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学霸从改变开始 > 第461章 寻找那一丝灵感(二合一5000+)

第461章 寻找那一丝灵感(二合一5000+)


陈舟就这么站在原地。

        站了好一会都没有动过。

        杨依依则转回身,开始忙着自己的事情。

        她知道,此时是一定不能打扰陈舟的。

        单就陈舟愣住的时间,就比刚才要长的多。

        这就说明,陈舟此刻正在试图抓住,那可能是她所带来的灵感。

        杨依依想的确实没有错。

        此时,陈舟的脑海里,迸发出了无数的想法。

        这是远超于刚才,关于伽罗瓦群的阿廷l函数的线性表示,这一课题的想法的。

        随着时间的流逝,陈舟在入定了近7分钟后。

        终于缓缓的动了。

        和之前不同,这次的他稳步走到了自己的书桌前。

        看了手中的草稿纸一眼,陈舟把它们放回桌上,默默在心里说了句:“你们先等等……”

        便把所剩不多的笔芯给换掉,再拿出一沓新的草稿纸,以备不时之需。

        随后,陈舟开始投入这场灵感的追逐战。

        众所周知,粒子探测器是核物理、粒子物理研究及辐射应用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手段。

        当然,需要探测器以及先进探测方式的物理实验,或者其它学科的实验,多不胜数。

        远远不止粒子探测器这些。

        但所谓探测,多有相似之处。

        这也是陈舟找杨依依提意见的原因之一。

        陈舟一边回忆着那篇看过的文献,一边开始在草稿纸上落笔。

        倒不是他没有梳理过关于探测器的原理,以及探测器的类型。

        只是他认为,为了抓住那可能的灵感,极其有必要再梳理一遍这些内容。

        至于能否从再一次的梳理中,找到那一丝灵感,并且成功抓住。

        陈舟就不知道了。

        不过,事在人为。

        草稿纸上,陈舟手速极快的写着:

        【当粒子和探测器内的物质相互作用而产生某种信息,像是电、光脉冲或材料结构的变化。

        然后经放大后被记录和分析,用来确定粒子的数目、位置、能量、动量、飞行时间、速度、质量等等,所需要的物理量。

        再按照记录方式,粒子探测器大体上分为计数器和径迹室两大类。】

        写到这,陈舟习惯性的拿笔在草稿纸上点了两下。

        短暂的回忆过后,他继续写到:

        【计数器类:以电脉冲的形式记录、分析辐射产生的某种信息。

        径迹室类:通过记录、分析辐射产生的径迹图象测量核辐射。】

        写完这段文字,陈舟再次停下手中笔,在草稿纸上习惯性的点着。

        只不过,这次草稿纸上留下的点,就比刚才多的多了。

        陈舟的脑海里回忆着所有的粒子探测器。

        并不仅仅局限于胶球实验中,所需要的哪一种探测器。

        以多指少,由量变到质变,是陈舟所熟悉的方式。

        “像是计数器类的粒子探测器,有主要类型是电离室、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的,通过收集射线在气体中产生的电离电荷,来测量辐射的气体电离探测器。”

        “以及属于正比计数器变型的多丝室和漂移室,还有其他诸如半导体探测器、闪烁计数器、切仑科夫计数器、穿越辐射计数器、电磁量能器……”

        “气体电离探测器的结构基本相似,一般都是具有两个电极的圆筒状容器,充有某种气体,电极间加电压……”

        “差别也就是工作电压范围不同,电离室工作电压较低,直接收集射线在气体中原始产生的离子对……”

        “不过,电离室的输出脉冲幅度较小,上升时间较快,可用于辐射剂量测量和能谱的测量……”

        想到这,陈舟嘀咕了一声:“结构,解构?”

        随即,他便开始在草稿纸上解构气体电离探测器。

        面对这种突然冒出来的想法,陈舟自然是不会放过的。

        所有在梳理过程中,寻找那可能灵感的过程中,所冒出来的想法。

        他都不会放过!

