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笑看中年 > 第两百一十八章 工作创新

第两百一十八章 工作创新


    陈材提拔后,一直在思考工作该怎么创新。

  创新这个东西,做得好就叫创新;做得不好,就叫自砸招牌。



  所以,创新有风险,实施需谨慎。

  为此,陈材专门召开分管部门负责人会议,听听大家的意见,也算是集思广益,头脑风暴吧。

  分管部门的刘处对创新有些保守,“陈主任,我个人觉得吧,创新的确是好事,可以获得‘眼球经济效益’和‘个人业绩突出效益’。不过呢,眼下,疫情在全世界范围尚未结束,我建议我们还是稳妥保守为好,创新,还是要等待时机。”

  罗处一向跟刘处针尖对麦芒,处处针锋相对,当然反着来了,“陈主任,我不赞同刘处说法。创新,任何时候都能推进。我看,不是时机未到,而是某些人骨子里保守思想作祟。”

  刘处听了,黑着一张脸,本想反驳,但想着,“如果会上公然反驳,显得自己小家子气。罢了,由他嚣张去吧,另找机会收拾他。”

  这机关里的人就是这样。

  明面里,你好我好大家好,表面一团和气。

  背地里呢,各种拉帮结派,穿小鞋、告阴状、无中生有、背后诋毁,大家各种各样的本事大了去了。

  下属熊处是个中庸派,看刘处和罗处两人似乎有互相抬扛的倾向,笑着和稀泥,“刘处,你的话不无道理,创新的确有风险,不能急躁冒进,得好好超前谋划。罗处,你的观点呢,我也赞同,创新的思维和想法咱们不能丢,丢了,就是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这样也肯定是不行的。所以,我非常赞同陈主任今天召开的这个会议,目的就是听取大家的意见,汇集创新的思路和点子,为我们下一步创新,打好初步基础。”

  中庸派老好人熊处说了半天,基本相当于说了一堆废话,既没同意创新,也没反对创新。总之,奉行谁都不得罪原则,把发言的刘处、罗处各自吹捧一番,顺带,给自己的顶头上司陈材拍了个‘响马屁’。

  你还别说,机关里这样的人还不少。

  做个老好人,谁也不得罪,工作过得去,领导要干啥就干啥,自己没什么思路和想法,一切,围绕领导的意思转。

  你说他工作突出吧,不可能,就是按部就班、朝九晚五,工作应付得过去。

  你说他工作不突出吧,好象也不对,毕竟,人家工作都按时完成了,没有拖拉、没有延误,无过就是功。

  蔡处一向工作大胆,思路超前,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像机关的一些“官油子”,说话给你七弯八绕绕半天,还没说到点子上,尽打“马虎眼”去了。

  蔡处看不过眼,果断发言,“陈主任,我赞成创新。我觉得目前的重点,就是如何将我们的工作,和老百姓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真正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我个人有个想法,咱们可以搞个‘五项民生工程’:民生直通车,我们定期将民生直通车开进社区,将群众的呼声直达责任单位;民生微实事,收集老百姓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建立台帐,跟踪督办;民生问题大家谈广场,定期在居民群众比较集中的社区,设立民生问题大家谈广场,让大家畅所欲言,相关责任单位现场回应群众关切,并稍后跟进解决;惠民工程,比如建立公园、图书馆、公共健身场馆等,听取群众意见后,有条件推进;民生责任墙,我们将所有需要解决的民生问题张榜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陈材听后,觉得蔡处还是提了一些想法,不过,陈材觉得,“这些想法各地都在做,也在推进,我们也做,不是跟风吗?”

  所以,陈材问蔡处,“蔡处,你这些点子确实都是帮助解决老百姓问题的,但是,目前各地都在推进,我们也学着人家做,会不会有炒现饭的嫌疑?”

  “陈主任,没错,这些点子各地都在用不同形式实施。不过,我个人认为,重在实施效果。如果我们能在实施效果上下功夫,的确能做出一番成绩的。”

  陈材点了点头,继续转向其他人,“大家继续发言吧,有什么说什么,别有所顾忌。”

  江处是个新提拔起来的处长,80后,也有一些个人的思考,“陈主任,我个人赞同您的创新意见。没错,我们的确需要多创新,我个人有个想法,既然要创新,我们能不能搞一个公开的创新技能大赛,然后,从参赛者中挑出最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创新想法,进行产业孵化。这样,我们就能将创新的点子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您看,这样操作行不行?”

