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人在洪武,从天师到帝师 > 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

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


第405章  谁当宰相,老丈人见女婿

        洪武二年的那场刺杀,是朝廷中许多人心知肚明,皇帝却偏偏抹去的记忆。

        可不提,不等于皇帝已经忘记了这件事

        他两年他将观音奴放在清心观,打的也是同样的主意。

        抓老鼠,朱元璋有足够的耐心,将阴暗处的鱼一个个钓出来。

        “你弟弟他们随着年岁增长,迟早会去宫外生活,朕不把应天打扫得干净一些,若是几年前发生在朕身上的事情,发生在你们身上怎么办?

        用观音奴当钓饵,应该能钓上来一些鱼!

        从目前毛骧他们报告的情况来看,也锁定了一些人!”

        朱元璋轻描淡写的说着,洪武二年那场风波,他杀了不少人,其中有冤屈的,肯定也有不少漏网之鱼。

        只是经过那场风波,不管有没有漏网之鱼,那些人肯定也会藏得非常深了。

        老朱不可能打破规则,去冤杀百姓,可是并不妨碍他,用观音奴钓鱼。

        清心观,就是朱元璋选择的钓鱼场所。

        在城外,能给他们那些人留下一个念想,锦衣卫的森严防护,也是做给别人看的。

        每一个试图靠近清心观的人,都被追查。

        古人交通闭塞,百姓出行困难。

        老朱有心算无心的话,可以查到许多东西。

        一张网,在悄无声息地朝着许多人笼罩过去,但朱元璋觉得还不够,应该还有更多的老鼠,潜伏在黑暗中。

        他有耐心,但张异突然回来,打断了这个布局。

        是不是该停下来了?

        朱元璋自己也犹豫纠结。

        “陛下,如果现在收网,咱们也能抓到不少人!”

        毛骧看出朱元璋的犹豫,小心试探。

        “你先下去吧!”

        既然没有个答案,朱元璋先让毛骧下去,他在书房来回踱步。

        观音奴对于他而言,是个欣赏的女子,但没有王保保妹妹这个身份,也就那么回事。

        所以,要怎么处理这个女子,老朱自有自己的衡量。

        “朕让人去劝降王保保,又被打回来了?”

        朱元璋想起前阵子的一份密保,回头问朱标。

        “是的,父皇,齐王似乎并不曾将妹妹放在心上,无论是您想给二弟结亲,还是其他做法,都无法动摇他的心!”

        朱元璋笑道:

        “要看是真不动摇,还是假不动摇!

        但不管他内心怎么想,至少明面上,他不能有半点动摇!

        他的后方,可不如我大明齐心协力,只要他让皇帝怀疑了,他的下场就是家破人亡。”

        去年的北伐战争,越发证明了王保保的价值。

        朱元璋是真想招降此人,可是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他也不免气馁。

        如果不能招降的话,王保保这个人就是大明最大的障碍。

        怎么弄死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和招揽他一样重要。

        “他真不在乎自己的妹妹?

        那在清心观玩味绕圈子的老鼠是什么?”

        老朱突然回头,对朱标说:

        “那再给他一点刺激,你看如何?”

        朱标愣住,他不明白父皇口中的刺激,是什么意思?

        “清心观的事情朕就不管了?”

        “不管?”

        朱标:……

        朱元璋的意思,是让张异和观音奴同居清心观?

        这要是被朝廷中的官员知道了,那还不闹翻天了?

        张异可不是以前的张异,他是皇帝亲口册封的真人,名声也很重要的。

        至于观音奴本身,女子的名节,更是重要无比。

        如果名节有损,观音奴以后……

        “如果王保保不能为朕所用,观音奴不过就是朕的俘虏,一个俘虏,她要什么名声?

        朕高兴的话,赐给张异当奴婢就是了!

        且,如果你们说,让张异住进清心观,那些地下的老鼠,会不会被刺激到?”

        老朱展现出了政治家冷酷的一面,前边还想着让观音奴当自己的媳妇,后脚就弃之如履,将她身上最后的利用价值榨干!

        朱标默然。

        他早就不是五年前那个带着一点天真的迂腐的孩子,如果能利于大明,舍了观音奴的前程又何妨。

        亡国郡主而已。

        在他心中,如果父皇能够放弃招揽王保保,在朱标看来是好事。

        他并不认同父皇为了招揽王保保做出来的退让。

        “算了,先上朝!”

