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儒神在上 > 第49章 陈昊阳

第49章 陈昊阳


东方逸说道,“话虽这样说,但是三年前余杭县的县试可不简单,别忘记,三年前道圣的弟子赵宣武也在余杭县参加了县试,陈昊阳押后三年参加县试,估计也想要避开此人!”。

        苏毅心中不由微微一动。

        这个赵宣武可是千年难出的人才啊,此人两岁便可以背诵论语,三岁成诗,四岁便可以写出县试水平的策论文章,六岁的时候,所写的咏鹅诗登上了大武周刊,十岁之时所写的咏雪诗登上了圣刊。

        他天生早慧,所以被道圣收为弟子。

        三年前县试,力压所有考生,以十二岁的年纪,考中第一名。

        接着在院试之中又考中了第一名。

        府试之中还是第一名。

        乡试同样是第一名。

        此人十二岁,便连中四元,他的名声,就此鉴定下来。

        巨大的名声,为他带来了无数的声望,此人在会试之前,才气灌顶,自身的才起达到了进士级别。

        会试之时,排名第五。

        殿试的时候,所写文章,让当时主持殿试的文圣都惊叹不已,最终点其为第三名,也就是探花。

        这一年,这个赵宣武才十三岁而已。

        别人十三岁的时候,还在读四书五经,浅学六艺呢,人家都连中四元,接着又考中探花。

        或许这就是神童吧。

        陈昊阳自喻才学过人,但是,碰上赵宣武这种比他还要妖孽的神童,他心里也有些发怯。

        或许这才是他押后三年参加县试的原因。

        陈昊阳,难道不想考中案首吗?

        他当然也想。

        陈昊阳甚至觉得,他沉淀三年。

        最起码也能够达到“连中四元”,如果会试之时运气好,说不定就是连中五元。

        如此一来可就超越赵宣武了。

        至于最后的殿试。

        到时候圣人会亲自出现,当场出题。

        大家的机会都是均等的。

        说不定可以夺取状元。

        完成史无前例的连中六元呢?

        在人族科举历史上,可还没有人能够连中六元。

        ……

        当然,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不是会实现,一切就不好说了。

        远处传来了骚动声。

        苏毅等人的目光也被吸引了过去。

        大家便看到,一名看着十分年轻,英俊的书生走了出来,许多人都朝着那书生走去。

        包括苏毅之前见过的陈平此人,也走向了出来的书生。

        那书生的一双眼睛狭长。

        虽然年纪轻轻,但是却给人一种心思阴沉的感觉。

        “哈哈哈哈,这一次颜策兄弟必定能够中案首,我等先在此恭贺颜策兄了!”。

        一名秀才笑着说道。

        许多人都上前恭贺,这些人基本上都是余杭的贵勋世家子弟。

        “诸位千万别这样说,考官们毕竟还未曾批改试卷,结果如何不太好说!”。陈昊阳微微一笑,随即谦虚的说道。

        从他的表情与神态上面来看,对于此次的县试,他还是极其自信的。

        陈平说道,“我们已经在百花楼之中定下了包厢,连考三日,咱们去放松一下吧!”。

        “也好!”。陈昊阳点点头说道。

        一行人朝着百花楼的方向走去,陈平看到了远处的苏毅,低声在陈昊阳身边说了几句话,陈昊阳转头看向了苏毅。

        陈平神色阴沉的说道,“可惜,没有能够顺利打压此子,这种寒门子弟崛起,于我等而言可没有什么好处!”。

        陈昊阳笑着说道,“堂兄何必为此忧虑?区区寒门子弟,就算会做几首诗,又能如何?科举考试,要考综合卷,诗赋卷,经义卷,还有策论卷,就算此子诗才惊人,可是他这种寒门子弟,能读几本大儒著作?能读几本孤本圣经?或许一本都读不到,或许只能读一二本”。

        “前面两科倒还好说,他的见识,经历,所读的书籍,对他都是巨大的制约,我们的起点天生比这种人高,眼界天生比这种人远,所以,经义,策论于我们而言不算什么,但是像苏毅这种人能写好经义,策论吗?这种人,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而已”。

        “昙花一现?好词好词”。陈平不由拍了拍手。

        其余的贵勋子弟,也连连点头。

        这群人未曾天停留,有说有笑的离开了。

        苏毅等人也快速离开,他们来到了楼外楼小聚。

        大家也知道苏毅考了三天时间,颇为疲惫,所以没有待太长时间,宴会便散去了。

        ……

        此次余杭县考生批改试卷的一共有五位考官。

        主考官乃是唐叔同。

        四位副考官都是余杭县文院的教谕,一人叫做陈凯之,一人叫做汪荃,一人叫做罗铭,一人叫做刘葛州。

        阅卷工作一直按部就班进行着。

        “咦,这书法写的好!”。这时候,罗铭吃惊的说道。

        他的话,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力。

        众人纷纷走了过去观望。

        便看到这种书法,瘦直挺拔,横画收笔带钩,竖划收笔带点,撇如匕首,捺如切刀,竖钩细长;有些联笔字象游丝行空,已近行书。

        “从未见过这种字体,写的确实好看,不知道这书生师承哪位书法大家?”。汪荃不由动容的说道。

        历史上,有几位半圣级别的人物,都是以书法入道,成就半圣。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书圣王羲之。

        就是以书法入道,成就亚圣。

        而他的儿子王献之,则是叫做“小书圣”。

        同样也是以书法入道,成就了半圣。

        一门父子双圣人,这也算是千古佳话了。

        现如今。

        王羲之,王献之的书法,依然是无数读书人临摹的书法。

        流传极广。

        “字体道。

        他开始审阅第一卷三十道题。

        “三十道题竟然全对!”。刘葛州吃惊的说道。

        “什么?全对?最后一道题也对了?”。就连主考官唐叔同都露出了不敢置信的表情。

        《韶》的作者是谁这道题目,他们这些考官最开始知道的时候,也讨论了很长时间。

        引据各种古籍来推断《韶》到底是谁所做。

        可是他们商讨之后的答案,与正确答案对比了一下,发现依然是错的。

        可见这道题,到底多难。

        如今,一名连文位都没有的学子竟然推测出来了《韶》的作者。

        这些考官,怎能不惊?


  https://fozhidaoxs.cc/book/17168/86639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