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帝国枭色 > 第二百零一章 大基建

第二百零一章 大基建


“基建?”

        “什么是基建?”

        “……”

        府衙议事堂,刘钧坐在上首。

        下面坐了一众官员,当他提出基建这个词语后,有些人露出了然的神色,而一些则十分困惑。

        了然的官员,是接受了李然授课的官员。

        不了解的,则是刚刚升迁来的官员。‘

        他们还没有进入官府的政务学堂中进学。

        “所谓基建,就是基础建设,说的直白一点,就是修修路,修修桥,盖盖房子。”李然代刘钧解释。

        不明白这个词的官员听了,顿时了然。

        刘钧点了点头,说道“这两年,总得来说,官府富了,王府也富了,但是有一个问题,那就是百姓尚未富起来,因为大部分赚取的财富都堆在了库房中。”

        众官员听了,纷纷点头。

        “所以,当前景州发展的红利都在官府,还有景州的商人,寻常百姓的日子还是苦的,虽然今年又发展各项产业,但这些产业依旧只能富裕少部分,大部分人依旧享受不到。”

        “而一个府,一个州,乃至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便是这批还没有富裕的人,他们才是基石,身为王,当应该想办法提高他们的收入。”刘钧说道,“而这便是基建的目的。”

        “当然,这次基建不仅仅是修路,建桥,还包括各府类似杏花园工业坊区的建设,以及学堂,医馆等等。”刘钧又补充了一句。

        “至于具体如何落实,李左傅已经制定了一套文书,你们先看看,回去后便开始实施。”刘钧说道。

        此次议事,各府的知府俱都到了。

        翻开文书,他们纷纷看了起来,寻找自己能有什么权限,建设什么?

        “为了这次大基建,府衙将会拿出一亿五千万两白银。”李然注视着众官员的表情。

        见人人露出震惊的神色,他满意地笑了笑,“这多银子都眼馋吧?”

        接着他面容一肃,“但你们不要想能从其中大笔贪墨,为了此次基建,府衙专门成立了督查司,督查司直属殿下管辖,他们将会在各府巡查,监督各府基建的情况,以及银子的使用情况。”

        猛地一拍桌子,他厉声道“若是谁想趁机贪墨,可当心吃枪子。”

        一些心思有些活泛的官员听了,顿时心中一紧。

        当前,景州官员的俸禄已经十分丰厚。

        衡量一下,他们觉得为了贪墨丢掉性命似乎不划算。

        刘钧很满意李然的表演。

        人心总是不足的,他相信,即便如此,还会有人铤而走险的。

        不过这没有办法,他只能极力控制。

        “这次基建将会在秋收后进行,到时候百姓清闲下来,正是出来做事的时候,你们切记,不能压榨克扣百姓的月钱。”刘钧郑重道。

        此次基建,将由各府官府领头。

        他并不打算让商贾揽活,因为这只会人商贾趁机渔利。

        因为,这些商贾一旦拿到活,必然会通过压榨百姓赚取其中的红利。

        当前,景州的工业已经让商贾们尝到甜头了。

        不能让什么好事都让他们占了。

        议事一直持续到傍晚方散。

        知府们拿到各自的基建项目后隔日纷纷返回各府。

        随后,他们又召集各县县令颁布了此项政令,将需要的银两呈递上来。

        十月后,一场遍及整个景州的大基建正式展开。

        这其中最为主要的,一是由王瑜领头的遍及各府的铁轨铺设。

        其次则是各府水泥道路,新的城池规划等建设。

        当然,这些建设不是一年就完成的,而是将要持续数年,甚至数十年的。

        如此,财富才能通过这些基建传递到百姓手中。

        而在基建开始的时候,宣传司也有了动作。

        各府,县,乡的标语中出现了大基建的内容。

        清闲的百姓得知这个消息,加上各府,县,乡的通知。

        百姓们纷纷前往官府报名,加入到基建的队伍中去。

        短时间内,有二百多万人加入到大基建计划中。

        按照招募的规定,他们每个月将能够拿到一两银子。

        虽说,这还比不上工坊的工人的月钱。

        但是这却基本上惠及到大多数的家庭了。

        于此同时。

        因为大基建需要众多的材料。

        外带着,诞生了不少新的商贾。

        比如因为需要巨量的水泥。

        刘钧不得不放开水泥的民间经营。

        因为水泥需要石灰石等材料,又促使不少百姓开采石灰石。

        诞生了一批依靠石灰石发家的人。

        同时,因为大基建需要自带工具。

        又促使一些专门从事工具生产的工坊诞生。

        除此之外,还有砂子,石子等物。

        建筑需要的木头,大理石等物。

        在大基建的落实过程中,整个景州的经济似乎都沸腾起来。

        由于钢铁需求激增,连带着钢铁产业也扩大数倍。

        而见证了这些后,刘钧终于明白为什么当代各国经济萎靡时总是推出基建计划。

        这的确能够盘活经济。

        “殿下,这边的路都铺好了。”

        景阳城外,原本的泥土官道此时已经变成了一条二十米宽的水泥路。

        这条水泥路的规划是从景阳城一直延伸到各县。

        再从各县延伸到各乡,形成密集的道路网。

        如此一来,雨后的交通便不会在受到影响。

        刘钧走在水泥路上,感受着脚下坚实的感觉,他露出满意的笑容。

        工业时代的来临,必然伴随着新型城池的出现。

        此次大基建一方面是把官府的闲钱撒下去。

        一面是为了让城池更加符合未来工业的发展。

        所以,刘钧这次的规划自然是超前的。

        他直接绕过了发展过程中会遇到的建设难题,借鉴了当代的经验。

        甚至为电力设施留出了建设用地。

        检查了水泥道路,刘钧在细细的小雪中,又去看了城内排水,给水管道的建设。

        这些东西都是城市建设中的基础。

        尤其是给水管道。

        在古代,取水是一件十分苦难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人们才会沿河而居。

        富贵人家甚至专门有取水的下人。

        现在有了蒸汽机后,刘钧准备建立一套由水塔,水泵,铸铁管道构成的给水系统给景阳城供水。

        供水系统外,对排水系统刘钧也是很重视的。

        古代的城池其实是十分脏的。

        基本上污水横流,大小便到处都是。

        毕竟这里没有当代那种健全的设施。

        所以此次基建,他自然是要改观这种情况。

        除了地下管道将城市内的雨水,污水排到城池之外。

        城内还会建立公共厕所,设置专门清理粪的人。

        这些粪会统一送到城外的化粪池,与枯枝烂叶一起沤肥,变成肥料施给土地。

        总而言之,他要把景阳城打造成一座具备古风和现代味道的城池。

        。


  https://fozhidaoxs.cc/book/4566/367545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