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156章 儒家是怎么死的?信仰塌了

第156章 儒家是怎么死的?信仰塌了


第156章  儒家是怎么死的?信仰塌了

        “想要屠掉儒家这条大龙很简单,让读书人变得不值钱就行!”

        张异嘿嘿一笑,道:

        “所谓物以稀为贵,虽然都说希望教化天下,可这天下是有阶层的!

        士农工商,次第分明!

        士大夫的数量远远少于其他阶层,哪怕算上那些连功名都考不上的落魄书生,这个比例依然惊人的少!

        儒家控制了教化的权力,也掌握了上升的渠道,同时控制文化的传播!

        事实上,虽然门阀已经逐渐消失在这片土地上,读书人却形成另外一个阶层!

        这个阶层不以血脉为续,却以共同的信仰抱团!

        这个阶层,姑且称之它为精英阶层好了!

        他们和盛唐之前的门阀大家一样,为什么能够掌控着和皇帝分庭抗礼的权力?

        甚至,许多门阀连皇帝都未必看得上?

        很简单,因为他们掌握着知识的传播权,他们上,可以接掌治理天下的权力,下,可以教化百姓,指导他们如何生活!

        这一切的来源,都是他们掌握了百姓掌握不了的东西,那就是文字!

        百姓不识字,经典的解释权就在他们手中!

        可如果这天下真如某些人说的那样,人人如龙,那龙本身,还值钱吗?

        可能连狗都不如!”

        在张异的引导下,朱标父子陷入沉思。

        在儒家的思想中,或者说在所有的学说中,教化百姓都是他们的理想。

        但这个理想,真的就是读书人所希望的那样?

        什么东西多起来,都会不值钱……

        士大夫和君王争权的基础,就是他们有待价而沽的资本,这个资本就是皇帝离开了他们,就没有人能帮他们治理天下。

        可如果天下人人读书,这些人是否还有这个资本?

        朱元璋已经明白张异的意思。

        维持一个稀少的数量,是维持“士”这个阶层地位的关键。

        教化,教化是高等人对下等人的教育,如果百姓不需要他们教育,他们就失去了本身的价值。

        这是儒教的立身之本!

        所以,理想是理想,现实终归是现实!

        张异解开这层面纱,有人冷静视之,有人却难以接受。

        朱元璋看了朱标一眼,见他有些失魂落魄,摇了摇头。

        少年人,终究还有一份天真,这也是他虽然教导朱标,却一直不会让他正式处理国事的原因。

        不过老朱也没有对朱标失望,事实上,在遇见张异的这段日子里,朱标的成长已经远超出他的期望。

        他收回目光,冷静询问:

        “读书人变得不值钱,打破儒家的垄断,这对君王来说明明是好事,你为什么说君王玩不起?”

        “其实叔叔想一想就明白了……”

        张异道:

        “一个王朝如果想要长治久安,本质上它需要提供两样东西!

        一个叫做就业,一个叫做上升通道!”

        “就业,上升通道?”

        这很显然是张异从未来看到的名词,朱元璋和朱标一时间也不了解这个名词的意思。

        “就业,简单来说就是让百姓拥有能养活自己的工作,可以是种田,可以是行商,可以是做手工业,可以是其他……

        当天下休养生息,大量的荒地无人耕种,百姓种田就是就业!

        当百姓无地可种,工商业发展起来,能容纳百姓生存,也是就业!

        如果一个朝廷无法保证四民定业,就会有大量的人无所事事,没有活路,你猜他们会干什么?”

        百姓所求,无非安居乐业。

        若是活不下去,自然会造反。

        就业这个词,身为造反头子上来的朱元璋自然明白。

        他不也是因为无法就业,实在活不下去才跟着造反的?

        “那上升通道呢?”

        “如果说就业是王朝对百姓提供的基本需求,那上升通道,是朝廷对读书人应尽的义务……

        读书人的需求和一般的老百姓不同,老百姓求个温饱,他们就心满意足了!

        可是读书人呢,学得一身本事,总不能只想做贩夫走卒之事吧?

        大家十年寒窗苦,不就是希望哪天能封侯拜相,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

        一个好的朝廷,就必须为读书人实现他们的念想,至少,要让他们有所期望!

