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两朝凤仪 > 第四十七章 同窗

第四十七章 同窗


“这就对了。您问我的问题,我的答案,和您的理由是一样的。”薛高雁看向夜空,仿佛又看见了那晚的地狱。
        还有最盛的光明。
        他笑了,惘惘向虚空一揖。
        “学生,薛高雁,问夫子安。”
        无人应。
        花二忽然想起,当年,在帝党和右相党的争斗中,贾家因反对赵胤,族人贬的贬流放的流放,贾章忧虑积郁,亡。
        间接因了赵胤。
        成王败寇,岁月碾压而过,却还留下多少故人,困在了时间里。
        十月末,十一月在望,刮过帝宫的北风都夹了冰渣子。
        老人们说,要下雪了,今年晚些。
        红墙金阙,在这般天色下也难免萧索。所以大晚上的,宫里点了十里的琉璃宫灯,说是暖暖人心。
        罗霞便走在这一片灿若白昼的灯火中。
        然而,她目不斜视,倩影隐入一片黑暗中,竟是来到个荒僻的钟楼。
        绣鞋一步步登上钟楼,视线里出现那抹明黄身影时,她拜倒“陛下您召奴婢”
        “是啊。听闻今儿你辰日。宫人们给你小庆了番,朕也有礼送你。”赵胤回头来,一笑。
        堂堂西周天子,就席地而坐在青石地面上,高处风疾,吹起他墨发飒飒,眉眼没了君王的威严,反而一抹故人的亲和。
        他面前摆着一尊缶,不大,铜质,满大街都能买到的普通货。
        罗霞了然,一笑“奴婢满廿九。”
        “哦,三十呀。”赵胤若有所思,“真快。怪不得朕也觉老了。”
        罗霞唇角抖了抖“陛下廿九,奴婢廿九,离三十还差一年。”
        赵胤不在乎地耸耸肩“不就是一年么廿九和三十有区别嘛没有,三十取个整,好记些。”
        要不是还念着君臣尊卑,罗霞的脸已经很黑了。
        “陛下廿字开头和三字开头,对女人来说,是两个世界。奴婢只廿九,若陛下一定要多算一年,奴婢必得以死谢罪”
        言罢,罗霞就跪地磕头,咚咚的,脑袋都能磕破似的。
        这番大阵仗唬了赵胤一跳,连忙摆手“没必要吧好好好,廿九廿九,快起来”
        罗霞这才起身,坐到了赵胤身边,同样席地而坐,却话巴山夜雨时。
        赵胤看过来,两个目光碰在一起,忽的笑了。方才那番对嘴,彼此都哪里还有君臣模样。
        “朕知道,都知道,男不庆九,女不庆十。今年辰日,对你是个大庆。”赵胤很郑重的说了,看向罗霞,笑。
        “幺姑,生辰快乐。”
        罗霞也笑,眸底有细细的晶莹“大郎,多谢。”
        赵胤朗天大笑,收回目光,伸出手打在了缶上,宫商角徵羽,清音起。
        夜色中的钟楼,高处风卷,曲调浩渺旷旷,金阙幽幽繁华寂,燕赵之地多侠士,横行须就金樽酒,醉莫归。
        一曲缶,荡苍天,问英雄,廉颇老矣,红巾翠袖无人搵泪。
        咚。最后一个音儿落下。簌簌北风,余音寥寥。
        罗霞戏谑的一笑“人家过生辰,你却来个这么苍凉的曲子。安什么心”
        赵胤挠头大笑“我是个臭男人咯,只会这种曲子嘛。”
        两人的笑声撞碎余音。再没了东宫姑姑,也没了西周天子,只有故人一曲知心肠。
        良久,赵胤敛了笑,深深看向罗霞“幺姑,这么多年了,你想亲眼见证的东西,有答案了么”
        罗霞一时没说话。只是看向夜空,星辰亘古,却早已换了人间。
        国子监注1。
        碧瓦红墙元代殿,皇家祭典鼓钟阗。一监白衣少年同窗,点亮了整个王朝的明天。
        那时,赵胤刚弱冠,无人知,还在整天愁秋试题目又难了的事。
        他身边却撵了一帮锦衣华袍的公子哥儿,各种送酒送金挖墙洞,想着能探听点赵大郎的“猜题”。
        毕竟,赵大郎脑子灵光,功课都是第一,国子监祭酒洛夫子,看他跟看个宝似的。
        “孟子第一章有可能考,老子第三章也有可能考,墨子第六章也不排除”
        赵大郎总是一边放炮仗似的吐枣核,一边这般说。
        底下一群拿好了各种札子的公子哥儿们,眉眼都蹙到一堆了说了等于没说。
        赵大郎狡黠一笑,趁机跟个泥鳅似的,穿过公子哥儿的包围圈,跑到远远站在檐下的少年边。
        “萧二郎,我就告诉你,我感觉夫子最可能考”
        赵大郎神秘兮兮地凑过去,话说了一半,那少年转身就走,根本不想听的。
        “诶二郎你上次秋试被骂了,今年再不得好,你这身缃都没得穿了”赵大郎追上去,大咧咧地把手搭在少年肩上。
        少年虽然和所有人一样,着国子监统一的白衫,腰间的衣带确是一痕细细的缃色。
        最接近于明黄的色泽,不动生息地宣告了他的身份。
        东周皇太子,萧亿。
        如今,这位东宫却很淡定的任赵大郎的手,在他衣袍上沾上个枣核,微笑“我自然不如大郎聪明的。”
        赵大郎总觉得这话深处,藏了一分涩。
        他挠挠头,又加了句“秋试就算了,昨儿布置的策论,你有思路没我觉得,你擅词,可以从论诗余之道入手”
        “多谢大郎费心。既然是夫子布置的策论,还是让我自己完成吧。”萧二郎再次打断,很温和的拒绝。
        赵大郎词穷,觉得嘴里的甜枣实在有些苦。
        萧二郎虽身居高位,但在国子监,尤其是那个铁面洛夫子的手下,只会被当成普通学生。
        学业算不得出众,骑射更一般,最擅的是词曲,风花雪月的东西,也登不得庙堂之高。
        要不是那一痕缃色衣带,真是丢到人群里就认不出的角色。
        这时,一个沉稳却又严肃的男声响起“还有空玩策论写完了么戒尺挨得不够是不是”
        “见过洛夫子写完了,当然写完了”赵大郎一唬,看清来者,连忙一揖,顿了顿,又加了句,“二郎也写完了”
        萧二郎一愣。叹了口气,话到嘴边也咽了下去。
        忽的,他感到有谁在扯他的衣带,一低头,发现是个小丫头,梳着双丫髻,小手不规矩。
        “殿下息怒此乃老夫最小的女儿,名霞。虽为女子,但老夫尤其疼她,才偶尔带她来国子监,沾沾大贤之气。”
        洛夫子连忙拽回小丫头,向萧二郎致歉。
        注释
        1国子监明代皇子皇孙和权贵子嗣都可入国子监就读。这种属于靠血脉“庇荫”。普通百姓,需通过一层层科举上来,称为贡生。当然,还有靠钱捐的一条路子,称为例监。
        。


  https://fozhidaoxs.cc/book/3677/267266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