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295章 买命钱,掀桌子都别玩了

第295章 买命钱,掀桌子都别玩了


杨府,沈万三在偏厅焦急地等着,左右等不到杨宪的人。

        从刚才那位离开的道长看,这位宰相大人分明就在府里,却不见自己。

        他焦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坐立不安。

        虽然昨晚那位神秘人承诺会给他安全,可他是真没敢相信这等大人物。

        这些人为了利益,反手将他卖了也是毫不犹豫。

        如果杨宪能收下他的钱,相信至少沈家还能保证暂时的安全。

        可在他焦急等待的时候,

        杨宪却在后院悠然品茗,他手边还放着一份礼单,那是沈万三的心意。

        礼物自然不会大大咧咧送到杨府,反正会有人帮他打点。

        杨宪看着这份礼单啧啧称奇,这沈万三不可谓不大方,其中的礼物里,还有前阵子风靡京城的玻璃镜。

        但杨宪看了一会,却将礼单退回去。

        “想买命,不够……”

        他说完这句话,那位家中仆人秒懂。

        然后,他将礼单拿走,去前边应付沈万三。

        沈万三等人来了,赶紧起身迎接。

        “沈老爷,你带着你的礼单走吧!”

        “大人,不对,杨管事,这我都来了……”

        “我家老爷说了,他是给皇帝办事,可不敢犯错误……出去……”

        一旦翻了脸,杨管事开始不客气赶人了,沈万三急了,这件事要是他没办好,可是两边都要得罪的……

        他赶紧拉住对方,送了一叠银票进对方的袖口。

        对方登时心领神会,口中喊着要赶走他,却在他耳边说:

        “你回去等我……”

        这话说完,老沈登时像是吃了个定心丸,然后他配合对方,让自己被轰出杨府。

        当日,杨管事来到沈万三的宅子。

        沈万三扫榻相迎。

        “杨管事,右相那边有何指示?”

        面对沈万三的奉承,杨管事的表情变得玩味起来。

        他嘿嘿笑,阴阳怪气的说:

        “人说沈家是江南第一家族,富可敌国,但沈老爷的买命钱,可是贱了一些!”

        沈万三脸色微变,赶紧陪笑道:

        “我们四乡下人,上不了台面,不敢称什么第一。

        您老给咱指个路,小的也怕自己做的不周全……”

        杨管事嘿嘿笑,道:

        “沈老爷,这海盗案有多少人家破人亡您也不是不知道,沈家家大业大,名声也大,按道理是肯定跑不了的!

        加上您以前还资助过张士诚,那可是妥妥的污点,如果说谁家陛下不会关注,但你这里,陛下是记得的!

        我家大人说呀,有时候跟陛下聊天,陛下还会提起您,您说您这么大的佛陀,他敢去搬吗?”

        沈万三暗骂,自己什么时候是张士诚的人了,他以前在张士诚的地盘里,人家让他捐赠物资他敢不捐赠吗?

        所谓各为其主,他连张士诚的部下都算不上,杨宪这帽子扣下来,确实有点大。

        沈万三发誓,等这件事过去了,他以后要多低调有多低调。

        沈家今日的灾劫,一半是因为名声招惹来的。

        此时形势比人强,他只能赔笑:

        “那您说,多少合适?”

        “我给你列个单子吧……”

        这杨管事煞有介事,找来纸笔,将沈家上下百口人的名字都写上去。

        这名单一出,沈万三登时汗如雨下,他自己都要想一下,才知道自己家里人的名字,许多不太亲近的孙子,他未必能记得清楚对方的名字。

        可人家说写就写,分明早就做好了准备。

        等到名单列出来之后,杨管事开始在名字背后写上数字。

        数字是最近朝廷推广的阿拉伯数字,沈万三倒是认得,因为这种数字方法,确实比汉字方便,也算是老朱推广最快见效的一种东西。

        五百两……

        三千两……

        五千两……

        十万两……

        杨管事写的数字,赫然是沈家每个人的买命钱。

        沈万三的手脚登时冰凉,这种赤裸裸的明码标价,是杨宪给与他的羞辱。

        他耐着性子将这些数字算了一遍,差点跌倒在地。

        七十七万三千五百两银子……

        这就是杨大人的胃口,他分明就是想将沈家生吞活剥。

        沈家就算再富有,这笔钱也不是他轻易能拿出来的……

        就算拿出来,沈家未来也必然元气大伤。

        可比起抄家灭族呢?

