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民国乡村往事 > 第187章 政策好了,卫国盖起了新房子

第187章 政策好了,卫国盖起了新房子


在杨明瑞领着两个女儿和大孙子在邻县住的几天里,受到了小妹妹明慧和大女儿秋韵一家的盛情款待。
  一个星期后,杨明瑞就带着两个女儿和大孙子逸凡回到家中,他们从邻县回来后不久,小诗韵就去上小学一年级了。
  一个多月后,文化大革命结束了,随后,国家的政策越来越好,杨明瑞家又分到了不少自留地。自留地分下来后的当天晚上,卫国就对两个弟弟说:“保国,兴国,现在我们家的自留地分到手了,我们今天晚上就去把它挖出来,然后在里面种上各种蔬菜。”
  保国说:“二哥,那么多的地,全部种上蔬菜怕是吃不完。”
  卫国说:“老三,你傻啊!吃不完不会拿去卖钱吗?”
  保国说:“我倒是想拿去卖钱,就是不知道这个政策还会不会变,我怕到时候又被当成资本主义的尾巴给割了。”
  卫国说:“我估摸着应该不会了,唉,先不要管以后会怎样,既然现在地已经分到手里了,总得把它先种上吧。以后的事谁知道呢,走一步看一步呗。”
  就这样,卫国领着保国和兴国很快就把分到手的自留地,挖好种上菜了。
  而这时,他家的孩子除了小诗韵还在上学之外,其它的几个都是壮劳力。现在去生产队干活,讲的是多劳多得,杨家的卫国,保国,兴国和兰韵和他们的母亲荷叶,每天都能挣到满分的工分。
  这让他们一家人干劲十足,白天到生产队挣工分,晚上收工后,卫国安排道:“以后收工回来,阿妈在家里负责做饭,兰韵负责打猪草和喂猪,保国和兴国就和我一起到菜地里干活。”
  一家人对卫国的安排都没有意见,只有小诗韵对她二哥的安排颇有微词,她眨巴着那双水灵灵的大眼睛问道:“二哥,那我呢,你怎么不给我安排活干啊?”
  卫国伸出手来轻轻地摸着小诗韵的头发说道:“诗韵,你听好了,二哥给你安排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你的几个哥哥姐姐读书的那个时候,因为家庭成分的原因,不能继续升学,我看着现在的政策越来越好了,等你小学毕业,升初中的时候,很有可能不会再以家庭成分来限制升学了,你要好好学习,争取考个好成绩,读完小学读初中,读完初中读高中,二哥希望你一直读到大学,听到了吗?”小诗韵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就这样,杨家过上了一段平静而充实的日子。每天早上,大家吃过饭后,就到生产队去挣工分,晚上收工回来就分工干活。
  这天晚上,卫国带着保国和兴国正在菜地里浇水,就看到隔壁的刘大能也扛着锄头过来了。
  “卫国,你们家这菜地整得不错啊!”刘大能笑着说道。
  “还行吧,刘叔,你这是要去干嘛呢?”卫国放下水桶,抹了一把脸上的汗水。
  “我也准备把我家那块地整一下,种点菜。”刘大能说着,指了指不远处的一块地。
  “那敢情好啊,以后咱们两家还可以互相照应一下。”卫国笑着说。
  “是啊,不过,我可没你这么厉害,还懂得安排家里人分工合作。”刘大能羡慕地说。
  “刘叔,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家里人多,不安排好怎么行。”卫国无奈地笑了笑。
  “说得也是,你们家现在可是越来越好了,几个孩子都能干,卫国,你小子可真有福气啊!”刘大能夸赞道。
  卫国听了,心里也很高兴,虽然累了点,但是看到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他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几个月后,他家的自留地里就长满了各种蔬菜,因为他们管理得到位,他家种的这些蔬菜长得非常好。蔬菜成熟之后,卫国领着两个弟弟,把这些蔬菜分几次拉到市里面去卖,挣了不少钱。
  他们顺利的卖了一拨菜之后,一天都不舍得让土地闲着,马上就把第二拨菜种了进去。
  就在这时,之前和卫国收购包装箩的那个高压电瓷厂的釆购员找到卫国,询问他是否还能继续给他们厂提供包装箩。
  原来,他们厂里现在已经恢复生产了,厂里的领导对上次的那批包装箩非常满意,决定大量采购,这可是一笔大生意。卫国高兴地答应了下来,并立刻开始筹备制作包装箩的事宜。他找来了更多的竹子,和兄弟们一起加班加点地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们成功地完成了这笔订单,赚到了一大笔钱。卫国用这笔钱给家里买了一些生活用品,还特意给小诗韵买了一本字典,鼓励她好好学习。
  因为今年是杨家能拿满分工分的第一年,加上他们家的劳动力又多,到了秋天,生产队分粮食的时候,他们家分到的粮食是全生产队第一多的,看着家里满仓满囤的粮食,和走廊上,天井里堆得满满当当的老南瓜,荷叶仿佛像在做梦一样,她用自己的右手掐了自己的左手一下,感到很疼,疼得她眼泪都流下来了,才知道这不是梦,是自己的好日子又来到了。
  一九七八年春节的时候,杨明瑞家杀了一头猪过年,在杀猪之前,杨明瑞就到邮政局给自己的两个妹妹明娟明慧,以及自己大女儿秋韵拍电报,让她们带上家人回来过年,明娟明慧和秋韵接到电报后,都带着她们的丈夫和孩子回来了。

