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293章 大移民,活捉沈万三

第293章 大移民,活捉沈万三


张异愣住,黄叔叔是不是没明白自己的意思?

        沈秀现在的处境,就是杨宪砧板上的鱼肉,随时可能抄家灭族。

        他一个商人,去招惹这个人有什么用?

        朱元璋看出他的疑惑,笑着解释:

        “此人心乱了,他手底下可是有不少生意在,如果能跟他谈一谈,说不定能吃下一些份额!

        他生也好,死也罢!

        生意总归是要做的,且,你怎么知道我没有门路帮得上他?”

        老黄背后的人一直是个迷,张异其实旁敲侧击过,但无论是徐家丫头,朱标和老张都笑而不语。

        朱元璋不经意间爆发出来的自信,让张异若有所思。

        不过黄叔叔既然愿意招惹这件事,他肯定有把握。

        “叔叔的门路,不会是杨宪的路子吧?”

        张异贼头贼脑的试探,老朱不动声色:

        “是又如何,不是又如何?”

        “狡兔死,走狗烹!叔叔如果走的是杨宪的路子,最好还是离他远点……

        如果是走浙东派的路子,你也要小心……”

        张异知道老黄对自己靠山的事情很忌惮,也没有追问下去,他只是好心提醒一句。

        老朱笑道:

        “你这小子,不是预言杨宪要败亡,可他如今依然生龙活虎,这可丢了你神仙的面子。

        怎么,这次又要预测他死……?”

        中山狼那首诗,是张异为立下神仙人设所作。

        章溢的母亲死后,他的名声倒是涨了一波。

        朝堂中,不乏有人看小神仙预言的杨宪是否如期而至。

        可等来的却是杨宪越发受到陛下宠幸。

        张异有些尴尬,这蝴蝶效应的出现,越发让他小心以后预言的事。

        不过关于杨宪的死,他还是有把握的:“

        “快了快了……”

        “快了是多快?”

        老朱存心看他尴尬,故意调笑了一句。

        张异叹了口气:

        “我估摸着,等皇帝一鱼两吃,就差不多了!”

        “一鱼两吃?”

        朱元璋心头一紧,这小子又猜到自己的想法了?

        好小子,他是自己肚子里的蛔虫?

        “叔叔当知道我和我爹前几日的遭遇?“

        “嗯!”

        朱元璋对这个问题不方便发表太多的意见,惟有点头。

        “这件事我在给您的书信中也说了一些,但我爹出来后,跟我说了朝堂上的事……”

        关于奉天殿上发生的一切,张异给说了一遍,关于分析,他也毫不保留。

        吐槽和解析朱元璋本就是他的保留曲目。

        朱元璋父子闻言,面面相觑。

        这小子猜中了。

        所谓一鱼两吃,就是利用杨宪将江南之地整顿一次,这次整顿,师出有名,但也不乏老朱想要打击异己的私心。

        江南士绅的势力,实在太大了。

        老朱就算得了天下,也不免会跟这些人达成某种程度的妥协。

        其实说白了,章溢,刘伯温等人,都算士绅的代言人……

        在这个宗法社会,读书人的背后,往往都有这些宗亲存在。

        换成别的时候,老朱想要动这些人,也要顾忌天下民心稳不稳?

        贸然动了他们,可是要引发民变的。

        可有了海盗案这个名头,那就不一样了……

        这是他能在取了民心的情况下,依然能大开杀戒的好机会。

        也是因为如此,在奉天殿上,刘伯温借助老张趁机检举杨宪,朱元璋才会打断他们。

        他还舍不得收刀,这场风雨远不到结束的时候。

        可是风雨终究会收歇,等风雨过后,杨宪这个人该如何处置?

        一鱼两吃,这家伙就是皇帝推出去的背锅侠。

        是平天下悠悠之口的弃子。

        朱元璋很想重用杨宪,在南北弥合这条路上给北方人一条路子,可他所作所为,实在违背了皇帝的底线。

        让杨宪再干几年,已经明显不符合自己的利益。

        或者说,杨宪留下来的祸害已经超过了他能带给皇帝的利益……

        老朱虽然想做这件事,可他并没有表现出一分一毫,甚至朱标这里,他都没有直接承认。

        可这小子,居然猜到了?

