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红楼赖大爷 > 第115章 言传身教

第115章 言传身教


第115章  言传身教

        “大爷!老爷吩咐叫您回来过去一趟!”

        回到家,旺财立即禀报道。

        赖尚荣来到东跨院,见到父母,就见父亲赖大递过一叠银票。

        “这是香皂作坊这半年的分红,你且收好!”

        “去年卖纸的银子还有不少,儿子不缺花用!”

        “诶!你现在身在官场,怎么还不懂其中的门道?这次你弄出玻璃,国营司又无掌司郎中,按说怎么也该将伱提拔上来,可偏偏只赏了个虚衔,就是你平日里少了孝敬,朝中无人替你说话的缘故!”

        随即又神神叨叨道:“皇上虽然高高在上,但还得指望着各位大人处理朝政,所以咱们该结交还得结交,不能一根筋。”

        赖尚荣心说,皇帝都要分化四王八公了,这结交也要看站队,胡乱结交就是取死之道。

        不过这些不好和他详说,只能接过银子,怕他在外头瞎窜认识了不该认识的人。

        于是道:“爹!您要是有时间,就去城外找个地方,我这里有个方子!”

        “哦?是什么?”

        赖大两眼发光,兴奋道。

        “水泥!您回头将改良造纸作坊的蒸汽机弄出来,有些研磨的活计需要用到,暂时也不用搞太大规模,先将成品制出来,待到咱们有了底子再投产不迟。”

        “水泥?”

        “对!这是砌墙铺路的好东西,您先弄出来再说!”

        说干就干,正巧今日端午,三个学生放假一晚,也不需要授课,赖尚荣便将水泥需要的原料,及烧制方法跟赖大解释了一遍。又同他一起商议了选用的原料,铁矿石受到管制不好弄,便以黏土、石灰石等,方便购买又价格适中的为原料。

        …………

        翌日!

        赖尚荣清晨醒来,尤二姐又痴缠了上来。

        旋即在他怀里换了个舒服点的姿势,

        他前阵子刚得了香菱,不免冷落了旧人,一连七八日未曾留宿尤二姐院里。

        这并非他喜新厌旧,只是香菱与秦可卿有七八分相像,有道是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到。

        二人虽然性格大相径庭,好在香菱十分听话,可演技是需要磨练的,赖尚荣好为人师,

        赖尚荣知道自己这阵子冷落了尤二姐,在她日益挺翘的后臀上拍了一巴掌,笑道:“秦钟他们还在等着,大爷身为人师,如何能不以身作则,今儿晚上爷也在你屋里歇着就是!”

        “噯!”尤二姐欢喜的答应一声。

        旋即没好气的对玉钏道:“还不快替大爷更衣!”

        香菱进府与赖尚荣查‘内奸’正好赶在一处,所以尤二姐只当自己受到玉钏的牵连,失了赖尚荣的宠爱,加上恨金钏将尤三姐穿旗袍的事情宣扬出去,对其不免也苛责了几分。

        赖尚荣穿好运动装,来到前院带着秦钟三人锻炼完成后,交代道:“家里雇佣了一个匠人,每天工钱是一两金子,必须工钱每日一结,但家里只有七两的金条,问最少切割几次,如何切割,才能好付工钱。晚上我回来迟,你们可以晚上讨论讨论,等我回来告诉我答案!”

        虽然秦钟、贾兰目标都是科举,但并不妨碍赖尚荣偶尔出些简单的数学思维题,尤其贾菌有些机灵劲,不学理科倒是浪费了。

        乘上马车来到衙门,就见袁成涛如丧考妣的迎了上来。

        “大人!听说秦大人要来咱们国营司了?如今好些人工部过来的老人都提前过去拜贺了!”

        “哦?都有哪些人?”

        “我听说黄知事和张知事昨儿带着手下的几个去了。”

        “你怎么没去?”

        “大人您年轻有为,咱们这国营司造纸和玻璃,哪个不是您弄出来的,卑职自然唯大人马首是瞻!”

        赖尚荣赞许道:“嗯!放心吧!翻不了天!”

        “诶!”袁成涛答应一声,亦步亦趋的跟着赖尚荣进了值房,随即从值房角落拿出一个包袱,献宝似的道:“大人!这是第二批玻璃制出来的镜子,卑职特地命他们做来献给大人!”

        赖尚荣打开看了一眼,初略估算一下大约二十来面,镜框以沉香木雕刻而成,散发着淡淡幽香,便随手掏出一面递给他。

        “忠顺王府和田国舅那边也别拉下!”

        “诶!大人教训的是!卑职这就去办!”

        玻璃已经研制出来,当初对于这个研发中心并未有后续安排,出资人是自己与忠顺王、田国舅,只要不吃独食想来并无大碍。

        况且水至清则无鱼,这种事算是潜规则,他特立独行只会自绝于官场,当然按照现在的价值,这些镜子怕是得值两三千两,给袁成涛一面也是防患未然。

        看着袁成涛佝偻着退了出去,赖尚荣不由陷入沉思。

        出身本就是个大问题,加上又非两榜进士,只是幸进提拔的同进士,在文官体系里已经是天然的弱势,否则造出玻璃给国库增加了这么一笔长期饭票,即便皇帝另有安排,但升任掌司郎中只怕也是众望所归。

        先天不足只能后天弥补,但既然这次玻璃都没能升官,再搞发明创造恐怕也未必有用,这也是他不在国营司搞水泥原因。

        当然,以他现在的身份,独自吃下水泥这个产业也不可能,但是却可以借机分些股权给陈侍郎、齐宁等皇帝近臣,既然贾家日后遭了清算,显然皇帝在最后的博弈中占了上风。

        这其实也是可以预见的结果,毕竟皇帝站着大义,太上皇又日渐老去,除非太上皇想天下大变,否则放权也是迟早的事。

        北静王、贾家一系的四王八公未必不清楚,只是太上皇既然将他们推出来制衡皇帝,他们也只能硬着头皮顶着。

        好在自己提前入了皇帝的眼,又人微言轻,不似四王八公转舵困难。

        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虽然目前与陈译文等人在一条船上,但以后皇帝大权在握底下难道就不会分派系?

        只要将这些人绑在自己一条船上,以后不说左右逢源,但保持中立也不是难事,毕竟谁也不会愿意将财神爷推向对方。

        至于司里那些心怀不轨的,他并不放在心上,秦业和自己关系皇帝知道,这些人并不清楚,所以先让他们蹦跶几天也无妨。


  https://fozhidaoxs.cc/book/24977049/8665462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