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汉钢铁直男 > 第一百一十三章 商丘成

第一百一十三章 商丘成


“太学令,其实您说的考核跟举贤良文学还有秀才异等有些冲突。
        下官以为能被郡县举贤良文学跟通过秀才异等之人,都可以通过太学的考核,要是真的通不过,那我们的考核制度未免也太过于严格了。”
        底下的一名文学掾属突然说道。
        张远这才发觉了此事,不好意思的摸了摸鼻头。
        “额,好像是这么回事。那便削去举贤良文学跟秀才异等。
        三分之二的名额给考核制度,其余的分给举孝廉跟举贤良方正。”
        “太学令,另外我们想真正的吸纳人才,可能需要您还有陛下发力。
        眼下太学内的讲师太少,真要是像您说的那样,我们可能一个讲师要负责五百人。
        而现在的几个博士年岁都大了,恐怕无力支撑。”
        又是这名太学掾属提出了问题,张远这才发现这人是个人才啊。
        “你说说你有什么想法”
        “下官以为,您为太学令乃是卿大夫,按照我朝惯例,您有权力辟用吏员。
        既然太学要以为大汉输送官吏为己任,您便可以在其中出力,在各地搜罗有名望或是有大局观,亦或者有学识的人入太学为吏。
        地位再要高一点的,则需要陛下征召,例如蜀郡太守文翁,现在的年岁仍然担当一地太守实在是太过吃力,若是把他弄进太学,能够起到很大的作用。”
        “额,你的意思我知道了,不用再说下去了。”
        这文学掾属口气有些大,把文翁弄到太学来,那张远自己咋办啊,是让文翁给自己当副手还是自己给文翁当副手。
        “你叫什么名字”
        虽然当面问别人的名字不太好,但张远还是怕自己事后忘记,然后错漏了一名人才。
        “下官名为商丘成。”
        商丘成
        张远在心里面默默地记住了这个人名。
        这一次开会,虽然将举荐制度也纳入到了太学内,但是张远却把杂途中的那些东西全都给刨除在外。
        杂途的名目有很多。
        比如荫袭。荫就是荫子,袭就是袭爵。
        袭爵仅限于王侯,其他爵位不能世袭。荫子则是级别二千石以上的官员,只要任满三年,就可以推荐子弟一人为官,所以又叫任子。
        显然荫袭制度的受惠者是官二代。
        张远自然不能放那些官二代进入太学,其实张远要不是因为没有子嗣也没有家族,他都快可以整个亲戚来当官了。
        还有惠及富二代的,虽然商贾很低,但是这些帝王们还是想到了这些富人。
        涉及到富人的选官制度叫做赀补。这个赀等同于资。
        大汉的制度,身价不足十万不得为吏,不足五百万不得为官。本来想的是有钱人不会贪污,结果变成了有钱就可以当官。
        还有贩卖爵位,这还不算过分,等汉武帝没钱了,这家伙就要开始一项伟大的制度,祸害中国两千年的制度,卖官。
        因为各种各样的制度,大汉这才有十万官吏,这些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刘彻不缺官吏,缺的是能够当官为吏的人才。
        十万官吏里面九成半都是庸碌无为之人,这些人刘彻能把他们放到匈奴边上去能当到开辟的新疆土上面去
        功臣要酬劳,故有袭爵;高官要笼络,故有荫子;遭遇天灾或者开支太大,便只好赀补、卖官、鬻爵。
        张远想的要给太学学子中通过考核的弄成大汉的储备官吏。
        储备官是补郎,储备吏为补吏。
        张远为什么要这个底气,因为这就是太学建成之后的制度,现在张远只不过把这个人数放大了很多很多倍。
        要是没有张远,往后太学也会走考试的路子。
        毕业考试成绩优异的入宫为郎,成绩合格的外放为吏。
        大汉往后有四科取士。
        德行,看道德品质;明经,看学术水平;明法,看法律知识;治剧,看执政能力。
        张远想象的太学便依照这四科来进行,要是真的能够推行开来,形成庞大的规模,太学学子出身为官的占据大汉官吏达百分之五十以上,张远就认为自己创立的太学不比科举制度差。
        想到这里,张远有些想念公孙弘了。
        那老家伙之所以吃得开,便是因为这货在外人眼里德才兼备,文武双全,既懂政治又懂业务。
        要是把公孙弘弄来当副手,绝对要比张远一个人撑着发展的快的多。
        可是这老家伙现在估计看不上太学这一亩三分地了。
        “诸位还有没有什么想说的
        要是没有,今日就这样了,回去把我说的拟成章程送到我这里来。”
        张远的目标太大,想的也太多,底下的官吏还需要消化消化,不过张远已经定下了大方向,至于细节就交给下面的人去办。
        其实张远没有自己拟定章程规矩的原因,是因为他不知道怎么拟定,也不知道怎么把自己的想法转化为官方语言。
        这才开会把想法都说出来,让下面的人去做。
        商丘成看起来还有意见,不过他看了别人一眼,见其他人都不说话于是就低下了头颅,跟着人群一起离开了。
        下面的官吏都走了,吾丘寿王还有张远的学生颜异却留了下来。
        “老师。”
        颜异脸色有些异常,听完了张远的话后他一直都有些激动。
        张远说了那么多也想了很多,感觉到有些累,便坐到了椅子上面。
        “怎么了”
        “学生有些疑问,刚刚不方便当着外人面前说。”
        “现在没事了说吧。”
        张远看颜异既然能抢在吾丘寿王前面张口,想来也不怕吾丘寿王听见。
        “刚刚那商丘成说老师您有权辟用一些吏,现在太学内的讲师又不够,学生想着您有没有这个意愿,辟用一些吏员”
        颜异说完,张远就猜到他是什么心思了。
        颜家到颜异这一代已经没落了,要不然颜异不会来太学。
        孔安国年岁不比颜异大多少,但是孔安国连太学讲师的位置都看不上,更别说来当学生。
        再加上之前的洪灾,颜异一家全都迁到了张远家里面居住。
        张远家里面的人都靠自己的双手吃饭,而颜异一家子人只能靠教导张府那些仆从佃户的儿子女儿认字来获取报酬。
        短时间还没有事情,时间越长这心里面的落差就越大。
        颜异是想为自己的家人寻找一条路。
        “可以,只要是能帮到太学的,我可以辟用。”
        “真的么老师,学生保证他们一定能为太学起到作用。”
        “明日你就回张府把家里面能顶上用的人带来太学吧。”
        颜异有些惊愕,他可还没说辟用谁,张远就已经猜到了。
        “学生谢谢老师。”
        张远笑了笑,拍了下颜异。
        “感谢的话就不用说了,颜子后人水平就算再怎么差,也比我强多了。
        之前让他们留在张府教一些小孩子,现在想来当初是有一些考虑不周,如今让他们入太学为吏,将来看看有没有机会让他们计吏补郎。”
        颜异这一回没说什么感谢的话,直接眼泪就滴落了下来。
        原本他想着张远能够把家里面弄成小吏,每个月能有点俸禄就好,那曾想到张远还想着把家里面的人也弄成官员。
        计吏补郎是地方基层小吏咸鱼翻身的重要途径,这件事情对张远来说不难,只不过需要颜家人老老实实为太学干上一段时间的活。
        。


  https://fozhidaoxs.cc/book/548/4100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