        “所以呀,小子对沈万三其实也很心动,毕竟我也想要杨宪死……

        我还琢磨着,要不要将他介绍给刘基……”

        噗!

        朱标差点笑出声,张异要搞死杨宪这件事,恐怕是认真的。

        “那你为什么不做?”

        朱元璋沉声问道。

        张异耸耸肩:

        “一来是我没必要为了沈万三丢了书童这个身份,二来吧,此时还不是时候,在皇帝没有吃饱之前……就算有证据皇帝也视而不见,这件事反而会让对方警戒……

        不过,沈万三很难挺到皇帝出手了,这货太肥了,就算他想藏起来也未必藏得住……”

        朱元璋若有所思,此时马车已经到了他们经常停留的地方,观海书局。

        三人下车,走到后院,朱标去处理生意上的事,朱元璋和张异继续聊。

        “你觉得沈万三,是否无辜?”

        “这个就要问叔叔了,在陆上,沈家人的风评还是不错的,可在海上,谁知道他们沾了多少血?

        当然,也不能冤枉人家,确实也有老实本分做生意的……”

        张异不吹不黑,自认为非常客观的回答了老朱的问题。

        朱元璋心里有了主意,关于这个沈万三,朱元璋想要见一见。

        虽然已经有了放弃杨宪的心思,但他真想知道,杨宪到底在下边赚了多少钱?

        “我明白了!”

        老朱见沈万三,并不需要张异去引荐,他也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继续纠缠。

        他话锋一转,问起张异的现状,张异回了几句,二人聊到一件事。

        “太仓市舶司关了,这海禁可能要提前了……”

        张异给老朱提了个醒,这太仓市舶司的关闭,代表着皇帝提前开启了海禁,这历史的蝴蝶效应,终究也敌不过历史的惯性。

        张异听到海盗案的时候,也曾经想过老朱会不会改变海禁的想法。

        可是朱元璋终归还是走上历史应有的轨迹。

        不过海禁的开启,并不是说一道政令下去,就马上关上……

        从原来的洪武三年关闭太仓市舶司开始,到洪武七年广州、明州、泉州市舶司的关闭,才算是海禁真正开始。

        当然,大明的海禁,其实官方和海外保持着一定的贸易,只是禁止民间出海。

        也就是说,那些江南富户最大的财富来源,将随着皇帝一道政令,烟消云散。

        也许有不信邪的,还会走私。

        但随着朝廷的禁令逐渐严苛,这些人最终只能屈服。

        朱元璋被士子记恨的其中极大的一个原因,这海禁大概也是跑不了的……

        断人财路,杀人父母!

        江浙一带乃是文兴之地,后世的读书人不戳老朱家的脊梁骨才怪。

        朱元璋也是默然,他也犹豫过要不要开始实施海禁,可是清明大捷之后,他越发觉得大明准备不够。

        与其在海上疲于奔命,不如养精蓄锐几年,等美洲的船队回来,等大明的水军战舰下水……

        “只是这海禁政策下来,大移民也要开始了!

        叔叔您提前跑了,其实算是运气不错……”

        “大移民?”

        朱元璋盯着张异久久不曾言语,这个想法在他脑海中刚成型,这家伙也知道了。

        “海禁之后,移民是必须得,尤其是浙江这类地方,七山一水两分田的,百姓要靠农耕过活,实在太难了!

        非沿海的地主喜欢出海,而是土地限制,大家不出去就没有活路!

        现在皇帝禁了海运,接下来可不要移民了?

        南直隶可是有不少地方田地都荒芜了,村落也消失了。

        就从休养生息的角度来说,移民也是必须的……

        说不定,皇帝还想往北方移一点人,这要动的人可能就更多了……”

        朱元璋静静听着张异一个人说:

        “从天下安定的角度来说,杀一批富户确实能减少阶级矛盾,这天下的矛盾基本来源于富人和官僚兼并土地,不过皇帝杀了这批人,释放出来的土地依然不够上海禁带来的损失……

        就浙江,福建等地,如果不能靠海上贸易,百姓苦……

        将无田无地的百姓转移到田地荒芜的地方,也算是一种策略!”

        朱元璋问:

        “那未来呢,等天下安定之后,这些地方的百姓不也一样还是面临无田可耕的惨状?”

