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29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

第129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


第129章  现学现卖镇压百官

        “如果皇帝想要惩罚先生,或者不同意科举改革,他不会将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

        你见过几个皇帝订科举规矩的时候,需要询问官员的意见,

        所以呀,我有七成的把握,其实许先生提上去的东西陛下已经同意了,但那玩意毕竟叛经离道,皇帝也想看看天下人的意见!”

        “那陛下不会改主意吗?毕竟这么多人反对……?”

        “也许,陛下一想到这么多读书人反对,他就兴奋呢?”

        张异和孔讷说着悄悄话,孔讷被张异的脑回路给惊到了。陛下没那么变态吧?

        孔讷紧张地环顾四周,发现大家没有注意到自己和张异,继续问:

        “为什么?”

        “你看陛下像是能随便妥协的人吗,而且现在这点风雨,算个屁?”

        张异虽然不认识朱元璋,但他了解历史上那位洪武皇帝呀。

        拥有钢铁意志的一个人,他若想要推行什么政策,怎么可能去听群臣的意见。

        而且如果百官反对的话,最容易让皇帝产生的反应不是恐惧,而是忌惮……

        朱元璋就是这么一个人。

        可如今他这平头老百姓都能听到关于科举改革的事,深宫中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本身不正常!

        二人的讨论不过是闲话家常,

        张异见许存仁也不在,干脆逃学去也。

        ……

        而另一边,酝酿了好几天的皇帝,终于将科举这件事,当成一件事去讨论。

        第二日,皇宫,奉天殿!

        百官像前几天一样启奏,让皇帝惩治许存仁,朱元璋这次没有回避,而是直接问李善长:

        “李先生,你说这科举改革的事情,伱怎么看?”

        大殿里群情激奋的声音,变得鸦雀无声。

        皇帝已经被他们骚扰几天了,一直没有正面回应这件事。

        今天的做派,似乎是要给个结果。

        李善长身为百官之首,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他想了一下,说:

        “许存仁提出的这个方案,与古法惯例不合,虽然算学也是君子六艺之一,但圣学有主次,吾等学子十年寒窗研究圣学,尚不能理解其中之万一,若是加了算学,势必会分了学子们的心!

        臣也从史书上看过,唐朝旧制也有明算科,但后人经验验证,这些东西并不适合纳入科举!

        然臣在家中思索,既然陛下将这件事提出来,又让百官讨论,陛下必有臣等不能理解的深意!

        所以臣以为,如果陛下想要推广算学,可学宋时,以太学三舍法为参考,另立途径!

        这样的话,既不会动科举之根本,越能兼顾陛下背后的想法!”

        李善长这话说的滴水不漏,但本质上的意思还是反对将算学并入科举,而且是比重和经义相同!

        只不过他了解朱元璋,知道老朱特意引导这场讨论,背后肯定是想要推动算学入科举。

        他提出的方法,是给皇帝一个台阶下的两全其美的方法。

        如果百官坚决反对,皇帝很难下台。

        只是他错估了朱元璋,老朱问完他,转身去问刘基:

        “那你说说……”

        刘伯温出列,低下头道:

        “臣以为,李大人说得有道理!”

        刘伯温和李善长之间的不合,是所有人都知道的,但面对这个问题,二人还是选择站在同一个阵线上。

        老朱不置可否,又问了杨宪、钱用、盛原辅等重臣,百官皆让皇帝三思。

        汹涌的阻力迎面而来,朱元璋脸色微沉!

        不过他没有多说其他,而是转移话题。

        “这件事按下不表,朕有件事还要问问你们,朕准备给诸位皇子封亲王,这件事你们给朕琢磨琢磨!”

        皇帝又转移话题,让群臣无可奈何,但他们只能顺着朱元璋话题继续往下走。

        “虽然现在还不是封赏的时候,但既然科举的议程都拿出来讨论了,这给宗室封王的事情,咱们也一并讨论……

        太子,你将朕的想法,说给诸位大人听听!”

        朱标闻言站起来,手中拿出一张写满字的纸张跟着念:

        “……诸王、公主的岁禄:其中亲王支米五万石,钞二万五千贯,外加各种杂项。公主已受封者赐田庄一所,每年收租一千五百石。郡王岁支禄米六千石,钞二千八百贯及其他杂项。郡王的嫡长子袭封为郡王者,岁禄按始封郡王的一半支给;其他诸子年及十五,每位拨赐田六十顷以为永业,并除租税。诸子所生之子唯世守永业。”

        朱标念完,朱元璋问李善长:

        “李大人,你认为朕这决议可行?”

        李善长想了一下,发现其中也没有什么问题,点头答应:

        “陛下,可行!”

        “刘基,你说说?”

        刘伯温闻言,意味深长地看了朱元璋一眼,道:

        “亲王俸禄五万,臣以为颇高,不过陛下如果坚持,其实也无不可!”

        朱元璋呵呵笑,又问:

        “户部,朕问你这规制,会不会给我大明财政带来负担?”

        户部尚书出来,回:

        “陛下,虽然如今天下初定,财政紧张,但皇子这些钱粮还是能凑出来的……”

        老朱问了一圈,百官的回答大同小异。

        朱元璋意味深长说了一句:

        “既然如此,朕就给诸位大人算算账!”

