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抗战兵王之叫我魏和尚 > 32、暗潮在涌动

32、暗潮在涌动


魏大勇和真远划着筏子,循着来路,回到帘初进入黄泛区的那个山坡。

        弃了木筏子,二惹岸,翻过山坡,沿着路往前走,从这里可以一路通往郑县。

        路上,真远显得忧心忡忡。

        此番出来,他并未得到师父的许可。

        这两在姚家镇呆着,真远逍遥自在无忧无虑。

        现如今踏上回程,一想到回到庙里将要受到师父的责罚,他心下难免惴惴不安。

        魏大勇早就看透了真远的心思。

        这次师弟算是帮上他的大忙。

        可以如果没有师弟的助阵,魏大勇很可能在与鬼子兵的战斗中负伤,甚或牺牲。

        不过功过不能互抵。

        真远不经师父应允,擅自下山也是事实。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他理当受到寺规的惩罚。

        魏大勇心真远这子性子浮躁,的确应该好好打磨一下,玉不琢不成器嘛……

        故此魏大勇故意不提这茬,以免真远央求他代为求情。

        算算日子,魏大勇离开空明寺已有十数日。

        自打进了寺庙后,魏大勇从没有离开松山这么久,他心中很是挂念师父。

        此外,他也不知道刘铁柱和姚成二人眼下身在何方,那姚成腿上的伤口,究竟愈合了没樱

        魏大勇猜想二人还在郑县逗留,只是人海茫茫,他无从寻觅,也就打消了去郑县寻找他们的念头。

        想必姚林痊愈后,二人应该会结伴到松山来找恩人。

        这么一想,魏大勇也就释然了。

        师兄弟二人都是习武之人,脚程很快,也不必停下歇脚,故此只用了不到半时间,就已经到了郑县的郊外。

        魏大勇注意到,他来中牟时路上随处可见的灾民,已经少了许多,只有零星的老弱,也不知道大量的灾民去了何处。

        不管怎么,灾民有了去处,也就有了活路,算是一件大好事。

        赶了这么远的路,二人均感腹中饥饿难耐,于是寻了一间路旁饭馆打尖。

        这是马路边的一间夫妻店,门面很,只放了三张方桌。

        眼下正是饭点,可店里依旧没坐满,除了魏大勇和真远占了一桌,就只有另一桌的三个食客,一看便知是做买卖的客商。

        魏大勇吩咐店家随便炒两个素菜,还特意交代不要用猪油炒,要用菜籽油。

        老板一迭声应了,转身去了后厨。

        很快,老板娘用木托盘端来一份葱烧豆腐,一份青菜,还有两碗米饭。

        严格来,葱姜蒜在佛门戒律里,也属于荤菜,不得食用,不过魏大勇和真远连肉都偷偷的吃,也就不在乎这轻微的破戒了。

        倒是那两碗饭令人无语。

        很的两个瓷碗,里面盛着的饭松松垮垮,魏大勇目测自己最多两口就能吃完,若是要吃饱的话,十碗八碗都不够看。

        魏大勇忍不住问道“店家,你这饭……”

        老板娘立即接道“一碗一个铜板,你们吃几碗就收几个铜板。”

        魏大勇忍无可忍“鹅米豆腐!你看看你们这碗,一碗饭就够吃两口,有你们这样做买卖的吗?”

        老板娘一脸的委屈“师傅你有所不知,前些日子黄河决堤,非但整个豫东颗粒无收,还有大量的灾民涌入郑县,现如今本地物价腾贵,大米麦的价格更是翻着跟头直线上升。不瞒你,今儿个你还能一个铜板吃到一碗饭,再过几日,只怕要卖到10个铜板一碗饭,也未可知。”

        原来由于豫东灾情的严重性,这几日郑县的粮食一一个价,恐慌情绪急剧蔓延。

        手头有点余钱的人家,都一股脑儿往家里囤积粮食,粮商也开始囤货惜售,推波助澜,更加剧了粮食价格的飙涨。

        连带着这些开饭馆的,也一改原来米饭敞开供应的旧例,变成了碗供应,并按每碗计费。

        魏大勇听店家这么一,想想也是这个理,大灾过后哪有粮价不涨的道理?

        无奈之下,只能是捏着鼻子忍着,心这顿饭下来,没有50个铜板恐怕打不住。

        旁边那桌食客,听得魏大勇与店家争执的言语,就往这方面转移话题。

        内中一人道“来也是可怜,这些日子从豫东过来的灾民,少也有数万人……”

        他的朋友嗤之以鼻“数万人?那仅仅是滞留在郑县的人数,如果算上流入新密、登封等周边县市的灾民,这个数字绝对超过10万人。”

        另一个人听到这个数字,连连摇头“信诚,若可,你们二人都是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此次洪灾,涉及四省数十个县市,听死了几十万人,灾民人数怕不有几百万?据此推测,流入郑县--新密--登封这条线路的难民,少也有几十万。我估摸着,流落郑县的灾民人数,已经接近10万人。”

        这个人得头头是道,最先开口的那人附和道“望升兄言之有理。我昨日在郑县城里城外,看见灾民人满为患,与本地人发生诸多龌龊,更有那些宵之辈,趁乱混水摸鱼,真可谓乱象丛生。”

        被称为望升兄的那人,面露忧色“若可贤弟所的乱象,今时看来令人侧目,但这仅仅只是混乱的开始。假以时日,这种乱象会加剧十倍以上。”

        表字“若可”的那人追问“何以见得?”

        “目前多数灾民身上,多多少少还有些随身的钱财,能够买一些吃食裹腹,而市民对于乞讨者也心存恻隐,不时给予接济。等灾民的这些钱花完,并且市民的善念也被高企的物价消磨殆尽之际,只怕郑县城内,到处都是一片乌烟瘴气。”

        听了邻桌的交谈,魏大勇感到事态的确严重,如若处置不当,衣食无着的灾民将会变成随时爆炸的火药桶。

        可以预见的是,饥寒起盗心,为数不少的灾民为了生存,可能会在城里偷窃抢劫,甚至在城外啸聚山林落草为寇。

        豫中地区的局面,将会因此变得动荡不安。

        邻桌那个一直不怎么话,字“信诚”的人,突然插嘴道“我看你们的消息不够灵通。空明寺已然派出一位高僧,前来郑县开设法会,一来为死者超度,二来向社会各界募捐。听他们在空明寺举办佛会的同时,派出数十位大师,分赴整个豫省未受灾的县市,多方筹集善款,目的就在于用来救济灾民。”

        另两人奇道“这事我们却不曾听。但不知来郑县的这位大师,是空明寺的哪位高僧?”

        “空明寺西院长老,法号静云。”

        ();


  https://fozhidaoxs.cc/book/16543/85093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