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世有弦月 > 第四百零九章: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十四)

第四百零九章: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十四)


副将见秦文谨大步离去,连忙跟上。

        还跟着背后嘀咕“哪国打仗不是拼个你死我活的,见下又非祖辈时代,兵不血刃。谁还会乖乖等着挨宰啊。”

        听见嘀咕声的秦文谨,暗道这事,还说不定呢。

        遥望残阳如血,余光打在秦文谨的面上,交织纠缠,似要融合在一起。

        赵士兵败的消息不胫而走,不止长平附近的城池知晓,就连远在郢都的赵王盍同样得知了,闻听消息的赵王盍,将手中的爵鼎,投掷在地,咕噜滚在了报信人的脚边。

        来人额际上布满豆大的汗,却不敢伸手去擦拭。稽首在地,大气亦不敢出。

        赵王盍问道“那廉颇平日里教你们吹得上了天,那般能耐,怎的到了秦军手中,一而再再二三的败下阵来?”

        稽首在地的人,只是一个传送军报的兵卒,如何能知晓秦赵双方交战,究竟是何等模样?更别提廉颇用兵如何。

        即便私下里,诸位兄弟平日对廉颇多有推崇,此时在盛怒的赵王跟前,那是一个字也不能提的。此时只能趴在政事厅的地上,承受赵王盍的怒火。

        半晌也得不了一个回话,赵王盍挥退送信的兵卒。

        又召来朝中诸臣,欲商议一个抗秦之策来。

        赵王盍不信他的赵兵如此不堪一击,在上党兵败便罢了,长平乃是赵兵熟悉的地方,仍旧败了,这定是领军之人的问题。

        不过这只是赵王盍心中的想法,他亦深知,在没有对策之前,不可贸然说出口,否则容易动摇军心。

        将朝中臣子来回看遍,赵王盍这才觉出不对来。他问道“诸卿有谁可知,上大夫与丞相何在?”

        朝臣的脑子一时之间还转不过来,瞧见空出来的位置时,方才想起来,赵国久病的上大夫蔺相如,还有时常不在朝的丞相苏季。

        今日王怎么的想起了他二人来,这二人每遇大事,王必寻他们相商,莫非是近来赵军接连失利一事?

        不过为了证明上他们的消息,不可能比赵王还要灵通。

        是以,有臣子佯作不知的回道“王,上大夫近年缠绵病榻,时而清醒时而昏迷;丞相大人远在楚国,未有归期。近日寻他二人,只怕是短时间内,无法得到回音。”

        赵王盍心下不悦,这些个人,不需要之时,个个显着一身的神通,需要的时候,不是病着,便是寻不着人。

        年轻的赵王盍,已经学会了隐藏心思,面上如同无波的古井。他仿佛极为随意的,将秦国赵国战了两场皆败走,廉颇率大军据守的消息,扔在了朝堂上。

        隐有猜测的朝臣,以及早早便通过小道收到消息的朝臣,还有本就无知的朝臣,皆被赵王盍给之言惊得魂不附体。

        众朝臣一齐沉默,不发一言。

        赵王盍问道“诸卿,可有谁可解此困局?”

        有那与廉颇交好之人,出列道“王,廉颇将军如今据守,当是最好的选择,时日长久,秦军便可不战而退。”

        说得倒是极有道理,不过也有与廉颇交恶之人,同样出列,质问道“王,此言不可取。不战而退,听着倒是不错,可谁又能保证,秦军究竟几时能退?

        秦军能长时间的集结兵力耗在长平,我赵国难道还要陪着吗?焉知他国不会在此时趁虚而入,最要紧的是,廉颇将军如今年事已高,而秦军领将之人,乃是秦文谨,正值壮年。”

        赵王盍对于两的话,皆不置可否。

        先前出言那人,又道“秦军能耗几时,长平在赵国境地,粮草辎重随时可取,而秦军却要远道运来。这中间的耗损不计其数。秦军还能与我赵国耗上几年不成?”

        反驳的那人,也道“哼,正值荒岁,赵国国中本就不丰盈。若是秦军当真与我赵国耗上几年,敢问赵国又能撑住多久?

        如今应当考虑的是,如何能快速的教秦军退去,死守在赵国长平,总归是一件坏事。不知王意下如何?”

        赵王盍竟然附和般,点了点头,他转而问道“不知诸位寻秦文谨的两位孩子,可有下落了?”失踪近一载的蒙恬、蒙毅,至今寻不见人。

        之前寻找两个孩子,虽是众朝臣皆知之事,不过都只是在私下,如今摆在了明里,诸臣明白,这是赵王盍决意与秦国相抗衡了。

        负责寻找蒙恬、蒙毅的臣子,煞白着脸走了出来,道“王,自那两个孩子走失之后,再没人见过他人的踪影,无处可寻。”

        赵王盍勃然大怒,道“秦军来犯,诸位无人可敌便罢了,也拿不出个甚主意来,如今竟是连个人都寻不到。你们是想告诉本王,赵国当亡吗?”

        气急之中的赵王盍‘口不择言’,朝臣齐齐稽首长跪,不复争辩。

        赵王盍同样不发一言,两厢对峙。

        过了许久,方才有一人抬眼,他道“王,此事不急于一时也。廉颇将军年岁虽大了些,不复早年的冲劲,可是守城绰绰有余。在这其间,赵国可谋而后动也。”

        早已六神无主的臣子,此时也跟着附和道“臣以为,此话言之有理。”

        先前分作两派,争论不休的臣子,在此时亦跟着说道“臣附议。”

        “臣附议。”

        自那日之后,长平的战报,便每日一报加急送至郢都。赵国朝堂一派繁忙。

        有成日在赵王盍跟前出主意者,还有脚不沾地,城中城外来回奔跑,寻找失踪的蒙恬、蒙毅,互不侵扰。

        每每收到消息的赵王盍,心中的郁气,亦跟着一日高涨过一日。

        想他赵国先君赵武灵王,何等的竟气风发,不也折在了他的手中,且赵武灵王时期,秦国可不敢如此逼迫。

        心中自认为远超自家君父的赵王盍,心中的想法亦在悄悄的产生变化。

        直到某一日,赵王盍收到一则消息。

        反观之,对垒的两军,赵王盍亦拿定了主意。是时候结束这场,明眼可见的虚耗之战了。

        只不过久不经战场的赵王盍,不会明白,有些事,一旦下了决定之后,便如覆水一般难以收回。

        。


  https://fozhidaoxs.cc/book/17/617318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