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恰时春色好 > 第16章 买卖

第16章 买卖


从在在家出来也是大包小包的,不仅林柏川身上的大背篓背满了,就连手上也提着两篮子菜。

        林初秋手上被塞了一个挺沉的篮子,里面装满了李子,是陶老爷子自家种的,个个饱满多汁,颜色发紫,看着就口齿生津。

        走的时候,在在还拉着林初秋的手送了老远,眼巴巴的看着就不舍,林初秋就说:“等我家这段时间忙完了,我再来大河村,要是你爷奶同意,就去我家小住几天,好吗?”

        听见此话,在在才舍得松手,十步一回头的回家去了。

        到了舅舅家也没呆多久,把菜和一些重物放到板车上,一大群人就出发了。

        “阿公,阿婆,我后面再来看你们啊。”林初秋挥着小手跟身后送别的人挥手。

        等走累了,就把两个小丫头放到牛车上坐一会,因东西比较多,回家的时间就稍长些,等回到家,也刚做好了晚饭,没想到亲家来这么多人,林奶奶赶忙多加了两个菜。

        在奶奶做饭的功夫,几人把菜都放到地窖里,这样即使不能近几天吃完,也能最大程度的保鲜。

        “老二,他舅舅,来吃饭了。”奶奶在院子里喊道。

        大家热热闹闹吃了饭就早早歇下了,明儿一早就开始起房子了。

        早早的,一大群人就在本来屋子的左面一片空地上开始清理杂草。

        因林爷爷这一辈建房的时候就里村子稍远,在山脚下,这几年旁边的空地也没有卖,在家里决定盖房子后,爷爷就去里正家说了想买地的事。

        其实家里人在起酒坊后,就有了以后想起房子的念头,现在的房子着实有点挤,而且大伯家的大堂哥也十三岁了,离成亲也不远了,就想着买多一块儿地,现在就算是比较偏的荒地一亩也要三两银子,这地大概有五亩左右,看着有挺大的一片。

        十五两银子啊,现在家里除了还舅舅家的钱,其他还没有还,只剩三两多银子了。

        诶,没办法了,还是先借点先把盖酒坊的一亩多地给买下来。

        大家思来想去,觉得这次就去猎户李勇家和里正家借。

        这次李叔也二话没说直接借了三两,里正爷爷听说后也让自家老婆子拿了二两出来并且办好了卖地事宜。

        等人走了,老婆子才问里正爷爷,为什么这么干脆就给借了钱而且还同意把剩下的三亩也给留着?

        里正摸着胡须意味深长的说了句:“林家以后肯定有大出息。”

        话说这些钱花完后,家里又是负债累累了。

        林初秋觉得光靠酒的收入还是太慢了,挣钱的速度赶不上花钱的速度。

        琢磨来琢磨去,觉得前段时间的糯米糕还不错,短时间内可以小赚一笔,等别人学会了在琢磨别的吧。

        给林奶奶说了这个想法,奶奶也觉得可以试试,味道大家都是认可的。

        要卖的话,这次林初秋就打算做的丰富一点,品种也多一点。

        就在大家忙着盖房的时候,林初秋和娘亲去镇上采买一些这次要做的糕的食材,走之前还让大伯做几个浅口的方木盒子,再编几个圆的簸箕。

        娘俩这次先去的干货铺,买了红枣,然后又去了打油坊,买了几斤菜籽油和一小瓶芝麻油,接着去了粮食铺,买了红豆,绿豆,黄豆,芝麻。

        身上带了钱仅剩三十几个铜板,林初秋又去买了红糖和麦芽糖,钱算是花完了。

        刚好有邻村的牛车要走,两人花了四文钱小半个时辰就到了村子的分叉路口。

        下了车,走了一会儿就到家了。

        林初秋也没让中午给大家做饭的人帮忙,她跟自家阿姐还有清晨表姐一起准备。

        本来打算要在镇上卖的,但是林初秋想了想自家现在腾不出人手,而且刚开始市场不好开拓,然后林初秋就想起了不时有走街串巷的卖货郎。

        自家可以搞批发给村里想要挑担叫卖的人。

        在中午之前,几个姑娘把少部分糯米、红豆和绿豆都泡上了,一看自家的红薯和南瓜不够,就问奶奶要了十几文钱,又提着篮子去几家好说话,平时关系近的婶子家去买。

        果然没一会儿的功夫,林初秋她们和几个热心的婶子就拿着许多的南瓜和红薯上门了。

        送走婶子她们,林初秋就开始清洗削皮。

        吃过晌午饭后,娘亲她们就闲下来了,这次糯米要磨成粉,好在第一天不多,就打算用家里的小石磨磨。

        这是个力气活,娘亲和大伯娘轮流着来,奶奶去炒黄豆和芝麻。

        林初秋打算做彩色的,有了红薯和南瓜,在弄个绿色的皮儿。

        明天要卖,今天晚上就要做好。

        忙了一下午,东西都准备好了,干活的人也走了,奶奶她们又去给家里人做饭了。

        等吃过晚饭,家里的女人们开始上锅蒸,忙忙碌碌。

        林柏川兄弟几个也是知道此事的,就去给有亲缘关系和那些人多家里相对困难的人家走去,问问他们有没有想法。

        最后有意愿的等他们吃了饭来林家详细讨论。

        此时,拿了几层的蒸屉,分别放了糯米、红薯和南瓜,红豆和绿豆在锅里大火煮。

        糯米粉加上熟油,再把上层蒸好的红薯和南瓜压成泥分别揉成面团,是两种不一样的颜色,红色和黄色,炒熟的黄豆也磨成了粉,等明天卖的时候在裹一边,口感会更好,还有绿色的蔬菜汁揉出的面团也特别好看。

