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乱三国之吕布 > 第十九章 颍川书院(二)

第十九章 颍川书院(二)


荀彧连忙推辞道“这,这可如何使得。”
        吕布开口打断道“方才郭嘉小哥也说过,人无信不立,先生总不能让我吕布做那无信之人吧。哈哈。”
        古人重信,听到吕布如此说后,荀彧也不再继续坚持,将银两收下道“如此我就暂时代为保管了。”
        顿了顿,荀彧接着说道“方才听书童说,壮士此次前来是为了参观敝书院,在下奉命前来作为向导,壮士请,至于兵器马匹交由我们保管就好。”
        吕布将马匹的缰绳交给公达也就是荀攸同时对着他善意的一笑道“合该如此。”
        接着转身对荀彧说道“先生请。”
        在荀彧荀攸叔侄二人的引领下,吕布游览了颍川书院,也无非就是几间讲堂以及几间书库。
        至于那些世家名流等教习平时并不居住在这里,只是在闲暇时前来此地几天开堂授课。
        常住书院的都是一些普通的书院讲习先生,以及一些在此学习的孩子。
        这一路行来,荀彧一边介绍书院的情况一边为吕布答疑解惑,通过询问吕布才得知为何自己来参观,书院还会派荀彧这样的助理教习先生陪同并且讲解。
        原来随着书院的名声日益隆盛,前来书院打着参观学习的名义前来寻访谋士幕僚的官员也越来越多。
        因此书院专门派出一些助理讲习来负责接待这些人,保不准其中就有些达官贵人或者是他们的手下前来。这也是书院积累人脉的一种方式。
        两个年轻人,一个学识渊博,谈吐不俗,一个见多识广,刻意迎合,很快两人就称兄道弟起来。
        荀彧年出生,年纪略小,称呼吕布为兄。
        方才两人正在谈论园林建造,荀彧毕竟出身世家豪门,简单几句皆是精妙之语,而吕布从后世穿越而来大大小小的园林建筑从电视也好,旅游也罢更是见识的不知凡几,简单地举例说了几处,也是令荀彧惊叹不已。
        荀彧道“真没想到吕兄对这园林建筑竟也如此精擅,文若着实佩服呀。”
        吕布不好意思地说道“文若贤弟才真是家学渊博,我只是走过的地方多了稀奇古怪的事物认识的多罢了。”
        荀彧开玩笑似地说道“吕兄,你太谦虚了,刚才你可是说过太过谦虚可就是虚伪了哦。哈哈”
        接着转口又接道“古人尝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果真如此啊,真羡慕吕兄你活得如此洒脱。”
        一边说着语气逐渐低沉,眼神中也多了许多复杂莫名的情绪,似乎有压抑,有挣扎还有不甘。
        吕布深深的看了一眼有所感触的荀彧,笑着说道“文若贤弟,你我交浅言深,为兄说些不合时宜的话还请见谅。”
        荀彧疑惑地看着吕布说道“吕兄但说无妨。”
        吕布转过头仰望着天空道“这世间万物存在便是有着一定的道理,我们凡夫俗子或许无法了解,但却不能否定,是也不是”
        荀彧点点头道“正是如此。道家老子也曾说过,道可道,非常道。”
        “不错,正是如此,想不到文若竟然对这道家学说也有所涉猎。”小小的拍了一下马屁后吕布接着说道。
        “世间万物不但存在,而且因为我们人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我们自身所得出的结论也不尽相同。就拿刚才你说我活得洒脱这件事情来说,对于你可能羡慕我这种活得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那是因为你生活在一个大家族中,你要背负一些责任和义务。可是对于我来说,我觉得自己生活得孤苦伶仃,总是有天大的苦闷与烦忧也无人诉说,反而更加羡慕你的弟恭兄睦,可以经常承欢双亲膝前。”
        刚才交谈之中吕布也将自己是个孤儿的事情告诉了荀彧,此刻听到吕布再次提起且言语中充满了萧索之意,荀彧不由说道“吕兄,我不是那个意思。”
        吕布摆了摆手,打断荀彧接下来的话道“文若贤弟,我知道你的意思。我只是想说,人生在世,要想活得洒脱不是看过得如何,而是要看这里。”
        吕布指了指胸口心脏的位置,接着说道“心若洒脱,何事可扰呢”
        “心若洒脱,心若洒脱”荀彧小声的反复念了几遍,突然蓦地抬起了头,恭敬的对着吕布抱拳一礼道“多谢吕兄指点,文若受教了”
        吕布慌忙扶助荀彧道“愚兄惭愧,这是贤弟你自己感悟所致罢了。”
        荀彧还想要再说什么时,忽然从书院的深处传来一阵悠扬的琴音。
        琴音时而悠扬轻缓,如春风吹拂湖面,时而婉转低回,如怀春少女的低声呢喃,时而又高亢奔放,如那长江大河奔腾入海。
        一曲终了,却似回音无穷,令人久久不能释怀。