  陈材听了,眼前一亮,“没错,这个想法好。从社会上公开征集创新思路,找到合适的想法,加以孵化。不错,这个想法好。”

  想至此,陈材不觉表扬江处,“江处,你这个建议值得考虑。”

  老处长林处其实一向都有自己的想法,不过,机关竞争太激烈,容易枪打出头鸟,所以,他一向很善于藏拙。

  这回,他没打算藏拙,而是打算“亮相”。

  林处再三斟酌后提出,“陈主任,我觉得蔡处提出的思路,很值得采纳。现在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社会,光靠我们机关内部的这些人,很难产出什么真正的创新想法。还不如,向全社会公开征集,直接找到成熟的创新思路,我们提供资金进行扶持,这应该是最可靠的办法。”

  林处说到了点子上,长期机关生活的人,基本都是机关的思路、机关的套路,要想从中找出真正的好点子,难度比较大。

  俗话说,真正的高手在民间。

  陈材问了问大家的意见,“大家说说,还有什么好想法,我们共同研究。”

  最终的结果,大家都同意蔡处的意见,还是向社会公开征集,然后资金扶持孵化。

  “好,既然大家都同意蔡处的意见,我个人也同意。这样,蔡处,这个想法是你提出来的,就由你来牵头,组织这次全社会公开征集创新思路的活动。活动结束后,我们再来商讨下一步措施。”

  散会后,陈材回到办公室,蔡处随之跟进来。

  “陈主任,您刚才说,本次活动由我们部门牵头,不过,我们部门人手有限,手头各自的工作也挺多。您看要不要这样,我们出点资金,将此事全权委托社会组织具体承办。”

  “这么大的事,委托社会组织,靠谱吗?”

  “靠谱,绝对靠谱。您还不知道吧,现在政府很多工作,都开始外包给社会组织具体承办实施了,大家把这个叫做外包业务。”

  “这样吧,你先去筛选几家符合资质的社会组织,咱们再会上集体商议决定。这个事情比较大,社会组织的资质一定要过硬。”

  “没问题,我这就叫几个社会组织拿出具体方案,然后拿来给您过目,定好两三家,再上会讨论,您看怎么样?”

  “行,就这么办吧。”

  蔡处前脚刚踏出门,陈材电话响了,一看,是老婆李梓琪的电话。

  “老公,你快看,我都成网红教师啦,现在网络上,火得一塌糊涂。”

  “网红,老婆,你不是一直学校授课,怎么突然之间,成网红了呢?”

  “嗨,说来有意思。我的学生建议,老师,您讲课这么受欢迎,干嘛不把上课的内容拍成视频,上传到网络,让大家都一睹您的风采呢。我刚开始还比较犹豫,架不住学生再三央求,后来就同意试试。”

  “怎么,还真试成功了?”

  “没有,刚开始,班上几个会视频拍摄、剪辑的学生上传网络后,反响平平。后来,学生们加大宣传力度,在他们各自所在的社群里大力宣传推广,这不,我就这样被学生宣传成了网红教师。”

  “老婆,你可是咱家第一个网络大红人啦,可喜可贺。怎么样,今天晚上,咱们外面庆祝去?”

  “行啊。老公,你是不知道,人怕出名猪怕壮。我这一红,什么好事都找上门来了。先是有广告公司要跟我谈广告合作,接着又有公司提出,要对我进行全方位包装推广,争取火上加火。而且,他们还说了,视频一旦达到一定点击量,我是有提成收益的。老公,你说,我是不是要发财了?”

  “老婆,我可提醒你,网络是柄双刃剑。你这一红,名利自然双收不假,不过,恐怕,你的隐私也不保了。以后,说不定网民会掘地三尺挖你的祖宗十八代,什么孩子在哪里上学,老公是干什么的?甚至,你爸妈贪污受贿入狱的事情,也可能被再度挖出来。所以,你可要想清楚了,一旦红了,能不能承受红之后的隐私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这个我倒没想那么远。老公,网络真有那么恐怖吗?”

  “我觉得是这样。网络,想把你捧红的时候,你就能大红大紫;想把你搞臭的时候,可以一夜之间,让你遗臭万年。这,就是网络的发达和暴力之处。”

  “如果这样,我还得考虑考虑,要不要过度包装,最终死于网络暴力之手了。”

  “没错,网络,还是要慎重。不过,还是恭喜你,说明你讲课确实有水平,才能在网络火起来啊。”

  挂了电话,陈材突然打了个寒噤,“如果老婆真的在网络上火起来,网民又把岳父岳母贪污受贿入狱的事情挖出来炒作,会不会对自己的仕途再次造成第二次打击呢?”

  想到此,陈材不禁不寒而栗。

  未完待续。

  


  https://fozhidaoxs.cc/book/17812/64623506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