        以前还在门阀时代的时候,望族掌握了文化的传播权和垄断权,寒门和百姓,基本没有升迁的希望……

        科举改变了这一切,也将望族扫到历史的尘埃之中……

        使这个阶层,成为新的规则制定者!

        科举就是他们为他们提供上升通道的手段,而叔叔您也是经历过改朝换代的人!

        您也应该明白,那些辅佐造反的功臣,往往是不得志的读书人……

        王朝初期,很多东西其实都相对公平,但到了后期,

        土地兼并,党争,会分别关上就业和上升通道两个大门!

        这时候,活不下去的流民与不得志的读书人结合,就是天然的造反团队!

        所以……

        这天下真的需要那么多读书人?”

        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值得让朱标父子沉思。

        张异的意思是,如今读书人的稀少,是构成【士】这个阶级存在的因素,可是如果读书人太多,皇帝无法为他们提供出路的话,

        读书人又会成为王朝稳定的不安定因素!

        从这点来看,从君王的利益来看,两害相权取其轻。

        这似乎也不是一个好主意。

        “程朱理学是一把双刃剑,他集权了君王的权力,所以君王喜欢程朱理学……

        但这种学说,本质上还是加强了儒教的神圣地位,一旦君王弱势……

        相权对君权的侵蚀,也比其他朝代更为严重!”

        朱元璋问:

        “那你认为,儒家这条龙,该不该屠?

        或者说,该怎么屠?”

        “父……”

        朱标紧张之下,差点将父皇二字说出口。

        张异和朱元璋的对话,早就偏离了他们一开始前来的目的。

        朱标只觉得汗毛倒竖,惊恐不已。

        正如张异所言,千百年来,儒教早就为整个华夏制定了各种规则,

        有些道理他明白,可让他挣脱,朱标比起朱元璋,缺乏了一些勇气。

        “或者说,伱看到的未来,儒教这条大龙是怎么被屠杀掉的……”

        朱元璋一句话提醒了朱标,让他瞬间冷静下来。

        他这才想起来,父皇信任张异的最主要的原因,不正是他能窥视未来?

        张异坐在这里指点江山,不是因为他有多高的智慧能洞见本质,而是他本身就代表未来的趋势。

        张家弟弟能说出这番大逆不道的话,是因为他看见了儒家这条大龙陨落的画面。

        所以,儒教灭亡,不是一个用来讨论的问题,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唯一需要讨论的,是它能出现在大明王朝吗?

        这种事的出现,对大明是好是坏!”

        “是不是好事,或者说,儒家会不会自然消亡,这不是由皇帝的个人意志决定的!

        而是要看,生产力会不会进步?

        如果大明还是和前朝的王朝一样,只看着眼前的天下,那么儒家的存在是必要的!

        可如果……我说如果呀,就跟咱们那天说的一样,咱们大明的征途不再局限于这小小的天下,而是外面的星辰大海……

        那儒教的消亡是必然的……

        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会带来新的生产关系……

        这是历史的大势,谁也不能改变!”

        “什么是生产力,什么是生产关系?”

        朱元璋犹如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的孩童,疯狂地从张异这里吸收一切知识。

        张异想了一下,决定还是不要将太过劲爆的东西讲出来,他整理了一下思绪,说:

        “生产力简单的理解,就是生产能力。一个王朝,一年能生产多少粮食、多少衣服、造了多少瓷器,挖了多少盐等,您大约可以理解成整个社会创造财富的能力。

        而所谓的生产关系,就是在生产的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和分工!就如您的生意,掌柜和伙计,分工各自不同!

        而放到这个社会上,士农工商,也是不同的分工!

        乃至君臣,都可以理解成生产力分工的一部分,

        虽然分工不同,但上下有别!

        这个话题要细说,几天之内说不完!

        我简单从神化传说,说说我们的祖先从茹毛饮血时代到现在的生产力变迁吧。

        在远古时期,我们的祖先茹毛饮血,靠采集过着最为原始的生活,采集这种东西,对于体力的要求不高,男女区别不大。

        但在这个时期,因为来自于外界的风险,想要维护族群,繁殖能力成为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女性的地位反而更高!”

