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重生狂野时代 > 第248章 这样的情怀

第248章 这样的情怀


关于联想柳总和倪观澜的争执,有各种各样的说法。
        主流的说法当然是所谓的贸工技和技工贸的发展路线之争。
        然而,不管外界或者当事人怎么解释分析,对于王弘毅来说,一切都可以通过实践来进行验证。
        倪柳之间的分歧从94年六七月份便开始了。
        当时随着国际电脑品牌对国内市场的冲击,联系的业务也遭受到了很大的压力。
        与此同时国家调控宏观经济,政府采购减少,联想失去了最主要的一块销路,公司业绩持续下滑。
        人民币又持续贬值,进口零部件成本大大提高。
        这一系列的原因,导致国内电脑品牌的市场竞争力急剧下滑。
        1989年,国产电脑的市场占有率为高达67。
        1993年,国产电脑品牌的市场占有率猛降到了22。
        国产电脑可以说是溃不成军。
        联想作为国产品牌的龙头,受到的冲击可想而知。
        面对这种局面,国内的科技公司、电脑公司,纷纷改变了发展思路。
        基本上都放弃了最艰辛的自主品牌经营,转而做起了跨国品牌的代理商。
        竞争不赢,就主动靠过去,给国外品牌打工,挣点辛苦钱。
        于是,长城代理ib,方正代理dec,四通代理康柏。
        风头最劲的史欲柱转战保健品。
        何去何从,如何突围,摆在了柳总和倪观澜的面前。
        两人选择了不同的突围方向,于是便发生了分歧。
        作为联想高科技的象征,倪观澜是联想汉卡的发明人,面对汉卡市场江河日下的境况,他决定选择芯片作为突破点,为联想打造新的技术制高点。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我们才能掌握主动权,不仅能应对国外品牌的竞争,甚至能走出国门,把战火引导西方发达国家市场上去。”倪观澜的想法很直接,他要从根本上改变技术落后造成的困境。
        当然,这也是一条最为艰难和不确定的路。
        在国际上,英特尔等公司把持着芯片技术的方向。
        如果联想能够芯片技术上实现自主产权知识,无疑将为联想打下坚实的基础,助其成为全球电脑行业的领先地位。
        倪观澜不仅是理论派,更是实干家,他认定了芯片的方向,于是四处本周,到尚海,飞新港,到处招揽人才。
        促成联想与复旦大学和长江计算机公司达成合资意向,准备成立联海微电子设计中心,立志大力发展集成电路芯片设计能力。
        “龙芯”的概念,便由此而来。
        这个设想,得到了科学院和电子工业部的热情支持,甚至准备推动国家投资计划。
        然而,这个计划,却遭到了柳总的坚决反对。
        柳总的想法更加现实,他认为自主研发芯片,看似美好,然而风险巨大,以联想目前的实力,根本无法支持。
        “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在电子工业的发展上,跟西方国家有着巨大的差距,不是一年两年能够弥补的。”
        在他看来,目前华夏的技术背景、工业基础、资本实力及管理能力等方面,都还无法改变世界电脑行业的格局。
        既然如此,倪观澜技术至上的想法,就过于理想化,简直就是天真,完全脱离市场实际。
        柳总想的是,联想要怎么活下去,而且活得滋润一些。
        并不是埋头研究技术,甚至可能一直都无法成功。
        柳总决定加大自主品牌的打造,发挥成本上的优势,实施产业突围,将来实力壮大了,再来研究技术,实现后发制人。
        倪柳二人的分歧越来越大,关系恶化,每一次工作会议都是以吵架告终。
        曾经,两人合作得非常紧密,可为亲密无间。
        柳总曾经打了一个很形象的比喻,“有的人像一颗珍珠,有的人不是珍珠,不能像珍珠一样闪闪发光,但他是一条线,能把那些珍珠串起来,做出一条光彩夺目的项链来。我想,我就是那条线。”
        如今,线与珍珠产生了剧烈的冲突。
        媒体也开始介入倪柳之争,认为这是“市场派”与“技术派”的一次决斗。
        两人争执不休,中科院派工作组调查,结果联想的高层绝大部分都站到了现实的柳总一边。
        1995年初,两人之间的胜负渐渐清晰起来。
        6月30日,倪观澜被免去联想总工程师的职务。
        柳总按照自己的想法改造联想,又是股权改制,又是呼吁支持国产品牌,大打爱国情怀牌。
        他把联想塑造成民族计算机工业的旗手,鼓吹联想正在代表国产电脑品牌,与西方电脑品牌展开一场大决战,号称这是一场生死攸关的民族保卫战。
        他四处游说,谋求政府支持,在很多政策采购招标中,屡屡挫败跨国公司。
        他把第10万台电脑送给了因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而在20世纪70年代末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榜样的著名数学家陈景润。
        他强行控制成本,机箱用最薄的钢板,工艺也很粗糙,造价只有进口机箱的18。
        通过廉价优势和民族情怀的助推,联想电脑市场份额持续上省。
        而国外电脑品牌,则不适应这种价格战,他们轻敌,反应慢。
        到95年底,联想成为了最受消费者喜爱的品牌,远远超过了国外品牌。
        国外电脑的技术,终究没有抵过国产电脑的低价。
        联想获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占据了最高的市场份额。
        多年以后,联想的电脑卖到了全世界。
        只不过,同样配置的电脑,国内价格,要远远高于国外。
        这个在94年把华为压得喘不过气来的华夏高科技企业,也确实风光过一段时间。
        不过,二十多年以后,双方的差距,大的惊人。
        2015年,华为利润369亿元,联想巨亏84亿元。
        2016年,华为利润371亿元,联想4859亿元。
        2017年,华为利润475亿元,联想5048亿元。
        2018年,华为利润593亿元,联想4362亿元。
        巨大的差距,从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为倪柳之争做了一次评判。
        星期六。
        吃过晚饭,倪观澜坐在自家客厅的沙发上,思考着“龙芯”的规划。
        尽管和柳总争执不断,但他的精力,还是主要放在工作上。
        “叮咚、叮咚”
        清脆的门铃声,将倪观澜从沉思中惊醒。
        打开门,门口站着一个笑容满面的年轻人,手中提着一袋水果。
        “是倪院士吗您好,我是天车电子信息公司的谢劦,冒昧来访,关于电子信息方面有些问题想向您请教,不知道是否方便”
        。


  https://fozhidaoxs.cc/book/3709/26988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