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清朝宠妻日常 > 第73章 明悟

第73章 明悟


面对他们来势汹汹的诉求,乾隆帝却轻描淡写地说这都是意料之外的事,谁能想到会发生这样的惨剧呢?

        不过碍于群情激奋,他还是罢免了讷亲江南总督的职务,又为每位秀才发放了二十两的抚恤银,至于幸存的人,他大笔一挥把他们全部赐为举人出身,既是为了安抚他们,也是为了安抚天下人心。

        果然,经过他的怀柔,不满的声音小了许多。即使依然有人表示痛心,却也只是哀叹天灾无情,再没有说皇帝不是的了。

        但仍有一人例外,那便是新科状元于敏中。

        他坚持要治讷亲的罪,而不仅仅是免职了事。许多人来劝他,叫他息事宁人,讷亲乃是满洲勋贵出身,他一个汉臣拿什么斗倒人家。皇帝肯免他的官已经给了他们天大的面子了,他再闹下去小心惹恼皇上,吃力不讨好。

        “呵,不是说皇上仁慈么,既然如此又怎会记恨我。”于敏中不为所动,继续写着弹劾讷亲的奏章,这已经是他写的第十封了。

        于敏中却不知道,他不知疲倦写的奏章一封也没有送到乾隆帝的案头。

        秋日的午后,慵懒的时光。皇后富察氏命人搬进宫里两盆冬青树,这两盆冬青长得好,绿油油的枝叶十分繁茂,她打算送给皇上过目。

        “还得再修剪修剪才好。”弘历从富察氏手上接过剪刀,“咔嚓”一下剪掉了几枝不安分的枝桠。

        然后,他满意地点了点头:“现在好了,瞧着顺眼多了。不如就叫它‘铁箍一桶万年青’吧,跟朕的江山一样,铁箍一统,万年长青。”

        “皇上这名字取的真好。”富察氏附和道“可不正是铁箍一统,万年长青么,咱大清的江山一定会繁盛万万年。”

        弘历的目光落到冬青树上,自语道:“所以,对那些有碍它生长的杂草,我会连根拔起,绝不姑息。”

        富察氏打了个微不可见的寒噤,小心地侍奉着他。

        临近冬至的时候,被罢免在家的讷亲又得到了起复,并且还官升一级,成了军机处大臣。

        于敏中被这一消息气得浑身发抖,实在想不明白皇帝为何要重用一个奸臣。对,奸臣,讷亲在于敏中眼里就是个不折不扣的奸臣。如果不是他的迂腐,又怎会令江南痛失这么多士子!

        在讷亲眼里,这么多士子的命还没有他头上的顶戴花翎重要,为了推卸责任,他宁愿眼睁睁地看着一万多人被活活烧死。如今,皇上竟然还要重用他,还提拔他当军机大臣!

        于敏中觉得讽刺极了,万余名士子的性命只换来了一道升官诏书,而他讷亲居然还能装出若无其事的样子广宴宾客,叫人为他庆贺,真是厚颜无耻,冷血至极。

        他这次不再傻傻地向礼部递折子了,而是揣着用鲜血写好的奏章去拦圣驾——他要死谏!哪怕拼上这条命,他也要尝试一次,不论有没有结果。

        这个在别人眼里愚蠢至极的行为,却成了于敏中眼中的最后一根稻草,他人微言轻,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俞滋兰拦不住他,等她知道的时候于敏中早就动身了,她急忙去找于枋求助。于枋听说后吓得魂儿都飞了,二话不说就递牌子进宫,想把自己的傻儿子捞出来。

        可他还是晚了一步,他到来的时候于敏中已经只剩下半口气了。乾清宫的侍卫们告诉于枋,他的儿子冲撞了皇帝,被皇帝一怒之下赏了五十板子,打完又被扒掉外衣拉到冰天雪地里跪了两个时辰,这才刚叫他起身。

        于枋险些痛哭出声,赶忙把于敏中抬回了家中,请郎中给他治伤。他的敏中最害冷了,他都不敢想他是怎么带着伤在数九寒天里长跪的。

        于敏中早已冻僵了,从伤口流出的鲜血依然冻成了红色的冰碴子,一走动就扑簌扑簌往下掉。这时候他是感觉不到疼的,等身体回暖血液畅通之后,痛觉才铺天盖地地冲了上来,于敏中难以承受,当场晕厥。

        伤筋动骨一百天,等他好得差不多了的时候早已春暖花开,庭院里的梨花树开得正好,一簇簇雪白的花朵沐浴着阳光尽情地盛放,风一吹洒落满地洁白,好似旧年寒冬的大雪。

        于枋怕他整天窝在家里闷出病来,便请了个戏班子过来给他解闷。

        看台上的戏子们咿咿呀呀,于敏中却百无聊赖地阖上了双眼。唱的是精忠说岳,于枋最爱的故事,他跟着于枋不知听过了多少回,耳朵早已听出了茧子。

        “唉。”于枋在他身边叹了口气“这秦桧明明就是个奸臣,偏偏皇帝一心向他,任由他陷害岳飞,你说说,这皇帝是不是没脑子啊,怎么能亲近奸臣呢?”