        他隐约明白,杨宪为什么迟迟没有动沈家,这分明是想要吃干抹净。

        “沈老爷,你有一个月的时间考虑……

        大人最多为您拖一个月的时间!”

        杨管事站起来,警告一句:

        “您可别想着去乱说话,这件事若有一丝半点传出去,你小心自己的身家性命……”

        杨管事说完,转身离开,沈万三一屁股坐在椅子上,想哭哭不出来。

        此时,有人通报,另有访客。

        等沈万三叫人进来,那人径自将那份单子带走了。

        这动作,让沈万三隐约升起一丝希望,至少还有人治杨宪一治。

        ……

        皇宫,朱元璋在半个时辰后,已经拿到了杨管事开出来的单子,上边每一个名字和名字背后的价钱,就是对他最赤裸裸的讽刺。

        杨宪是他一手提拔起来的,从他投靠自己开始,在自己身边从事文书工作,再到后来展现出外交方面的天赋,到后来在检校的出色表现……

        杨宪的能力,朱元璋是认可的,包括刘伯温也认可他的能力。

        只是老朱没想到,真把他提起来后,他竟然能搞出如此多的幺蛾子。

        德不配位!

        张异那首《中山狼》已经说得非常透彻。

        “朕是没想到呀,杨宪杨大人在搞钱这方面,可算是绝世奇才,朕看前朝那些官员,都没他能贪污……”

        朱元璋将单子递给朱标,朱标一看,脸色大变。

        七十七万两银子,杨宪是越来越飘了。

        新朝初立,货币奇缺。

        不说白银,就是民间流行的铜钱之类,也隐约有不够的趋势。

        这七十七万两白银,先不说本身的价值,沈万三能不能拿出来还未必可知。

        就算要拿出来,少不得要贱卖田产,产业……

        也就是说,杨宪让沈家这么一折腾,少说也要折腾掉沈家上百万两银子。

        太狠!

        朱标对杨宪这种做法的第一感觉,就是杨宪不给人留活路。

        他这种做法,太过猖狂。

        是得意忘形。

        “他也在检校待过,他就不怕父皇抄家?”

        “正因为他在检校待过,所以他不怕朕……”

        朱元璋冷着脸,嗤笑:

        “他太熟悉检校的运作方式,他也知道检校在地方上没有影响力!也知道如何避开检校的探查……

        只要能堵住从地方到京城的这条路,他杨宪就可以天衣无缝,吃掉江南富户们的财富!”

        朱标默然,朱元璋继续道:

        “海盗案至今,一共牵连江南富户九十七家,其中罚没田产、粮食、产业之类的东西,根据杨宪给朕的汇总,折合大约三百多万两银子……

        他杨宪一个人从沈万三这里,就拿走七十七万两银子,朕这还不算他收的其他买命钱。

        还不算,地方官员给朕抄家的时候,有没有贪墨一些……

        这些杂七杂八算起来,这些狗官赚得未必比朝廷少……”

        老朱的杀意越发浓重,他恨不得现在就将杨宪抓起来砍了。

        只是杨宪还有利用价值,他要让他站好最后一班岗。

        海盗案,还在有条不紊的推动。

        杨宪的权力之大,连李善长都要避其锋芒。

        朱元璋这几日也当没有看见杨宪的作为,这件事逐渐过去。

        几日后,早朝。

        商讨完其他事后,杨宪主动提起:

        “陛下,臣有事启奏!”

        “说……”

        朱元璋允许杨宪开口后,杨宪道:

        “关于前几日闹的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之事,臣觉得也该有个定论……

        正好道人刘渊然带着京城僧道的血书呈给皇上,微臣觉得应该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

        如今刘渊然就在宫外,请陛下恩准刘渊然进宫。”

        他说起这件事,朝中文武百官都愣了一下。

        因为海盗案突然爆发,浙东派发起的这场风波也偃旗息鼓。

        大家都心知肚明所谓的僧道纳税案是怎么回事,那些和尚道士纳税不纳税跟他们屁事?

        所谓指桑骂槐,莫过如是。

        那些僧道闹,是好事……

        闹起来他们才能浑水摸鱼。

        此时杨宪重提这件事,百官不明白他想做什么?

