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探花闯三国 > 第7章 才华惊四座

第7章 才华惊四座


  于是,大家都忍不住开始品尝桌上的各种美食,这不吃不知道,一吃起来便再也停不下来。

  这些平时看似温文尔雅的士大夫们早已是狼吞虎咽,满嘴留油,也顾不得再去问张寻菜名了。

  一时间,那吃相真是丑态百出,哪里还有一点优雅之态啊!

  也不知过了多久,待到一个个饱嗝声响起,大家才放下了筷子,意犹未尽的抚摸着如同怀胎十月的孕妇肚子。

  这时,大家看向张寻的目光也热切起来,那火热的眼神普通在看一个绝世美女一样。

  这些人恨不能赶紧的与张寻好好结交一番,从此以后自己的五脏庙,便可以享受到人间最美的味道了!

  可能是真怕张寻被其他人挖走了,最后还是蔡邕打破了平静说道:

  “吾等今日本为庆祝石经碑刻完成,此乃文学盛事!既如此,席间怎可无文啊,大家何不作文以助兴啊?”

  然后,蔡邕继续说道:

  “酒为助兴之物,咱们就以酒为题吧,探花,你也入座一起助助兴吧。”

  “谢郎主赐坐!寻冒昧了!”

  张寻倒也不推迟,作揖施礼后,便撩衣在末尾坐了下来。

  “这……这文章岂能瞬间作出,非得精雕细琢,细细构思才行啊,老朽年迈,思路钝拙,还得看你等年轻之人的表现了。”

  太尉杨赐感到有些为难,因此倚老卖老的说道。

  听他这么一说,其它几位年龄稍轻的顿感压力倍增,本来就酒足饭饱,正是瞌睡的时候,这时候哪有什么思路作文章啊。

  就连曹操这么文才出众的人杰一时也难以想出好的句子来。

  不过,这曹孟德不愧号称奸雄,他既然做不出文章,为了缓解自己的尴尬,于是就把目光转向了身份最低的张寻,那意思是看你的了。

  果然,随后曹操便恭维的说道:

  “探花贤弟刚才所吟之句,堪称流传后世的名句,曹某实在佩服。何不再献上佳作,让我等再开开眼呢。”

  “这……孟德兄太高抬了,刚才杨太尉说的极是,文章须仔细雕琢,哪能一蹴而就呢?正所谓‘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在下也做不出来啊!”

  张寻看似谦虚的说道。

  “文章本天成……好句!探花贤弟随口便能吟来好句,那作首关于酒的好文一定不在话下了。”

  曹操继续穷追不舍的说道。

  “哈哈,孟德说的是啊,探花出口成章,再作一文想来不是什么难事啊!”

  众人也起哄说道。顿时将作不出文章的尴尬全部转移到张寻身上了。

  谁让张寻现在的地位在众人之中最低呢,被大家拿来当挡箭牌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张寻表现的有些为难道:

  “这……各位君长实在是为难在下了,不过,既然众位如此抬爱,待寻斟酌一下。”

  过了近半盏茶功夫,

  “有了,我试着吟来,不足之处望各位君长指点!”

  张寻故意拖延了下时间,装作思考,直到此时才开口说道。

  于是,李白的将进酒就被张寻稍作改动给盗用了。

  只听张寻缓缓吟道: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众君长,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高皇昔时宴丰沛,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一首将进酒随着张寻抑扬顿挫的语调吟出来,顿时让大家都沉醉其中,好久才回味过来。

  “好诗!这首乐府诗写的太好了!探花真是千古奇才啊!”

  蔡邕首先反应过来说道。

  其他人也连忙附和道:

  “探花此乐府诗一出,我等更不敢班门弄斧啦,从今日起,此诗必将传遍洛阳的大街小巷,探花之名,天下知矣!”

  张寻此时心里可是乐开了花,丝毫没有一丝窃取诗仙成果的惭愧之态,看来已经习以为常了。

  现在的张寻心里想的是:

  “一直盼望能出名当官,看来我的梦想距离实现不远了啊,哈哈哈……”

  正在白日做梦时,忽然听蔡邕说道:

  “老夫已年过半百,膝下仅有一女,常感一身所学不能传承下去,虽收了些徒弟,然天资稍逊,这些年一直寻觅传人而不可得,今遇探花,深感吾道后继有人也!

  因此,老夫有意收探花为徒,只是……只是不知探花意下如何啊?”

  蔡邕有些小心翼翼的问道。

  毕竟张寻此时表现的才华太过令人震撼了,他也有些拿不准张寻是否愿意拜他为师。

  这下张寻可不是白日做梦了,这可是真正的梦想成真了,这个提议立马也赢得了旁边众人的一致赞成。

  众人皆附和说,若如此,则必成一段千古佳话什么的。这样的好事张寻岂会反对,他当然太同意了。

  于是张寻立马跪下,纳头便拜道:

  “恩师在上,请受徒儿三拜之礼!”

  张寻的动作很迅速,他生怕蔡邕只是一时兴起,说不定马上后悔了,因此连忙行了拜师礼。

  其实他这倒是多虑了,古人对信义看的还是很重的,话既已出口,便无更改的道理。

  何况在场还有这么多人看着,就是反悔也丢不下那个脸啊。

  这一点可不像后世之人那样,出尔反尔,比比皆是。信义在他们心中只是作为一种工具,有用处时,便大谈信义。

  而一旦和利益发生冲突时,则立马抛弃,不带一丝留念。

  这应该就是所谓的世风日下,人心不古吧!

  言归正传,行过拜师礼后,侍丛立马端茶上来递给张寻,张寻接了茶,恭敬的跪着递给了蔡邕。

  蔡邕接过饮罢,便象征性的训导几句,在众人的见证下拜师礼就算完成了。

  在座皆是豁达、不拘小节之人,因此便将一些繁文缛节都省了,就连张寻的束脩都省了。

  所以,拜师对他来说,这可是只赚不陪的买卖。

  虽然蔡邕省了张寻的束脩,但张寻心里也实在有点过意不去,要知道,学生拜师,奉上拜师礼可是天经地义的事啊!

  就是后世的学生向老师求学不是也要交学费吗?

  因此,张寻感觉还是应该有所表示,可是该送什么呢?张寻一时间可犯了难。

  张寻想道:

  “寻常的钱帛之物,恩师未必看的上眼,恩师乃当今大儒,想必更看重教化世人之功,希望将一身所学传承给世人,那样必受天下及后世士林学子的敬仰与爱戴。

  这可是每一个真正的儒林大师日思夜想的人生梦想啊!”

  不过张寻又一想:

  “可是,文化的传递哪有那么容易啊,光是将所有的字识全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啊。

  毕竟每个字的发音不同,要想全部记住,显然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了。这个问题又该怎么解决呢?”


  https://fozhidaoxs.cc/book/35434196/66006256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