        就连吕布这不太懂音律之人也听得如痴如醉,荀彧更是赞叹地说道“蔡大家的琴音果然名不虚传百听不厌啊。”
        吕布问道“蔡大家可是那名满天下的蔡邕蔡大家”
        荀彧说道“正是,蔡大家每年都会来书院小住几日,开堂授课。”
        吕布欣喜道“不知文若贤弟可否为我引荐一下,愚兄对蔡大家可是仰慕已久了,还请拜托了。”
        荀彧笑着说道“兄长客气了,这也不是什么大事,蔡大家为人很和蔼,我这便带你前去求见于他。”
        说着,拉起吕布的手向着方才琴音传来的地方走去。
        在书院僻静角落的一座凉亭处,一位中年男子跪坐在一蒲团之上,面前长案之上摆放着古琴,茶具,笔墨纸砚等物。
        男子的旁边还有一位岁模样的小姑娘,小姑娘粉雕玉琢的甚是可爱,两个俏皮的朝天小辫上系着红色的头绳,圆圆的大眼睛中满是机灵古怪的灵气。
        此刻小姑娘正皱着眉头嘟着粉嫩的小嘴巴撒娇地说“爹,这么长的曲子您只弹一遍孩儿记不下来呀,您就再弹一边给琰儿听吧,好不好嘛。”
        中年男子宠溺的揉了揉小姑娘的头发,目光里满是慈爱,口中缺假装恶狠狠地说道“小小丫头,哪里来的这么多要求。休要找借口偷懒,快快将爹爹刚才弹奏的曲子谱写下来,若是有谬误,爹爹可要惩罚你了。”
        小姑娘眼看撒娇不成,又害怕父亲的惩罚,只得乖乖的找来纸笔,一边回忆一边将方才的曲子默写下来。
        中年男人正在专心的观看女儿写曲谱时,突然凉亭外传来一个清越的声音。
        荀彧带着吕布七拐八绕之后正好来到父女二人所在的凉亭处。
        离着凉亭远远的,荀彧就站住身子,恭敬地执着弟子之礼喊道“蔡先生,弟子荀文若前来拜见。”
        中年男子也就是蔡邕抬起头看见荀彧二人道“哦,原来是文若啊。过来吧。”说话的时候发现自己的女儿蔡琰也在偷看二人,低声道“琰儿。”
        小姑娘蔡琰看到父亲这时候还不忘了监督自己,冲着荀彧做了个可爱的鬼脸后继续低头奋笔疾书起来。
        荀彧看到小蔡琰的鬼脸不禁莞尔,低声向吕布解释道“蔡先生旁边的那个小丫头是他唯一的女儿,聪明伶俐就是有些调皮。蔡先生对他甚是宠溺。”
        吕布点了点头心中却想道“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蔡文姬了。”
        进入凉亭之后,荀彧再次行礼道“学生荀文若见过先生。方才在前院恰巧听到先生琴音,我这朋友对先生仰慕已久,因此学生冒昧领他前来拜见。”
        荀彧话音刚落,吕布上前半步,也是恭敬的手执弟子之礼道“末学后进吕布吕奉先见过先生。晚辈对先生仰慕已久,方才有幸听得先生一曲,故而冒昧前来拜访,还请先生恕罪。”
        原本在亭外看见吕布那鹤立鸡群的身高时蔡邕还以为对方只是一介武夫,故而心中略有不喜。
        东汉末年时重文轻武之风盛行,故而许多文人大都看不起习武之人,蔡邕虽然不与世俗文人一般,却也轻易不愿同武人交往。
        但是待吕布进来后看到他行的是标准的文人之礼,而且谈吐不俗,长相也是人中龙凤之姿,心中不由好感大增,连声说道“好啦好啦,都免礼。你二人也都坐下吧。”
        二人异口同声地说道“谢先生。”而后跪坐在蔡邕对面。
        小蔡琰睁着一双灵动的大眼目不转睛地观察着吕布,看到后者发现了她后也不害怕,反而好奇地上下打量起来。
        蔡邕皱了下眉头,用手指轻轻敲了敲桌子,看到蔡琰继续书写之后才苦笑着对吕布说道“老夫平日里疏于管教,让小友见谅了。”
        吕布连忙摆手道“哪里哪里。”
        蔡邕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纠缠下去,问道“小友可是书院学生呀”
        “回先生,在下并非书院学子。在下并州九原人氏,去年起出外游历,今年欲归乡,途径颍川附近,特地前来参观一番,能在这里有幸见到蔡先生,实在是晚辈的福分。”吕布如是说道。
        蔡邕点点头赞道“嗯,年轻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甚好甚好啊。我似你这般年轻时也是游历各地,一边寻访名师学习音律,一边游历天下,想起那段岁月真是美好啊。现如今我已是年近知天命之年,时光荏苒啊,也是到了知天命的时候了。唉。”语气中却流露出些许萧索之意。
        吕布说道“先生何故语有萧索之意先生此时春秋鼎盛,又蒙圣眷隆恩,正是放开胸怀一展拳脚之时,莫非有何郁结之事烦扰”
        ansanguozhivbu
        。


  https://fozhidaoxs.cc/book/2786/202746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