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吾龙吾凤]开端 > 第24章 解决

第24章 解决


看着爹爹愁眉苦脸的样子,我转动脑筋突然想到了什么,但我又不确定是否能解决这问题。

        死马当活马医吧,试一试怎么不知道行不行,不是有句话说道好,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吗,只有试了才知道,我试探性的问道:

        “爹爹是为干草而烦恼吧,屋顶不一定就要用干草啊”

        “是啊,闺女你这话合意”

        “这个吗,女儿有个办法,但不知道行不行”

        “说出来无妨”:爹爹有点好奇的问道。

        “那先请问爹爹,我们本地是否有大片的竹林”

        “这个,附近倒是有”

        “那是否是无主的”

        “确实无主,那片竹林土地无法开垦,且位于山坡上,那座山还因此叫竹山,闺女问这何意”

        那就没问题,大片的免费的竹子这就好办了。听完爹爹的介绍,我思考一会就把如何解决的办法告诉了爹爹,爹爹听后一脸愁眉苦脸的表情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喜上梅梢。爹爹摸着我的头说:

        “想不到闺女如此聪明伶俐,真让爹爹大开眼界啊,闺女的办法甚好”说完笑着出门去了,娘和姐看到后,一脸惊奇的看着我,我有点不好的意思说道:

        “其实这个办法也不是很难,就是去砍竹子做成竹篱笆,在用竹条把干草固定在篱笆缝隙中,反复多次,即能增加强度,又能减少干草的使用量,而且可以使用打湿的草。在用竹子做成竹排两者结合,就是有点麻烦,但做出来的屋顶结实耐用(理论上如此,具体还要看操作)”

        娘和姐听到后连连夸我聪明伶俐,我脸红了。(这里说明下,他们这里不兴用竹子做屋子用)

        很快爹爹就带着人砍竹子去了,人多力量大,趁着天没下雪,多弄点。整个下午整个村子不是在砍竹子,就是在编竹子。

        原来的草屋顶被扒了换成了我说那种,下面时一排竹编的竹排,上面是细竹和稻草编制屋顶,中间用竹条固定。爹爹他们一直忙到晚上天都黑了还没搞完,但此时的天空不做美,又开始下起了雪,得这雪没完没了。直到深夜子时爹爹他们才回来,此时的外边雪下的更大了。

        回来后的爹爹他们也是身心疲惫,娘一直在屋内守着。而我和姐此时已经入睡。

        第二天醒来,外面的雪依然下着,灾情又严重了,此时我们陆陆续续听到了周围的村庄死人的消息,雪景是好,可是一直下就变成了凶景了。

        这种天气下,爹爹他们依然和村正,里正他们解决村里的问题,我又让姐和娘,多做了几双手套给爹爹他们用,爹爹刚开始觉的很惊奇,不过等用过之后感觉非常好,不过我一直强调,不要碰水,如果沾到雪,要及时抖掉,我还告诉爹爹怎么用竹子搭屋子,虽不保暖,但挡风,挡雪还是可以的,就这样连续忙碌了几天,村里的情况好多了,雪也在下了一个星期周就停了,不过雪是停了,但气温急剧下降,导致出行了灾民,好多农村的灾民向县城求救,县城里的县令也忙的焦头烂额,一边把情况汇报上级,一边组织人手解决,此时的向阳县城,出现了几千人灾民,临时开放的义仓很快就见底了,县令派人向周围县城求救,此时周围的县同样如此,根本无暇顾及。这个时候往往缺少保暖才是主要的,死的人大部分是被冻死的,然而灾民较多,县令只能暂时叫人搭起窝棚,暂时让这些人避避寒,但不是长久之计。

        之前向阳县县令上报的文书,几天了都没有下文,可把他极坏了。而此时的向阳村也出现了灾民,这些灾民是周围村庄的。

        这个时期的灾民是不能随意进入其他县的管辖的,不然发现随即遣返,除非发生灾害县无法承担,会向周围县府发出避灾公函,不管周围州府是否答应,只要收到了,那其灾民就可以进入该管辖地界,这种公函一旦发出去,这个县的县令等官员就的下课流放,看严重情况,最高处死,这不是乱发的)。

        我在这几天里,把我上次想搞的烘笼子也弄了出来,用竹子编成竹篮子,里面放个土陶钵,篮子是沿着土陶钵编的。陶钵什么样子,篮子就什么样子,里面装炭来取暖。这个比炭盆方便多了。当爹娘他们看到这个取暖神器时感觉不可思议,还可以有这样方便的东西,更重要的是制作简单,取暖比手炉好太多了。

        一系列的举动,让爹娘他们从新审视了我一遍,让他们更加坚定之前的想法。

        我做这些刚开始,纯粹就是为了解决自己的需求,并没有考虑赚钱或者帮助他人,但这些举动为我后来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这些天里,我也没闲着,娘叫了些村里的妇人一起赶制些御寒的衣物,虽不能起到保暖的作用,但御寒还是可以的,我也让娘交她们做手套发给那些灾民,但里面可不是用棉花了,棉花我们自己还要用。用捣碎的干草填充就行了,也起到一定的保暖效果,还搭了不少竹屋里面放了点干草,冻不死人就行,能活下去就谢天谢地了。由于前期准备较为充分,灾情在我们村不是很严重,周围受灾较为严重的就跑来我们村了,虽然住的,穿的,能解一时之需,但吃的说真的,我们村也没多少,这到成了爹爹的另外一件头大的事情,虽然爹爹不是什么里正,村正,管事的,但谁叫我们家在村里是大户了,没办法,得管。

        这里我又想到了一样东西,没错又是竹子,竹子这东西真是个宝,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竹子依然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材料。不是长成的竹子而是还在婴儿期的冬笋,反正那片竹林够大,又没人要,挖完了明年还会长,就是种竹子的地方种不了庄家。向我们这种靠种粮食的农村人,很不喜欢这种东西。但此时这种东西成为了我们的宝。

        我把这件事告诉爹爹,爹爹知道后,再次惊叹我小小年纪知道的如此之多。我却苦笑,其实我不小了,在这个时代都是快爷爷级别的了。挖冬笋也只是解决部分粮食问题,主要的粮食还是要靠朝廷的拨款。但此时的县城也以是人满为患,几千人嗷嗷待哺,县令呈上去的公文,到现在还没有批复,不批复就不能开官仓,向阳县的官仓,位于长平市,不在县里,至于为什么,至于是考虑到长平市位于货运交通要道,位于向阳河岸,向阳河通淮水,淮水通通济渠,通济渠直通当时的京都,且有几处较大的仓库,方便存放。而此时由于灾害的发生粮食开始飞涨起来,由原来的每斗十钱涨到了的每斗七十五文钱,其它商品皆是如此,涨价成了常态,且每天一个价,这种天灾两大商品是涨的最凶的,一是粮食二是保暖物,商人的本质是逐利的,不管什么时候都会想赚一笔,这就苦了大众。

        我住的农村还好,自家都有存粮,但不知能吃到几何。

        在随时爆发民变时候我迎来了一个特殊的日子


  https://fozhidaoxs.cc/book/32038773/6282352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