        搓成大人拇指大小的长条,在切成小小的一个个,这个简单的就完成了。

        红枣泡发,和蒸好的糯米,一层糯米一层枣,再用大伯做的方模子切成长方形,大小就是半个巴掌,然后放在同样大小的方木匣中,正好四十块。

        芝麻和糯米粉和在一起,黑黑白白的,压成薄薄的一层开始蒸。

        红豆和绿豆因泡的时间比较少,这会儿煮半天还有点硬,林初秋就捞出来控干水上锅蒸,这个要晚一点。

        最贵的就是红糖糯米糕了,这个少做一点,就一屉子,四十块。

        期间,吃过晚饭后,来林家的人不多,只有几个十七八的青年,因为在林柏川去叫人的时候,就把风险和辛苦都一一说了,因为除了卖货郎,还没有人这样做,而且要拿货就得先交钱,这一点就劝退了好多人。

        来的有大阿爷家的大孙子林明保,还有付阳阳的小叔付强,最后一个就是家里兄弟姊妹众多的陈回儿。

        带他们看了这些糕点和价钱几何。

        “最贵的就是红糖和芝麻糯米糕,都是一样的大小,一块是五文钱,红豆和绿豆的还没有做好,但是大小也是一样,不过这个便宜点两文一块,要是要裹黄豆粉,两个就再加一文,还有最便宜的,红薯、菜蔬和南瓜糕,一个一文钱不过都裹了黄豆粉。”

        林初秋一口气说完,就在旁边歇气口水,等他们慢慢消化和反应。

        然后等差不多了,就说:“这是他们要往去卖的价格,因为他们要在自家这批发,就会给他们算便宜点,这些点心最少都是一方屉子拿,最贵的四十块要是卖出求就是两百文,林家就收一百五十文。”

        此话一落,三人都有点震惊,这一方要是卖出求就可以赚五十文,眼前都有点发亮。

        林初秋就提醒他们,“哥哥,这个是赚的最多,但是也最难卖,因为你们去的地方都是各个村子,这些比便宜的难买。”

        三人眼神这才没有这热切了,继续听秋丫头说其他价格。

        “红豆,红枣和绿豆的就算一个两文钱,四十个就算八十文,林家收六十文,不过哥哥要是你家有黄豆的话可以换,四十块糕就是十文钱的黄豆,还有这个最便宜的糯米圆子,一百个起算,一百个收八十文钱。”

        林初秋给他们思考时间,自己继续去忙活了。

        过了好一会儿,三人进来说了他们的决定,林初秋让哥哥把纸笔拿出来记上。

        林明保和付强两人一起分了四十块红糖糕,和陈回儿分了四十块芝麻糕,没有拿绿豆和绿豆糕,倒是拿了一方红枣糕和两百个小圆子,一共付了三百七十文。

        付强除了二十块红糖糕还各拿了红豆和绿豆糕各一方,小圆子也是一百个,一共付了二百九十五文。

        陈回儿拿的钱少,除了二十块芝麻糕,还有一方红枣糕和一百个圆子,一共付了二百一十五文。

        林家这次就得了八百八十文,除去成本也不多,小吃就算这样,不过积少成多嘛。

        说好后,让他们明天早点来拿糕,但是要自己带挑担,林初秋提醒他们叫卖路线,像明保哥哥拿的贵的比较多,就提议去离镇子近的村子,要是卖不完可以去镇上看看,像阿回哥哥,她拿的少就可以在青山村附近卖,让他们下去自行商量。

        三人在路上嘀嘀咕咕讨论着:"今天算是见到了秋丫头的聪慧和与众不同,前面都是听自家侄儿说的,还有点不信,这次算是见识了,做起事,说起话,条例明确,感觉什么都会。"

        “对对,前两天我妹妹也说呢,我还以为是夸大的说法,结果今晚说是见着了,一点儿都不夸张。”

        “所以说这就是人的机遇啊,前面初秋妹妹不知事那么多年,这次也算是因祸得福了。”

        “谁说不是呢……”

        说着三人走远了。

        林初秋熬着做糕直打呵欠,赵氏看不下去了,秋丫头正是长身体的年龄,这都很晚了,就劝着她去休息,说她们几个大人都看会了,保管做的好好的。

        林初秋在梦里都是各种香甜的糕点围着自己在打转。


  https://fozhidaoxs.cc/book/50639863/617729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