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长平长平 > 第112章 运粮安邑

第112章 运粮安邑


  在公乘缓离开时,蒙骜已经从端氏抽调了五千人,放在少水沿线,一来那里还能找到粮食,二来那里似乎还可以通往上党长子。另外还有五千人位于濩泽一线,盯着高都,目前驻守端氏的只有公乘缓的五千人。
公乘缓带来了咸阳的最新指示,蒙骜的主要作战区域在少水沿线,从冀氏到濩泽,长约二百五十里,几乎是一条一字长蛇阵,端氏正居其中。咸阳的指示是,上党要以这条河流为依托,竭力阻止上党的诸侯军西进河东,并对南下河内南阳的敌军形成牵制。它的后勤保障工作由河东丞无名与上党丞公乘缓共同承担。
公乘缓还介绍了河东的防御计划,防御的支撑点是翼城、曲沃、左邑和安邑。蒙骜虽然没有在河东当过官,但对河东的形势并不陌生,因为他刚到秦国时,就是在河东接受的测试,当时主持测试的乃是河东丞皮绾,今天的内史绾。在安邑与秦王、皮绾相处的时间里,蒙骜大致知道,河东被所谓绛山分成两个部分,东边的盆地是安邑,西边的盆地统称汾上。翼城和曲沃是从太行山下来,进入这两片盆地的要道。出了曲沃后,可以直下汾水,几乎无可阻挡。但如果要攻打安邑,还必须攻占以绛山山口为依托的左邑。
因此,秦军在河东的态势十分明显地显示,秦军首先还是确保阻击诸侯于山地,把两块盆地都掌握在自己手里;如果不行,就放弃汾水一线,固守安邑。从军事上说,蒙骜能够理解,毕竟安邑是河东的首府,有盐池这个战略要点,重点防守左邑既有政治、经济方面的需要,也有地形的优势——左邑既有形胜,又经过张禄和皮绾他们的长期经营,是防御安邑的有效屏障。但他依然有些不舒服:这不就是王稽与联军合谋达成的形势吗?诸侯占领汾上,让王稽独守安邑!蒙骜不禁怀疑,王稽秘密和议的背后,是不是得到了咸阳的首肯,至少是默许!
如果是这样的话……蒙骜陷入深深的沉思中,感觉自己孤立无援。
鉴于公乘缓已经有了上党丞的官职,虽然大家都是公乘,但公乘缓明显已经有了副将的资格,地位在其他公乘之上。蒙骜召集众公乘,宣布了咸阳对公乘缓的任命,并宣布端氏由公乘缓全权负责,自己负责濩泽和冀氏两翼。随后,他把端氏的一切都交给公乘缓,自己前往巡视濩泽的驻军,部署那里的防御。
所谓濩泽是一片大湖的名称,是由周围山上的雨水潴留在山底而成。“濩”的原意就是雨水从屋檐流下的样子,雨水汇集而成的湖泊就被称为“濩泽”。濩泽以东地势较低,湖水从这里流出,也被称为濩泽,东流注入少水。这片湖泊面积广大,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据说帝舜就曾在这里的山上耕种、制陶,在湖里捕鱼。直到现在,这里的人还过着耕渔的生活。人口不多,约数百户,散居于濩水两岸,主要集中在濩泽西面的一片山间台地上,距此约六十余里,没有城池。那里有山路可通端氏到翼城的大道。少水以东,也有一片山间谷地,一旦下雨,谷地即成河滩,平时也泥泞难行,只能沿着两侧的山地通行;翻过一个山口,就是高都。这里距高都也不过百里。
上党秦军五千人驻守在濩泽水汇入少水的入口附近。这里也有几处不大的聚落,勉强可以安顿军队。秦军在这里,可以依托山势和少水,抵御从高都来的威胁;而一旦高都出现异动,也能迅速出击高都。是一片可攻可守的区域。惟一的困难就是粮食必须仰仗端氏供给,要想就地取粮十分困难。
由于咸阳已经明确将这里作为上党秦军重点作战的区域,蒙骜再次来到这里,花了几天时间,跑遍了周围的山川,与驻军的公乘议定攻守之道。他告诉公乘,河东的炒粟很快就会到达,那时有可能向高都进行几次突击;而如果受到优势敌军进攻,则可以逐步退往端氏。然后又与公乘秘密议定,如果端氏遭遇不测,他可以取道濩泽,转入河东。得到蒙骜的点拨,公乘也坚定了信心,表示绝不会在这里让诸侯联军占到便宜。
蒙骜回到端氏,公乘缓也已经准备好运输车队;蒙骜一回来,公乘缓就带着车队,出发前往翼城。