        “我大明目前有六位皇子,其中太子不算,剩下的五位皇子每人五万石粮食,合计二十五万石!朕就不算朕以后再生的孩子,就算这些人!此为第一代……

        第二代……,假设朕的儿子每个人给朕生下五位孙子,亲王者,其中五个人继承王位,不表,还剩二十个郡王!太子继位,除嫡长子继承大宝,其他四位皇子皆是亲王,

        郡王俸禄六千石粮食,二十位郡王就是十二万石粮食,加上亲王九人,耗四十五万石!合计:五十七万石……

        第三代,皇太孙登基,生五子,亲王加四人,亲王十三人,耗粮食六十五万石、初始郡王十六人,耗粮九万六千;郡王的嫡长子袭封为郡王者二十,岁入三千石,计六万石……

        郡王诸子年十五者,八十人,赐田六十顷,合计赐予田四千八百顷,产出:六十四万石……三代合计:一百三十五万石……

        到第五代,不说其他,只是郡王诸子,可超过三百二十人,每人六十顷田……”

        老朱把这串数字念出来,满朝文武,莫不脸色难看。

        按照朱元璋的算法,到第五代,大明朝的财政就有极大的压力了。

        不对,不应该是第五代,这个算法不对。

        皇帝不可能生这么少的儿子,朱元璋正当壮年,而且纳了不少妃子。

        可想而知,未来恐怕会有十个亲王,二十个亲王,甚至……

        如今朝廷的岁入,也就是一千五百万两左右,根本不可能经得起这种政策的折腾。

        “诸位爱卿都说,经义乃是大道,算学只是小数……

        可是朕怎么没看到,你们一个人给朕看出这灭国之策?”

        朱元璋的怒火,才是才真正爆发出来。满朝文武,被他问得哑口无言。

        “李善长,你是百官之首,你看不见?”

        朱元璋第一个找李善长算账,李善长叹息,拜下。

        “刘基,人都说你是全才,天文地理无所不通,可你怎么又看不到?”

        刘伯温欲言又止,却也无话可说,其实朱元璋算那道题的算法他知道,但他如何能想到皇帝在这里给他设套?

        皇帝训斥完刘伯温,又将目光对准户部。

        户部上下,个个缩着脖子。

        “户部掌管天下钱粮,本该对这种数字敏感,可你们面对朕再三提示,却还说没有问题……

        你们给朕说说,你们平时用到的算学都是怎么学的……?”

        那些官员被问得哑口无言!

        他们这些人寒窗苦读,基本上不太可能接触算学训练,进入户部之后,那就跟着前辈们学呗。

        学得好坏,全凭天赋……

        好在户部需要的算学也不算深,大部分人还能应付工作。

        但朱元璋这种题,他们是真不会算。

        或者他们也没想到皇帝会给百官挖坑!

        “一个个整天说得好听,朕做起事来个个眼高手低?

        朕是找人来做事的,不是找人来给朕背四书五经……

        一个个帮朕来定义什么是本,什么是末,你们倒是给朕把事情做好呀?

        说什么崇古,怎么朕要重启的算学不是孔圣人留下的教诲?

        一个个以私心猜度圣意,真以为自己是圣人?”

        皇帝一顿输出,几乎将满朝文武骂的狗血淋头。

        刘伯温,李善长和户部的官员,成为皇帝炮轰的终点。

        他们面色难看,同时也明白朱元璋酝酿这么久,就是为了今天彻底压下官员们的舆论……

        这几天遍布京城的讨论,其实就是皇帝故意引导的……

        “陛下恕罪,臣等才疏学浅,有负陛下所托,臣知罪!”

        李善长最先认输,其他人一见李善长都退了,都跟着跪下去……

        一时间,皇帝面前,乌泱泱跪倒一大片。

        刘伯温等人,见大势已去,也跟着跪下,他一跪,浙东官员也跟着跪1

        “圣人传下六艺,自然有其道理,只是如今我大明自有国情在,无法恢复古制!

        然,算学一道,对于个人的能力考核十分重要,许多帝国中枢部门,算学更是一项基本技能!

        朕决定采纳许存仁的建议,将算学入科举!

        如今恩科未开,但消息可以先放出去,让天下考生有所准备!”

        皇帝话音一落,下边的群臣有不少人脸色一白。

        除了算学这个搅屎棍,可想而知未来的科举会难了几倍,但这并不是关键!

        对于浙东,江西这些才子之乡的的考生来说,算学入科举很大程度上是将他们以前一部分的优势给砍了,将他们拉到和别的地方考生一样的水平。

        朱元璋所有所思,他环顾一周下来,淮西集团的官员还好,浙东系有远见的官员多少都脸色难看!

        “这科举中,似乎还有许多弊病!”

        朱元璋将这一切收入眼底,却不声张。

        “退朝!”

        朱元璋给群臣布的这个局,最终完美收官。

        百官目送皇帝离开的时候,许多人的怒火,终于迁怒到一个人身上。

        “许存仁……”

        “阿嚏!”

        许府,许存仁狠狠打了一个喷嚏,无奈地看着今天来串门的小道士!

        向各位读者大佬求求月票,大家有多余的票请支持一下本书,谢谢哈!


  https://fozhidaoxs.cc/book/22936248/8806140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