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鉴宝无双 > 第107章 乌金釉

第107章 乌金釉


“是一个黑釉香炉,年份不知。”葛亮立即应声说道。

        “不知?”罗宇泽一愣,“大概也不知道么?烧黑釉的朝代和窑口并不多。”

        罗宇泽这一点算是说对了一半。

        黑釉并不是烧得不多,而是作为主动追求的效果,出现得并不多。

        所以价值高的就很少。

        黑釉出现,并不是人为追求的结果,而是工艺出问题了,没控制好,含铁多了,直接给烧黑了。

        早期瓷器技术不够精良,黑釉或者类黑釉的瓷器是很多的,但也是主要作为日用器。

        实际上,拿着一个黑碗吃饭,并不舒服。有人可能说,不对啊,我去日韩料理店,经常看到黑色的餐具,我还用黑碗吃过炸酱面呢!

        吃一次两次可能觉得无所谓,但是如果一年到头都捧着个黑碗,那就很压抑了。

        所以,这种情况,一直在被尝试改变。宋代的时候,黑釉就很少了;定窑和耀州窑出现过黑釉,但是在整个窑口所出瓷器中占比非常小。

        后来技术提高,整个明朝,都没有生产过黑釉的瓷器。

        到了清代,康熙朝出现“怀旧”风,尝试过黑釉,但也不多;雍正乾隆更少。晚清又多了起来,但也只是高仿以前的黑釉。

        “大概也不知道,我也没见,只知道没款儿。”葛亮回答。

        “黑釉香炉······”吴夺沉吟。

        “噢,这个香炉是为了对应五行方位,北边的供台,需要黑釉香炉。”

        “你自己用?这五种釉色凑齐也很难啊!”吴夺不由问道。

        “对,自己用,我的店正在装修,开张的时候别忘了捧场啊。”葛亮解释,“不用凑齐五色,只需要一个。因为店门朝南,店里只有北墙边一个供台。”

        罗宇泽笑道,“你这么讲究啊?要是买不到黑釉老香炉怎么办?”

        “买不到老的就买新的呗,大不了定做一个。”葛亮也笑,“这东西的确很难碰,所以得到这个线索之后,我也没细问,就先约好了。”

        “先约好了你不先去,却跑这儿来买刚卯?”

        “货主是个开饭店的,中午一般要忙到三点,所以就约了三点半。我是两头都安排妥了。”

        “牛逼!”罗宇泽翘起大拇指,“那走吧。”

        葛亮是打车来的,上了罗宇泽的车。

        这是位于一条小街上的饭馆,门脸不大,挂着个“回味香”的牌子。

        他们三个到的时候,“回味香”门前一侧,有个三十来岁的长发男子居然就坐在折叠椅上,正在弹吉他。

        而且边弹边唱:

        你总是吐槽一道菜的价钱

        却不知我的食材是多么精挑细选

        也不知我洗菜洗了多少遍

        干不干净你尝不出不同口感

        吃的那些残留超标物却已将你的身体改变

        我告诉你这么多

        如果你还是不喜欢

        那么我只能说请便

        我也不知道能留下多少回头客

        我只知道我的眼里并不是只有钱

        ······

        三人一时被吸引了,不由在一旁听了一会儿,而这个长发男突然被围观,仿佛还发挥得更好了。

        “嘿!这是词曲唱三位一体啊!”一曲终了,罗宇泽不由鼓掌。

        “三位是来吃饭的?这个点儿可有些晚啊!”

        “不是,我是约好了来看东西的,我姓葛,秦老板在么?”

        “噢!你是葛先生啊,我姓秦。”长发男伸出手来。

        “秦老板好雅兴啊!”

        “刚忙完,自娱自乐歇会儿。进来说吧。”

        三人进入饭馆,在一张桌子边坐下,秦老板招呼一个服务员拿了三瓶矿泉水过来,“请喝水。”

        “秦老板你又会弹吉他又会谱曲,这是专业学过么?”吴夺随口问了一句。

        “业余爱好而已。”秦老板站在桌边笑了笑,“你们稍等,我去楼上拿东西。”

        这个小饭馆是在一栋居民楼的一楼门头房。看来,这位秦老板就住在楼上。

        秦老板拿回来一个锦盒,放到桌上后,也坐下了,冲葛亮做了个请的手势,“我听说古玩行有请人掌眼一说,葛先生你这是请了两位掌眼啊?”

        “他们是我的朋友,也都喜欢古玩,正好一起来看看。”葛亮应了一声,打开了锦盒,拿出了香炉。

        这个香炉不算很大,口径大约二十厘米,高度在十五厘米左右,三足,双耳,造型简约大气,没有什么纹饰。

        香炉的外壁的黑釉润泽老气,炉底施白釉,无款,只有一个青花双圈。

        葛亮拿着看的时候,吴夺和罗宇泽也一直在盯着看。

        看到最后,两人不由对视一眼,同时出现了一个口形:康熙!

        这是一件大开门的康熙官窑乌金釉三足炉。

        康熙朝重新开始烧制黑釉的时候,因为黑釉不好听,所以改叫乌金釉。

        华夏人自古以来都是艺术化命名的高手。乌金釉比黑釉确实好听多了。还有一种酱釉,自是不如乌金釉黑,被叫做紫金釉。

        葛亮似乎也没想到,居然是一件如此开门的康熙官窑,表情微露惊喜。

        康熙官窑,不落年号款的情况是很多的。

        特别是康熙早期,大部分官窑都不落年号款。因为这一时期时局不稳,民间动荡,从皇帝到朝中大臣,都认为得“小心”。瓷器是易碎品,万一不小心打碎了,而且正好把“大清康熙年制”这几个字给打碎了,很不吉利。

        到了康熙中期以后,不落款的情况就少多了。

        不落款,有的就直接是光溜溜的素底;有的,则是加一个青花双圈,无款无字。

        大开门的东西,鉴定难度并不是很高,而且三人眼神交流之后,已然明白看法一致。

        不过在这个期间,吴夺依然拿起上了个“保险”。

        没问题,就是康熙官窑。

        “秦老板,这东西我先请个价儿吧?”葛亮开口了。

        “你不问问我这东西怎么来的么?”秦老板却笑了笑,“我听说古玩行有个规矩是不问来路。不过时代不同了,谁也想安生点儿。”

        “我明白你的意思。”葛亮也笑了笑,“你是怕麻烦,想着卖了就了了,怕我找后账是吧?你放心,我看好的东西,不会找后账。至于来路,你能说当然最好了!”


  https://fozhidaoxs.cc/book/6331/60384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