我意味深长地:“一条为名来,一条因利去。”

        他猛夸我:“说得透彻,很有禅意,不愧为文联主席。”

        我抱拳作揖,连声说:“过奖、过奖!”

        “这就是禅,禅的智慧,禅者的态度,禅者的风采。”王编辑朝杜总和我竖起了大拇指。

        “是惠能将达摩撒下的禅的种子培育成了参天大树,并使之蔚然成林。”王编辑深情地凝视着那群山环抱下的国恩寺,菩提慧声,梵音和物,水流如吟,青峰似画,处处禅机,风光无限,王编辑顿悟了。

        各位,让我们顺着王编辑的话题,去追寻“达摩从远洋东渡东土,撒下禅的种子”那段历史。


  https://fozhidaoxs.cc/book/81922954/6273552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