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跨界商贸 > 第14章 商贸公司

第14章 商贸公司


晚上,店铺之中,杨国涛和杨国红商量贸易公司的一些事情。

“这家贸易公司前期只搞采购,后期会有一些货物从国外送过来,你现在只负责国内的采购。”杨国涛说。

“涛哥,那要采购些什么货物?”杨国红问。

“要采购的东西太多,凡是市场上面有的都可以采购。”杨国涛笑着说。

杨国红被吓了一跳,那要采购的东西真的太多了。

“品种太多,而且价格方面我有些拿捏不准,数量方面有什么要求。”杨国红又问。

“确实,品种太多不好采购,采购时我会列一张单子给你,你按照上面采购就行,价格方面就更好解决,货比三家嘛,哪家的价格合适就在哪家去采购。”杨国涛说。

听到杨国涛这样说杨国红放下心来。两个人关于公司的问题聊到了深夜。

第二天,杨国涛没有开门,今天上午带着杨国红去办营业执照,营业执照是让中介去办的,中介办得快,两三天就可以拿到手。

又带着杨国红去仓库,让他知道仓库的位置,这个仓库有点小,也放不了多少货物,又在其他地方租了一个大仓库,两个仓库轮流来用就行。

回到店铺,两人坐在沙发上喝茶。

“国红,你现在就可以开始招人,招的人一定是要信得过的,搞采购这一行水有多深连外行人都知道,吃回扣是小事,就怕采购回来的货物是次品、废品。”杨国涛说道。

“放心涛哥,只要有人敢搞小动作我就送他进去包吃包住。”杨国红毫不客气的说。

“等你招到人就可以进行采购,我现在打印一份清单给你,你也可以先探探价格。”

杨国涛坐到收银台开始打字,几分钟过去就打印了几张清单出来。

杨国红接过清单看了起来,第一张上面是大米五百吨,面粉五百吨,红薯一千吨,玉米一千吨,土豆一千吨等等,全部是农作物。

第二张上面写的是调料,盐、酱油、味精、大蒜、姜等等,数量有高有低。

第三张上面是速食品,泡面、自热饭、火腿肠、鸡腿、鸭腿等等。

“涛哥,要采购这么多东西啊?我们租的那两个仓库放得下嘛。”杨国红以为只是品种多,现在看来不只是品种多,数量也多。

杨国涛笑了笑,说道:“放得下,你只要把一个仓库装满了然后告诉我,我让人过去把仓库里面的货物运送到国际物流站,而且这还只一部分货物,后面品种还多得很。”

杨国红点点头,“涛哥,我们开铜也有国际物流站吗?”

“没有,是专机空运。”杨国涛随便解释道。

“涛哥,采购的钱。。”杨国红问。

“钱方面要等公司注册好之后打进公司账户户,采购的时候直接用公司账户支付即可。”杨国涛解释说。

接下来的时间杨国涛每天在店铺里卖卖货,喝喝茶,看看书。

杨国涛倒是很悠闲,杨国红可就惨了,每天不是在打电话就是在路上打电话,打电话咨询各种货物的价格。

几天过后,贸易公司的营业执照到位,公司人员差不多配齐,杨国涛给公司注入三千万,杨国红他们开始了采购之旅。

这天下午,冉正华带来了两位老爷子,两位老爷子年纪有些大,差不多七十岁左右的样子,都很瘦,个子不一样高。

经冉正华介绍,个子高的叫钱先诚,是一位商人,只不过现在退休了,家业由他儿子在打理。

个子矮一点的叫赵磊,是一位退休教授,他是考古方面的教授。

他们之所以来这里是被冉正华带回去的和田玉战马所吸引。

他们进入店铺看到柜台里面的物件就被深深吸引住,特别是赵老爷子,他是这方面的专家,看到那些黄金饰品和玉石扫挂件,怪自己只长了两只眼睛。

杨国涛见状赶快把柜台里面的物件拿了出来放在柜台上,好让两位老爷子仔细观看。

两位老爷子在研究物件,杨国涛和冉正华则在聊着天。

“杨总,你这里的人参药性非常好,同等年份的人参你这里的比市面上的好上一倍有余,我这次来是想多买两株。”冉正华说。

“人参好用就行,我这里还有一些,要的话随时来买。”杨国涛笑着说。

两人正聊着天,两位老爷子却在争论着。

“这些黄金饰品和玉石挂件一定是唐代古董。”钱老爷子说。

“不像,看其包浆不超过五年。”赵老爷子摇摇头。

“那这些风格和做工你怎么解释,这些东西比唐代古墓出土的文物还像文物。”钱老爷子提出自己的疑问。

“说不定是哪位大师按照唐代古董复刻出来的。”赵老爷子说出自己的见解。

杨国涛笑着说,“赵老一语中的,我这些黄金饰品和玉石扫挂件全部是用古法制作出来的。”

“制作出这些物件的人是一位真正的大师,不知杨老板可否告知这位大师的姓名和住址,我要去拜访他,想和他探讨一下唐代的技艺。”赵老爷子说。

杨国涛有些惋惜的说,“那位大师已经离世,这些物件是从他子孙手里收来的。”

赵老爷觉得可惜,一位真正的大师居然无缘见着,很遗憾。

两位老爷子把每个柜台里面的物件都研究了一遍,他们被深深的折服,这些物件是越看越让人吃惊,多种古法技艺居然出现在了这么一间小小的杂货铺里。

要是让他们知道杨国涛的仓库里面还有很多皇家所用的物件,不知道会吃惊成什么样子。

临近傍晚,冉正华和两位老爷子离去,两位老爷子还要回省城。

冉正华买了三株人参,两位老爷子买了一些他们特别喜欢的物件,要不是钱不够可能还要买一些。

这一笔买卖杨国涛进账一千多万,大头就是两位老爷子。

时间过去几天,正月已经过完,时间来到了二月。

这段时间杨国红他们是忙得热火朝天,杨国涛跟杨国红说忙不过来就招人。

杨国红却说要找靠谱的人,看着不靠谱的人不要,杨国涛就随他,反正是他在管理公司。

很多货物是从外省采购来的,也有一些是从本地采购的,像红薯、玉米之类,本地农村也有种植,杨国红去采购也是按市场价采购。

关于去农村采购红薯、土豆和玉米,他请示过杨国涛,问要不要压价,杨国涛说不用,就按市场价收购。

农村的红薯、土豆和玉米,那些二道贩子去收购是使劲的压价,能压多低就压多低。

杨国涛听村里的叔伯们讲,去年二道贩子去收几毛钱一斤,不到一块钱,村里的有些叔伯一气之下不卖了,全部用来做成红薯粉。


  https://fozhidaoxs.cc/book/59981476/67018909.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