        朱元璋带着朱标上早朝。

        百官跪拜,老朱注意到,李善长起身不利。

        “李先生,你身体要是不适,可告假在家休息……”

        从洪武四年李善长得了一场大病开始,对方的身体一直不好。

        朱元璋赐给他一些大蒜素,算是压住了病情。

        可是两年,他的身体状态,却是每况愈下。

        尤其是上次老朱把李善长拉去种田之后,尤其如此。

        “国事为重!”

        李善长低下身子,表示自己没事。

        但他马上,剧烈咳嗽起来。

        “来人,给李相赐座!”

        朱元璋大喊一声,让太监搬过来一把椅子,让李善长坐下。

        百官的目光,落在李善长身上,满是羡慕。

        能够让朱元璋如此重视的人,整个朝廷没有几个。

        徐达,李善长,常遇春……

        似乎除了他们三个,其他人也没有了。

        可是,李善长坐在座位上,虽然表面上感动,但他的心也逐渐寒下来。

        他不想在朱元璋面前表现得如此软弱,可身体不由人。

        李善长回头看了胡惟庸一眼,胡惟庸低下头。

        朝会按照管理,有条不紊的进行。

        朱元璋退朝之后,还特意嘱咐李善长注意身体。

        李善长感激涕零,直呼不负圣恩,回头,胡惟庸走过来,接过皇帝的手,搀扶李善长,前往中书省。

        “本相的身体,不允许本相在朝堂上太久了!

        就算本相不想走,皇帝也未必没有替他想法!

        所以,本相要推动一把,赶紧将你提上去……”

        李善长一边走着,一边对胡惟庸说道。

        “你的能力不错,陛下也很欣赏你!

        只是,汪广洋那边,比你更有优势!

        你记住一件事,夹紧尾巴做人,最近别惹出什么事,尤其是陛下不高兴的事!”

        “是,李相!

        李相提携之恩,学生没齿难忘……”

        “你记得照顾下我那个傻弟弟就是……”

        停住脚步,李善长望向奉天殿,他很不舍,自己为位极人臣,不过短短五年。

        他并不想在此时放弃自己的权柄,可惜造化弄人,他不得不退了。

        可就算要退,他也必须把他的接班人推上去才行。

        “你一人主持中书省,不配!”

        李善长道:

        “和汪广洋一起入朝为相,已经是本相能给你争取的最好结果,你记得杨宪的教训,低调点!

        <div  class="contentadv">        等到你站稳脚跟,获取陛下的信任,再做你先做的事,首先本相警告你一件事……”

        李善长十分郑重地看着胡惟庸:

        “不要去招惹龙虎山,任何可能惹陛下不高兴的事,都不要去做!”

        “学生谨记!”

        ……

        “李先生,做不久了!”

        另外一边,皇帝把徐达叫进宫里,随口聊到李善长。

        “他这身体状态,哪怕朕给他找最好的御医,也养不住……

        李先生为国家,可是心力交瘁呀!”

        “是啊!”

        徐达点头,从今日李善长的身体状态来看,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工作。

        “可如果李先生不在了,谁来主持中书省?

        徐达,有你兴趣?”

        朱元璋回头询问徐达,他是当过中书省右相的,如果再次进入中书省,也算合情合理。

        可是徐达摇头拒绝。

        他本质上是武将,明初朱元璋将一批武将功臣安排进中书省,有它历史的原因。

        一来是明朝初建国,很多东西都在国都阶段,老朱任人唯亲很正常。

        二来,曾经的中书省,军政都抓,大都督府这个最高军事机构,也在中书省节制之下,徐达当那个右相,也算是有事可做。

        可如今文武分治,中书省已经是一个纯粹的行政机构,管的就是帝国的内政。

        再让他来当,也不合适。

        徐达摇头:

        “陛下,臣不行,臣终究是武将,无法胜任!”

        “那你认为,谁比较适合?”

        朱元璋将问题丢给徐达,徐达苦笑。

        这种得罪人的问题,可不好回答。

        “陛下,您这是为难臣了,臣一直在前线作战,这五六年时间,能待在应天的时间,半年都没有!