        张异回:

        “如果那时候朝廷没有解决的办法,自然是改朝换代呗,一个朝廷养不活治下百姓,百姓造反不是自然而然?

        农业为主的社会就是这样,除非朝廷把工商业发展起来,让工商业成为税收的主要来源!

        不能解决温饱和就业问题的抄代码,肯定要改天换地。

        咱们出海若能带回番薯、土豆等物,也许可以为大明续命几十年……”

        朱元璋若有所思,他已经明白自己应该如何抉择了。

        海禁必须执行,这是国策,而在这之前,正如张异所言一般,先将那些养着海盗和逃税的商贾士绅清理一遍,再执行那移民之策。

        “只是杨宪这般胡搞,可能有许多不该死之人当死,而该死之人,却要逃过一劫了!”

        张异不忘感慨一句,老朱心头一动:

        “他们这般胡搞,怎么就没有人告状?”

        张异道:

        “肯定有,只不过官官相护,层层设卡,百姓就算有呼声,也传不到皇帝耳中。

        就算有,凡事也要讲究证据,看皇帝拿不拿了……”

        君王有君王的无奈,朱元璋似乎下定了某个决心。

        二人这次的聚会并没有聊多久,黄和明显有事,张异看得出来。

        约定好改变去拜访老张后,张异离开。

        朱元璋想了许久,去后院取出一张纸,写下锦衣卫三个字。

        张异不知,因为他的出现,有个组织因此提前了十几年问世。

        “高见贤!”

        朱标在了解今日检校汇总上来的讯息,老朱却把高见贤叫过来:

        “你去查一下,这应天府里边有个叫沈秀的周庄商人住在哪?”

        “是,陛下,微臣找到后,应该怎么做?”

        “趁着夜色,将他们父子绑来见朕,不过,不要让人觉察……”

        “陛下……”

        高见贤傻眼了,这个工作的范围,严格来说已经超过了检校的职责范围。

        在应天府内将一个人给绑了,然后再送给皇帝?

        皇帝晚上不是在皇宫里边吗?

        “朕自会给你便利,但你能不能把事情办好吧?”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高见贤并非傻子,他隐约明白皇帝这个命令里,有大机缘……

        ……

        夜,应天府。

        在一座小院中,江南首富沈秀抬头望月,叹息不已。

        “爹,咱走了好多门路,就是没有找到送礼送出去的路子……

        前阵子杨府的大门还有人敲开过,这段日子是真的没有办法!

        如果再没有消息,咱们还是回去吧……”

        “回去等死?还是学某些人,逃到海上去?”

        沈万三回头,冷冷看着自己的儿子沈荣。

        沈荣登时不敢说话了。

        “所以我说,咱们家就是没有出个读书人,这诺大的家产没有个守护之人,随便起一点风云,都要胆战心惊!

        我这些年花了这么多钱培养家里的孩子。就指着开恩科你们能给我出个人才,但你们……”

        他正指责儿子,突然二人听到外边有动静。

        沈万三毕竟是走南闯北多年,见过世面的商人,他马上惊觉不对。

        “好像有贼人闯入……”

        “爹,不会吧,这是应天……”

        沈荣话音未落,却发现四面八方有人,飞速靠近。

        不多时,二人已经被团团围住。

        沈荣看着他们手中的刀,吓得魂飞魄散,差点在夜空中惊叫起来。

        “呱噪!”

        有人手快,一刀背给他拍晕过去。

        只留下一个大胖子沈万三,气息浑浊,却没有昏过去。

        “闭嘴,可留你一条命,拿下!”

        沈万三还没反应过来,就被人用麻袋给套住,然后打晕过去。

        等他醒过来,却不知自己在何处。

        只是周围杂草丛生,似乎是个破落院子。

        院子的一部分被人清理干净,沈万三就躺在院子中央。

        掳走他的那些黑衣人,此时大半就在附近。

        沈万三正惊恐的时候,只见他身前的房间处,有一人影映在窗台。

        “你就是江南富户沈秀?”

        那人的声音不轻不重,可落在沈秀耳中,却如惊雷。

        “你是谁?”

        “能救你一命之人……”


  https://fozhidaoxs.cc/book/22936248/88061077.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