        在解构完电离室之后,陈舟又仔细看了一眼草稿纸上的内容。

        才开始对同是气体电离探测器的正比计数器和盖革计数器进行解构。

        “相比之下,正比计数器的工作电压较高,能使在电场中高速运动的原始离子产生更多的离子对,在电极上收集到比原始离子对要多得多的离子对,也就是气体放大作用。”

        “……从而得到较高的输出脉冲,脉冲幅度正比于入射粒子损失的能量,适于作能谱测量。”

        “而盖革计数器,又称盖革-弥勒计数器或g-计数器,它的工作电压更高,出现多次电离过程。”

        “……因此输出脉冲的幅度很高,已不再正比于原始电离的离子对数,可以不经放大直接被记录。”

        “……它只能测量粒子数目而不能测量能量,完成一次脉冲计数的时间较长……”

        在陈舟全神贯注投入在自己的“解构”研究中时,杨依依还特意歪头看了他一眼。

        看了大概有10秒钟。

        随后,杨依依便开始想着,今天给陈舟带什么外卖了。

        因为从陈舟的状态来看,大概后面会是持续的爆肝研究。

        不得不说,解构的工作,并不好做。

        相比于先前的那次梳理,这次花的时间,可能要翻倍。

        甚至还不止……

        但是,时间这种东西,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如何去使用。

        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上,就是最好的享受时间的方式。

        在气体电离探测器的解构工作完成后,陈舟开始对多丝室和漂移室进行解构。

        既然是正比计数器的变型,那这两个东西肯定是比正比计数器更加强大的。

        原因很简单。

        如果正比计数器够用的话,那还搞出多丝室和漂移室干嘛?

        事实也确实如此,多丝室和漂移室既有计数功能,还可以分辨带电粒子经过的区域。

        而且多丝室和漂移室之间,也有着递进的关系。

        多丝室有许多平行的电极丝,处于正比计数器的工作状态。

        每一根丝及其邻近空间相当于一个探测器,后面与一个记录仪器连接。

        因此只有当被探测的粒子进入该丝邻近的空间,与此相关的记录仪器才记录一次事件。

        为了减少电极丝的数目,可从测量离子漂移到丝的时间来确定离子产生的部位,这就要有另一探测器,给出一起始信号,并大致规定了事件发生的部位。

        根据这种原理制成的计数装置称为漂移室。

        它具有更好的位置分辨率,可达到50μ的程度。

        只不过多丝室和漂移室的递进效率,并不算高。

        漂移室所允许的计数率,并不如多丝室高。

        书桌前的陈舟,一刻不停的,用手中的笔,书写着脑海里的内容。

        这种完全沉浸的状态,高效的发挥着他的物理学的才能,也带动着他的物理学思维,不断的寻找着那可能的灵感。

        随着笔芯里的墨水不断减少,草稿纸上的内容越来越多。

        那一沓空白的草稿纸,也在以一种均匀的速度,在不断消耗着。

        这也说明陈舟的思路是异常清晰的。

        也代表着陈舟的目的,是绝对明确的。

        临近下午1点,杨依依首先从自己的世界中脱离出来。

        再次歪头看了陈舟一眼,她便准备去买午饭了。

        为了不打扰陈舟,杨依依尽可能把自己的动作放轻。

        为了不使椅子发出挪动的声音,杨依依是轻轻转了一下身子,才起身的。

        在离开宿舍前,也是拧着钥匙关的门。

        因为她知道,现在的陈舟,只需要自己的世界。

        任何多余的声响,对于陈舟来说,都无异于天外来物。

        在杨依依离开后,大概过去了10分钟,陈舟放下了手中的笔。

        只不过,在看了时间后,陈舟一扭头,并没有看见杨依依。

        愣了一秒钟,陈舟会心一笑。

        先前因为杨依依的叮嘱,他不敢怠慢自己的一日三餐。

        但是现在,他终于能够安安心心的爆肝研究了。

        同时陈舟还有一些感慨,果然还是有对象在身边时,才能彻底的爆肝研究呀……

        没有丝毫的犹豫,陈舟果断的冲入了刚离开的粒子探测器世界。

        “辐射在半导体中产生的载流子,在反向偏压电场下被收集,由产生的电脉冲信号,来测量……”