        让臣举荐大臣,一来也不客观,二来臣也确实不知道……”

        他小心翼翼的样子,让朱元璋十分满意。

        徐达就是这点好,知进退,明分寸。

        他不会因为战功赫赫,而生骄纵之气,这点以前朱元璋看不出来,可等到大明王朝已经走过五六年,他越发觉得徐达难得。

        就从第二次北伐战争来看,徐达确实因为骄傲,导致中路军折戟岭北,但后来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之后,却能放下主帅的面子,主动给东路军和西路军制造机会。

        班师回朝之后。

        皇帝本不准备封赏,他主动为冯胜和李文忠求赏赐。

        这点可以看出,徐达的气度。

        而朱元璋之所以不想封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国公冯胜,在路上有贪墨的行为,让他震怒。

        挟大功而归,老朱不好处置。

        只能不封不赏,顺便带上李文忠。

        但徐达还是劝说皇帝,不赏,不足以安人心,朱元璋捏着鼻子给了冯胜封赏。

        “朕让你说你就说,这里就咱们两个人,你说错也没关系……”

        老朱非要逼着徐达表个态,徐达低头沉思了一会,说:

        “那臣还是举荐汪广洋,他是陛下的老下属,也是功勋之一,在过去他也给陛下立下赫赫功劳,虽然因为懒政被陛下流放!

        但臣跟遇春有过书信往来,他说在浙江,汪广洋做得还不错。

        陛下可再将他回中书省,他应该能胜任宰相的位置!”

        “那你看,胡惟庸如何?李善长跟我推荐了好几次,让胡惟庸上位!”

        胡惟庸?

        朱元璋提名此人,徐达陷入沉思,他对胡惟庸并不算熟悉。

        此人虽然也是早早跟着朱元璋,但并不曾被徐达注意。

        大明立朝之后,胡惟庸在李善长的提携下,倒是一路高升。

        徐达想了一下说:

        “陛下,臣并不了解胡惟庸,不过能让李善长李相举荐的人,想来能力当然不差!”

        李善长他了解,虽然胸怀不广,可是能力是有的。

        他此时举荐胡惟庸,那胡惟庸必然是他的接班人,一般的人,接不住李善长的班,胡惟庸的威望也不够。

        徐达在聊到这个人的时候,肯定还是要客气一点。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胡惟庸就是他们淮西一脉留在朝中的未来文官领袖。

        徐达虽然不站队,可他的出身,天然让他站在淮西人这一边。

        “胡惟庸的能力,朕还是认可的,此人在中书左丞的位置上,兢兢业业,好几件事都办得很漂亮!

        朕在他和汪广洋两个人上,考虑了许久……”

        “陛下,中书省有两个宰相之位……”

        徐达小声提醒朱元璋。

        中书省虽然有左右二相,但从开国以来,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李善长一人说了算。

        真正有双相的日子,反而不多。

        如今李善长退休的话,中书省一人独大的日子就过去了。

        两个宰相,也方便朱元璋制衡。

        “你说的也是……”

        朱元璋低头沉思,先将此事放在一边。

        “对了,你未来的女婿,已经回京城了,你可知晓?”

        皇帝略带戏谑,给徐达整得有点无语了。

        什么叫他未来女婿,说得好像徐家丫头非张异不嫁一样?

        不过想到闺女整天穿着道袍,诵念妖王经的模样,徐达也害怕……

        这姑娘会不会哪天就出家了?

        摊上这么一个丫头,是个老父亲都糟心。

        “去见见他吧,朕有些事也想通过你问问……”

        朱元璋将张异昨天做过的事告诉徐达,徐达脸色一阵青一阵红,娘的……

        这家伙回来就非礼了前朝郡主?

        不过朱元璋对观音奴微妙的变化,徐达是乐见的。

        他拉拢王保保的行为,未必只有常遇春看不过眼。

        常遇春性子急,所以直接问出口,可有很多人虽然不满,却将想法放在心里。

        徐达若有所思,既然如此,那就去见见张异吧。

        他对于皇帝背后这位绝世高人,心中向往不已。

        从皇帝哪里领了任务,他也出宫去了。

        因为朝中没有职务,也被解了兵权,他直接回家。

        刚进后院,他就听到有人诵念药王经的声音,声音轻灵动听,不用想一定是自己家丫头的。

        “他回来了!”

        徐家丫头在后院,有个小小的经堂。

        徐达走进去,开门见山。


  https://fozhidaoxs.cc/book/22936248/86557395.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