  他们家已经有很多年没有杀过过年猪了,今年,只是一个美好的开始。在一家人团圆的氛围中,他家的年夜饭开始了。由于明娟和明慧经常和她们的孩子讲,“当初要是没有你们的二舅妈,我早就辍学了,如我当初不能继续上学,就不会有我们家的今天。”
  所以她们两家的几个孩子对荷叶是相当的敬重。
  大年初二的早上,王家田就领着老婆孩子来给杨明瑞拜年了,王家田从一九七二年,杨明瑞救了他老婆孩子之后,这几年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他都会带着老婆孩子带着礼物过来看望杨明瑞,有时候他也会专门过来接杨明瑞到他家里去小住几天,以前小诗韵没有上学的时候,杨明瑞每次去王家田家的时候,都会带着小诗韵去,王家田家的大女儿比小诗韵大十多岁,见到小诗韵的时候,也是管她叫小娘娘(小姑姑),王家田家的五个姑娘,有四个比小诗韵年纪大的,搞得小诗韵都不知道要怎称呼她们才好。
  过完年后,建国在外面承包了一个工程,回来和几个弟弟商量:“卫国,我现在在外面承包了一个工程,你带着保国和兴国和我一起去干吧。”
  卫国说:“大哥,我现在还在给人家编箩筐,不知道能不能走得开。”
  建国说:“编箩筐的事先让爸爸负责,他编不够数的话,就让队上的乡亲们一起编,让爸爸负责把好质量关就行了。”
  卫国同意了建国的提议,把编筐的工作安排好之后,就领着两个弟弟跟着大哥一起去干工程。
  因为他们干的这个工程有一定的技术含量,一般人还真干不下来,建国领三个弟弟苦干了半年,就把第一个工程完成了,挣到的钱,他们弟兄四人平分。
  因为他们家自从建国分家出去后,一直都是卫国当家,他把保国和兴国的工钱和他的并在一起,当年就在兰溪河街上建起了大房子。
  卫国把房子建成一式三份的,也就是建成一模一样的,相邻着的三个院子。卫国,保国,兴国一人拥有一个院子。
  他家盖房子的事在当地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因为这几十年来,兰溪河公社都没有人建过房子了。他家之前被打成地主,几十年来一直都被管得死死的,现在政策刚放松一点,他家马上就冒头了。
  有些人眼红了,就在旁边说道:“你看看,你看看,在这方圆百里,我还没有哪家动工建房子,他们老杨家就有胆量建这么好的房子,只要运动一来,第一个被打倒的,就是他们老杨家。”
  “啧啧啧,你说他们家挨整了那么多年,怎么就不知道害怕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人家就是有本事,从政策放宽到现在才多长时间,人家就挣到这么多钱了。以前动不动就说人家是剥削阶级,现在这么多眼睛看着,人家哪里去剥削了?人家那钱,都是靠人家自己的本事挣来的。”旁边的人接话道。
  当他们说的这些话传到卫国耳朵里的时候,卫国只是淡淡的一笑。


  https://fozhidaoxs.cc/book/71630846/6785219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