        对于半导体探测器,陈舟还是颇为熟悉的。

        熟悉不仅仅是半导体探测器本身,还有半导体器件。

        当初为了华国科技集团第四十三所的那个课题,他可没少看这方面的资料。

        而且,在之后的粒子加速器实验中,在他自己的物理学毕业论文中,也都没少和这玩意打交道。

        还算熟门熟路的东西,陈舟解构起来的效率,自然也高了不少。

        “现在的半导体探测器,常用硅、锗做半导体材料,主要有三种类型。”

        “在n型单晶上喷涂一层金膜的面垒型……”

        “在电阻率较高的型硅片上扩散进一层能提供电子的杂质的扩散结型……”

        “在型锗或硅的表面喷涂一薄层金属锂后并进行漂移的锂漂移型……”

        效率的提升是一方面,经验所带来的更多思考,又是另一方面了。

        草稿纸上,陈舟拿笔圈起了“硅”和“锗”。

        然后在旁边注上了“金刚石”三个字。

        似乎觉得不太对,又在“金刚石”后面,加上了“碳”的字样。

        关于这方面的引申,或者说可能是一门新课题的展开,陈舟并没有深入。

        毕竟,目前看来,这并不是重点。

        在杨依依带回了午饭后,陈舟快速的解决了肚子的问题。

        此后的几天时间,几乎天天如此。

        陈舟是足不出户的,吃喝全靠杨依依。

        他的脑海里,全部都是粒子探测器这玩意。

        而数学上的那个子课题,以及哥德巴赫猜想,也全被陈舟放在了一边。

        一般情况下,通过学科的交换研究,确实可以提高一定程度的研究效率。

        毕竟,当一个学科的研究陷入迟滞时,换换脑子,总是好的。

        但是,在一个学科的研究,进入全面爆发状态,急需追寻那一丝灵感时。

        就完全不一样了。

        只有全身心,不间断的投入,脑海里的无数想法,才能得到释放。

        “闪烁计数器就是通过带电粒子打在闪烁体上,使原子或分子电离、激发,在退激过程中发光,经过像光电倍增管这样的光电器件,将光信号变成可测的电信号来测量……”

        “特点的话,分辨时间短、效率高,还可根据电信号的大小测定粒子的能量……”

        “细分则有,既适合于能量测量,又适合于时间测量的无机闪烁体……”

        “由于光衰减时间短,常用在时间测量中,且对带电粒子的探测效率将近百分之百的有机闪烁体……”

        “以及采用氦等惰性气体,发光效率不高,但光衰减时间较短的气体闪烁体……”

        半导体探测器之后,陈舟完成的下一个便是闪烁计数器的解构。

        到这,陈舟算是把最基本的探测器给解构完了。

        后面的,将会是他更加关心几种探测器。

        “前面的花了有一天半,一共花了有23个小时左右……”

        在开始下一个探测器的解构前,陈舟默默盘算着花费的时间。

        不得不说,陈舟不管是效率,还是坚韧,都是最高的了。

        但是他仍然认为这还不够。

        时间,很紧。

        “再用三天!”

        默默给自己定下了一个期限,陈舟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坚毅。

        虽然弗里德曼教授即使在科伊尔和麦锡森两人来过后,仍然没有找过自己。

        但是这个胶球实验课题,真不能再拖了。

        马上就是2017年了!

        难道自己要带着这玩意跨年?

        如果是因为最终没有抓住那一丝灵感,那他无话可说。

        可如果是因为他的认真程度,或者说解构的效率,没有到极限,导致了跨年。

        那他是绝对不允许的!