        但大家还是支持他让刘渊然进来的。

        那些和尚道士的火,也憋得差不多了,该让他们发出自己的声音,去影响皇帝的意志。

        所以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朱元璋身上,想要看看他怎么说?

        朱元璋对这件事心知肚明,他回答:

        “那就让人进来吧……”

        刘渊然这个年轻道士他有印象,有点神通,且也是个人才。

        在皇帝的心目中,刘渊然算是可用之人。

        他点头,同意了杨宪的主意。

        杨宪十分得意,太监去外边将刘渊然引入。

        刘渊然给皇帝献上京城名僧名道的血书,然后为佛道二门痛陈利害。

        朱元璋眯着眼睛听,却是没有发表意见。

        不过,刘渊然的表现,倒是赢得许多人好感。

        他没有把僧道和读书人对立起来,这明显是经过杨宪的提点后,他自己做出来的调节。

        但这些话落在朱元璋耳中,却是失望不已。

        张异惹出来的这场风波虽大,可着眼是为了华夏长治久安……

        而刘渊然的格局,终究还是小了些。

        他听完刘渊然的陈述,放下血书问:

        “朕问你,你可知这风波是如何引起?”

        “不知!”

        刘渊然卖了个傻,故作不知。

        朱元璋突然将这份血书,丢到刘渊然面前:

        “朕看你也是个人物,但眼界终究太浅,被人卖了都不知……”

        他说得粗鄙,但言下之意在场每个人都心知肚明。

        百官脸色煞白,这皇帝终究不同意他们提出来的意见吗?

        “下去吧……

        此事你威德不够,莫做无用功!”

        朱元璋没有为难刘渊然,却将他赶出奉天殿。

        满朝文武寂静,他们从皇帝的态度中,大概也明白朱元璋的想法。

        此时,有个官员站出来,主动提请皇帝改革,为僧道纳税。

        李善长出来附议,其他大臣无不认同。

        朱元璋道:

        “来人,去朝天宫,让张正常过来……”

        朝天宫中的张正常,本来就在安心“养病”。

        宫里一个旨意,他也懵逼了。

        等到王公公稍微提醒,他才明白是刘渊然惹出来的幺蛾子。

        他告了个罪,以要整理仪容为理由回到房里。

        张异去了清心观,并不曾在这里伺候,老张赶紧喊张宇初:

        “你把你弟弟给我留的那张纸拿出来!”

        “知道了,爹……”

        张宇初从自己经常看的一本书里找到一张纸条,上边是张异教他说的话,他带着纸条匆匆出门了。

        不多时,奉天殿,张正常装着一瘸一拐,进入奉天殿。

        老朱看他模样,一阵无语,这货的演技是越来越好了。

        张正常要跪下,朱元璋挥手:

        “得了,知道你有伤在身,免礼!

        张正常,朕问你一件事,你对于最近闹得沸沸扬扬的僧道纳税有什么看法?”

        一时间,奉天殿针落可闻。

        这场风波闹得这么久,老张作为道门领袖,主打就是一个躲。

        因为他的缘故,僧道二门闹了这么久也没有人出头。

        如今他已经躲无可躲了,其他人都用玩味的眼神看着他,看这家伙该如何应对皇帝?

        老张叹了一口气,道:

        “其实贫道也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陛下,从贫道的立场来看,自然是不希望僧道纳税?为此贫道还和宋濂理论了一番,被陛下责罚,这件丑事朝中诸位应该知道?”

        “嗯!”

        朱元璋尽量让自己面无表情,他知道老张接下来就要说什么话了。

        果然,张正常说:

        “后来臣思索这场风波,才明白宋濂宋大人为什么会矛头指向僧道,其实他求的就是公平二字!

        僧道有特权,身为圣人学生的士子们却无,这是非常不合理的事!

        宋大人求的是公平,贫道也愿意拥护这种公平!”

        老张一席话,说得在场的官员喜笑颜开。

        他们闹腾的目的,不是为了僧道纳税,而是为了一样的待遇。

        如果张正常帮士子说话,那自然是极好的。

        谁知道,老张跪下来说:

        “臣不忍陛下为难,所以臣请陛下为僧道纳税,平士子心中不忿!”

        李善长:???

        杨宪:???

        百官:???

        大哥,你这是闹哪样呢?

        让你跟咱们一起逼宫,你特娘的掀桌子不玩了?


  https://fozhidaoxs.cc/book/22936248/8806107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