        朱元璋和朱标听着张异娓娓道来,那个传说中以女性为主导的时代,让他们微微吃惊。

        不过他们相信张异不会在这种事上欺骗自己,所以依然听下去。

        “采集的生活朝不保夕,我们的祖先逐渐学会了使用工具,他们学会了狩猎,畜牧,还学会了耕种农田!

        男人在这个时候,因为力气比女人大,他们在生产中占据更大的比重,所以男人取代女人成为主导者!

        耕种,是一个比采集和狩猎更高级的获取食物的方法,耕种需要定居,所以形成了部落!

        耕种使得祖先们的生产资料有了盈余,大家不受生存所困扰之后,会产生音乐,文字等除了生存之外的东西,

        然后,他们会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跟别人交换,产生了商业……

        有些人因为比别人聪明,他们从自然变幻中总结和研究出来规律,教导给其他族人,于是巫师和首领会出现,产生阶级……

        部落之间会战斗,战败者会成为努力,奴隶主这个阶级诞生,新的生产关系形成……

        国家诞生……”

        当张异用他平静的声音,从原始社会,一直讲到战国春秋。

        再从罢黜百家,讲到如今的大明!

        朱家父子越听,越觉得不是滋味。

        张异已经通过数千年的历史变迁,讲清楚了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联系。

        父子二人的三观,受到极大的冲击。

        可他们也明白了张异想要表述的意思。

        其实所谓的学说,社会架构,都是因为底层的逻辑才会发生改变。

        当讲到郡县制的建立,汉朝独尊儒术之后。

        朱元璋发现,生产力的发展并不如以前快了,但依然会有变化!

        这些变化,又影响了社会关系的微调。

        比如程朱理学的诞生……

        儒家的神圣性,在此刻被张异扒得干干净净。

        但老朱对儒家存在的必要性,也有了清洗的认知。

        这是基于农耕文明之下,没有选择之中的最好的选择。

        讲到大明,一切戛然而止。

        “接下来呢?”

        张异的讲述很精彩,但天色已经暗下来。

        侍卫从外边进来,提醒朱元璋应该离开了!

        但皇帝摆摆手,将人轰出去。

        “接下来,已经进入死循环了,只要大明还在这个【天下】中打转,儒家依然是最好的选择!

        生产力发展不起来,皇帝就需要百姓锁死在土地上,开启民智并不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不过一旦想走出去,工商业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新的利益群体诞生,那时候,儒家才会受到冲击!”

        “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朱元璋想起那张世界地图,心头有一股火焰熊熊燃烧。

        天下的死局,破局之道就在海外!

        可要出海,首先必须得将大明潜力挖干净才行。

        “行了,今天就说到这吧,以后有机会再说!”

        老朱倒是很想跟张异秉烛夜谈,但君王在宫外过夜,终究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情。

        他站起来准备走,朱标临走前却问了张异一句:

        “弟弟说的事情,是否是历史的必然?”

        张异闻言一愣,旋即明白朱标的意思:

        “此乃天道,势不可挡!”

        生产力必然会导致生产关系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命运的必然也没错。

        朱标闻言失魂落魄,给张异抱拳之后,转身离开。

        张异和邓仲修将父子二人送上车,朱元璋还嘱咐一句:

        “回头我给你介绍个人,他信得过……”

        说完,父子俩坐上马车,消失在夜幕中。

        “怎么失魂落魄的,天塌了?”

        朱元璋带着调侃的语气,询问朱标。

        朱标无声点头,老朱笑道:

        “我看那,张异说虽然儒家这条大龙暂时杀不掉,但你心中的龙,已经死了!”

        朱标再次点头,他心中的信仰,确实被张异干趴了。

        4月共更新301997字,算下来平均日更过万,这个月争取保持。目前这个速度是我能保持的最快的速度了,我是大章节,想要再多更一章要多写四五千字,我也不想把字数拆成3000一章假装多更忽悠读者,等状态好或者我存够存稿,我会加更的。感谢大家,向大家求个月票!


  https://fozhidaoxs.cc/book/22936248/8806135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