        时间期限定下后,陈舟再次增加了自己爆肝的强度。

        “高速带电粒子在透明介质中的运动速度,超过光在该介质中的运动速度时,则会产生切伦科夫辐射。”

        “其辐射角与粒子速度有关,因此提供了一种测量带电粒子速度的探测器,也就是切仑科夫计数器……”

        “切仑科夫计数器常和光电倍增管配合使用,可以分为只记录大于某一速度粒子的阈式,以及只选择某一确定速度粒子的微分式两种……”

        切仑科夫计数器的解构完成后,陈舟紧接着便投入到了穿越辐射计数器的解构工作。

        这是一个在粒子速度极高,十分接近光速时,用飞行时间和切仑科夫计数器,都无法通过分辨速度,来鉴别粒子时,可以提供鉴别该能区高能粒子的新方法。

        这里的高速带电粒子穿过两种介质的界面会产生穿越辐射,其辐射能量与粒子能量成正比。

        12月28日,凌晨3点35分。

        陈舟在完成穿越辐射计数器的解构工作后,才熄灯睡觉。

        虽然很晚,但陈舟却觉得很充实。

        早上8点,陈舟起床,经过简单的洗漱后,吃完杨依依买的早餐,便继续开始自己的工作。

        没错,陈舟已经把晨跑给暂时取消了。

        所有的,外界干扰时间的因素,全部被他排除。

        “电磁量能器,也叫做簇射计数器,高能电子或γ光子在介质中会产生电磁簇射,其次级粒子总能量损失,与入射粒子总能量成正比……”

        “因此,一旦收集到总能量损失,即可确定粒子的总能量……”

        电磁量能器的解构工作进行到一半时,陈舟停下了手中的笔,把前两天解构完成的草稿纸找了出来。

        原因是,这玩意分为全吸收型和取样型两种。

        取样型由取样计数器和铅板交迭而成。

        而取样计数器可以是液氩电离室、塑料闪烁计数器和多丝室……

        12月29日,凌晨3点26分。

        陈舟继电磁量能器的解构完成后,又把强子量能器和自猝灭流光计数器解构完成。

        这才心满意足的熄灯睡觉。

        等到上午11点11分,陈舟把计数器类的粒子探测器,全部解构完成。

        随即,便开始展开径迹室类的粒子探测器的解构工作。

        有了前面的经验,陈舟的效率,也再一次提升了一些。

        而那一丝灵感,也仿佛就在眼前。

        陈舟有预感,抓住它的时间,应该不远了。

        “能记录带电粒子单个径迹的照相乳胶的‘核乳胶法’……”

        “使入射粒子产生的离子集团,在过饱和蒸气中形成冷凝中心,从而结成液滴,并在过热液体中形成气化中心而变成气泡,用照相方法记录,使带电粒子的径迹可见的‘云室和泡室法’……”

        12月30日,凌晨4点整。

        陈舟在解构完‘核乳胶法’和‘云室和泡室法’后,熄灯睡觉。

        尽管知道在醒来之后,自己一定能够按照期限时间,把全部粒子探测器解构完。

        但是陈舟即使睡着了,也依然保持着一种随时投入工作的状态。

        其实,陈舟也想熬通宵,持续进行研究。

        但是他知道,那种极度疲劳的状态,是会严重拖慢研究速度的。

        虽然现在他睡得时间也很短,但远远比不睡,要好得多。

        人体有时候很奇妙,白天即使睡得再多,也不如夜间那几个小时的睡眠。

        “当粒子进入装置产生电离时,离子在强电场下运动,形成多次电离,增殖很快,多次电离过程中先产生流光,后产生火花,使带电粒子的径迹成为可见……”

        “重带电粒子打在诸如云母、塑料一类材料上,沿路径产生损伤,经过化学蚀刻处理后,将损伤扩大成可观察的空洞……”

        上午12点34分。

        陈舟习惯性的拿笔点着草稿纸的同时,也长舒了一口气。

        所有的粒子探测器,所有的那个文献上的粒子探测器。

        它们的解构工作,陈舟已经全部完成。

        不再拿笔点草稿纸,陈舟缓缓放下手中的笔。

        把这些天里,爆肝得到的一大摞草稿纸,全部拿了过来。

        然后,再把错题集拿到旁边。

        看着这两样东西得陈舟,眼神锐利无比。

        那一丝一直追逐的灵感,终于变得清晰起来。

        关于胶球实验课题中,所需要的探测方式,或者说粒子探测器。

        陈舟已经有了想法。

        而现在,是时候紧紧的去抓住那一丝灵感。

        并把它彻底的验证了!


  https://fozhidaoxs.cc/book/2392/9120142.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