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之改革在嘉靖年间 > 第六十一章 知绍兴府

第六十一章 知绍兴府


“悠悠鉴湖水,浓浓古越情”。

        绍兴以其人文景观丰富、水乡风光秀丽、风土人情诱人而著称,自古即为文人骚客向往的游览胜地。

        绍兴历史悠久,名人辈出,景色秀丽,物产丰富,素称“文物之邦、鱼米之乡”。

        从上海出发的朱恒一路饱览江南秋色。大片田野已经在农忙后种上了粮食,等待着来年的丰收。

        一行人第五天就来到了驿站,驿丞恭敬地接待了这位知府老爷,腾出了驿站最好的房间供他休息。

        朱恒决定在驿站停留两天,明天先微服进城看看。

        晚上,朱恒在院子里思考着。发现最早跟着他的锦衣卫千户在角落里守卫着他,便走了过去。

        “朱七哥,让你跟着到了绍兴辛苦你了。”朱恒说道。

        朱七说“小的不怕累。”

        朱恒又说“从我还未中举你就跟着我了,这些年下来,亏待了你。”

        朱七说“陆头让我跟着大人,是我的福分。”

        朱恒关心道“朱七哥是哪里人?”

        朱七回到说“小的是河北沧州人。”

        朱恒笑着说“再苦几年,等我进京了,让锤子给你升一下。你也就离家近了。”

        朱七回答“谢大人。”朱恒很无奈,朱七就是这性格,永远那么无趣。

        朱恒吩咐他说“明天你和元敬陪着我进城就行。其他兄弟让他们进城里去收集情报。再在城里物色一个大点的宅子,方便你们以后住。”

        第二天一大早,锦衣卫们就分批进城去了。朱恒换上了普通举人所穿的袍子,在朱七和戚继光的陪同下进了城。

        此时朱恒已经十八岁了,差不多七尺高。真可谓相貌堂堂,风流倜傥。沿路吸引了不少少女的注意。

        走在青石板铺就的路上,看着两旁白墙黑瓦的房子,富有特色的台门,石桥流水,典型的江南水乡,朱恒觉得很暇意。

        三人叫了艘乌篷船,沿河浏览了下山阴县的风景。中午时分,三人找了家酒楼,点了壶黄酒,叫了几个腊味菜,吃了起来。

        边吃着饭,边听着旁桌的议论。

        “听说昨天新任知府到了城外,这两日就要上任了。”

        “听说很多人不欢迎他,我说啊,新知府很快就要走人了。强龙还是压不过地头蛇的。”

        “他在上海搞的那套肯定也得罪了不少人。才做不下去了,来我们这里他更吃不开了。”

        “我说你们懂什么,他做不下去了还升官?从知县到知府连升几级啊。人家是在上海捞够了,捞的多了打点好了上面,升了官,再来浙江更富裕的地方捞。”

        朱恒听了紧皱眉头,看来的确是有人不希望自己来呀。早早地就把流言散开了。

        朱七担心地看着朱恒,朱恒说“没事,吃饭。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明日就进城,该来的总要来的。”

        当天晚上锦衣卫们回来把情报汇总了下,得出的结论就是这次是有预谋有计划的行动,有人在暗处操纵着这一切。

        朱恒笑着对戚继光说“看来明天等待我的是下马威啊。你明天不用陪我进城了,我准备悄悄去。你直接去兵营报道吧。打好基础,多培养些自己人。最重要的是练兵,形成战斗力,很快就要派上用处了。”

        次日,朱恒很低调的进城直奔府治。来到府治,得到消息的官吏纷纷从府衙中奔出来迎接。

        同知柳绿岸媚笑道“大人上任怎么不派人来通知下官,我等好安排迎接事宜。不知大人今天就到,未做准备,请大人恕罪。”

        朱恒心知肚明,自己到了驿站你们不知?可曾有人来询问过?

        朱恒也不说破,回应道“本官素不喜这些排场,太劳师动众了,这样挺好。进去吧。”

        众人把朱恒领到了大堂,朱恒一一询问,不一会就把名字和人脸都记住了。

        朱恒吩咐道“都去忙吧,本官休息下,需要时自会叫你们。”

        众人散去,只见通判吕一鸣还留在原地。

        朱恒问“你有何事?”

        吕一鸣上前一步,小声回答道“下官是谢阁老的女婿。”

        朱恒懂了,说“嗯,很好,本官知道了。晚点再说。”朱恒向他使了个眼色,吕一鸣会意退下。

        朱恒这下心里舒服多了,有个内援了,总算不是两眼一摸黑了,本来还愁着怎么打开局面呢。

        其余时间朱恒找了几个大小官吏不痛不痒地谈了几句话。并以旅途劳累为由回绝了柳绿岸晚上的宴请。

        晚上越宾楼的包房中,桌上只有朱恒与吕一鸣两人。

        吕一鸣对朱恒说“岳丈已经吩咐过下官了。今后在绍兴府,下官为大人马首是瞻。”

        朱恒笑着说“你我都说自己人,不用大人大人的,叫我慎行吧。坊间我已经有所耳闻,具体情况你和我说说吧。”

        吕一鸣道“绍兴县极其富庶,百姓生活得极好,所以只图安稳不喜变革。

        其中又以九大家族最为富裕庞大。吕、王、孙、谢、张、虞,顾、魏、孔。岳父大人是谢家家主,而我是王家的。”

        朱恒点头说“嗯,数年前我与恩师来过余姚,也到吕,王,孙家拜访过。”

        吕一鸣又道“谢、吕、王、孙这四家都是余姚望族,互相都通好。张、虞、顾、魏、孔是这山阴,会稽两地大族。大人不得不小心啊。”

        朱恒不在乎地说“吕兄不妨明讲,今天自是想了解情况的。”

        吕一鸣放下心来叙述道“山阴,会稽这五家会给大人使绊子。整个山阴,会稽两县的土地这五家就占了八成,如果大人把上海的那套用在绍兴,他们岂肯坐以待毙?”

        朱恒点头说“这点我猜到了,这的确是块难啃的骨头。那你们四家是什么态度?”

        吕一鸣道“谢吕两家没问题,大人如何说我们如何做。岳丈已经交代过了,家父那里也没问题。王孙两家小人只能去劝说,置于成不成难说啊。”

        朱恒说“也不用你去说,到时候你给我引荐一下就行了,我自己去会会他们。”

        。


  https://fozhidaoxs.cc/book/6491/466235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