按理说,到了翼城就算进入了河东,可以获得河东提供了粮草,特别是对作战十分重要的炒粟。但公乘缓到了翼城后,却被告知,他必须前往安邑领取粮草。公乘缓分明看到了一车车粮草被运入翼城,但已经进驻翼城的五大夫无伤告诉他,这是为翼城今后作战准备的,由于诸侯的入侵在即,以目前的运输速度,他甚至都无法保障最低限度的粮草需求,更不要说为上党提供补给了。
听无伤这么说,公乘缓也有些无奈,只得率领车队前往安邑,这意味着要多走上二百多里路,至少四天时间。而尤其令公乘缓不安的是,人必须要去面对王稽,而他则专门前往咸阳,报告王稽与诸侯暗通的消息。他不知道这一消息会不会走漏给王稽知道,但明摆着的是,王稽安然无恙,自己的报告明显被秦王无视,而自己还要多次与王稽打交道。这是福是祸?当初自己到安邑时,也曾拜见过王稽,但那只是一次集体会面,他本人并没有和王稽有深入的交流。
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公乘缓进入了安邑,一面指挥车队进入驿馆,一面派人向新任的河东丞无名报告。很快,无名就亲自来到公乘缓入住的驿馆,拜会公乘缓。
一个地方的行政能力,从来都不靠少数人的英明领导,而是必须有一支精明强干的行政团队。秦王给河东派来了一百郎卫和一千剑士,他们的才能给河东的行政工作效率带来了巨大改变。首先,驿馆的效率有了极大提升,他们能够迅速将这支庞大的车队安顿下来,给他们供应饮食和住宿;其次,芒未也在与公乘缓会面的第二天就可以让公乘缓去接收万余斤炒粟。
芒未到达驿馆后,告诉公乘缓,自己除了要为上党准备炒粟外,还要为河东自己的军队作战准备炒粟。现在由于河东的战事尚未开始,所以所有的炒粟都全部供应给上党。他先告诉公乘缓,他带来的车队并不适合在山区运输粮草,他为公乘缓准备了新的运输工具:数百头驴子。
芒未在自己的府邸设宴款待了公乘缓,并没有安排公乘缓与王稽见面。五天后,芒未给公乘缓准备的炒粟就上了路。为了保障沿途的安全,芒未特别请示王稽,让十名郎卫和百名剑士协助公乘缓押运粮草,还贴心地提供了向导,指给公乘缓一条比较近的山道。这条道虽然需要翻越山岭,但距离要缩短近百里。不用车,而改用驴运输,就是为了翻山越岭而设。
一切准备停当,安邑留下了上党的车队,而回赠给上党五百头驴。这些驴一半运输炒粟,一半运载秣草;而押运驴队的上党士兵,每人还额外领取了五斤炒粟——郎卫和剑士每人只领取了一斤。
队伍在经过左邑,补给了饮水后,就进入了一片少有人烟的山地。押运的剑士们虽然只有百人,却十分尽职,每天提早出发探路,在道路两侧设立哨位,掩护运输队通过。晚上宿营时,也都安排好警戒。在剑士们的护送下,上党的士卒两人侍候一头驴,每天只管行走。宿营时,自在郎卫们为他们挑选好依山傍水的好地方安营,吃了炒粟休息,次日再行出发。虽然日行五六十里,都也不觉得十分疲劳。据芒未介绍,这条路人烟稀少,只要注意防野兽,沿途还是比较安全的。大约七八天就能到达端氏。
离开左邑,进入山地后,沿着一道小溪又走了三天,翻过一座山峰,进入一处山洼。向导说,再走两天,翻过前面的那座山,下山就是通往端氏的大道了。这三四天,大家一直在漫漫山道上行走,虽然见了不少美丽的山景,但也经历了许多惊魂时刻:不知会从哪里窜出一只叫不上名的野兽,或从草丛中窜出一条蛇。最为恐怖的还是每天晚上,都会听到野狼的嚎叫声,此起彼伏,正不知有多少。向导让大家无论如何,在宿营后,都要在营地周围燃起大火,以驱赶野兽,随便也赶走些蚊子。山地里的蚊子比城邑中要多不少,个头大,成群结队,咬一口起好大的包,虽然采取了驱蚊的措施,但几乎没有人不被咬的。听说要走出这片山地了,大家也都松了口气。
宿营是例行的差事,大家在一条山溪边清理出一片空地,赶走野兽毒蛇,安下营来,就在溪水边饮驴。同时在周围捡拾枯枝败叶,升起堆堆篝火。晚风袭来,阵阵凉爽,好不惬意!


  https://fozhidaoxs.cc/book/77871922/191250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