        于敏中冷哼:“他可不是没脑子,他是太有脑子了。谁忠谁奸他会看不出来?无非是奸臣替他做了想做又不能做的事罢了。”

        所以不是秦桧想杀岳飞,而是高宗想杀他。

        于枋再次哀叹:“说到底还是高宗的罪过,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一切都尽在他的掌控之中。背锅的有了,不喜欢的人没了,他却能全身而退,不落骂名。”

        于敏中静静听着,脑子转了一圈又转回了去年贡院失火的事情上。赵构与秦桧,弘历与讷亲,皇帝与奸臣

        脑中似有惊雷炸开,于敏中一下子睁大了眼睛。

        他明白了,他终于明白了。

        为何沿用了数百年的贡院会突然失火,为何总督讷亲的官职不降反升,甚至为何他会遭受痛责,他全都明白了。

        于敏中不自觉地裹紧了身上的披风,他只感觉冷,无边的黑暗与彻骨的严寒从四面八方袭来,他的世界堕入永夜,再无一丝光亮。

        裴琅在守完师父的孝期之后便准备出发进京了,为一年后的会试做准备。与他一起动身的还有他的小兄弟吴玉阶,沈芸想让他带弟弟去京城见见世面,顺便监督他学习。

        由于还要去接袁枚,裴琅便带着他一同去了浙江,在袁枚家住了几天。

        袁枚不慎错过了雍正末年的乡试,直到乾隆元年的恩科才中的举,比裴琅晚了整整一年。可他本人却毫不放在心上,还直说与裴琅有缘,两人正好可以当同年。

        裴琅习惯了他的洒脱,也羡慕他的自信,他自己可没信心能一次考上。

        或许是多了一个陌生人的缘故,吴玉阶一路都乖乖地,裴琅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连学习都比以前刻苦了,十分令人省心。连思俨都忍不住夸他:“小公子真是越来越懂事了。”

        自从裴琅成亲之后,思俨便成了吴玉阶的书童。他只比吴玉阶大两岁,却总以长辈的口吻对吴玉阶耳提面命,一不听话就是好一通训斥。这是沈芸特意嘱咐他这么做的,说吴玉阶太皮了,不好好收拾收拾难成大器。

        吴玉阶敢怒不敢言,每每被训都皱着一张苦瓜脸,委委屈屈地生闷气。他本是个贪玩的,为了学习的事没少挨骂,这回不知怎的突然转了性子,居然勤奋起来了。

        说来好笑,思俨跟着裴琅的时候也是个贪玩的,需要裴琅督促才学的进去,可一到吴玉阶身边却仿佛变了个人,比私塾里的老夫子还严厉,学起来完全不用监督,还能把吴玉阶管得死死的。

        吴玉阶一路学到了京城,等裴琅找到落脚地之后,他一溜烟跑进哥哥嫂嫂的房间里,严肃地对他们说道:“我想改名。”

        “?”裴琅莫名其妙,问他道“为什么想改名。”

        “因为我侄女叫玉缃啊。她有玉,我也有玉,我们撞名了,这多不好。”吴玉阶说得有理有据。

        裴琅一想也是,便问他想改成什么。

        吴玉阶清了清嗓子,报出了自己冥思苦想数日的大名:“吴玠。”

        “这样就跟哥哥们的名字连上了。”吴玉阶得意洋洋地解释道“玠也是玉,等于是把两个字合为一个字,我的名字没变,还不用跟侄女撞名,多好。而且宋朝有位抗金将领也叫吴玠,可见这个名字吉利。”

        他年纪小小心思倒是不少,裴琅被他说服了。

        “我写信问问娘吧,看看你爹同意不。”裴琅想到吴应物的和善性子,觉得他八成不会反对。

        “多谢二哥!”吴玉阶开心了。

        他跟娘说娘未必肯答应,可二哥开口娘一定会好好考虑。别以为他不知道,娘最心疼二哥了,比他和大哥加起来都多。娘训斥过大哥,也训斥过他,却从未见她训斥二哥,不仅如此,她甚至从未拒绝过二哥,不论二哥提出什么要求她都会答应。

        他有时候都怀疑二哥想要月亮,娘都会绑上火箭炮把自己崩到天上,去给二哥摘月亮。

        他很理解娘,知道娘愧疚,他们三兄弟只有二哥小时候没娘疼,娘一提起二哥小时候怎样怎样就会哭,说她那时候总被二哥的爹打,情绪特别差,二哥生下来她都没抱过,也没给他喂过奶,两年后她就改嫁他爹了,再也没见过二哥。

        吴玉阶也觉得他二哥能长这么大,还这么孝顺是真不容易,简直就是来报恩的,他答应娘会跟娘一起好好爱二哥,他不会吃二哥的醋的。


  https://fozhidaoxs.cc/book/36057857/63838420.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