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农女清清 > 第三十九章 办年货

第三十九章 办年货


不一会,牛车便来了。

        大家不约而同的坐上了牛车。

        凑巧,牛朗就坐在了林小梅的对面。

        “小梅,嫂子,你们也去赶集呀?”牛朗笑着招呼道。

        “嗯!”林小梅红着脸点点头。

        “牛朗,你也去赶集呀!”胡小英回应道。

        “嗯,是的。”

        牛朗打完招呼后,也没再多说什么。

        他觉得都是一个村的人,打打招呼是基本的礼貌。

        林小梅见牛朗没有接着说些什么,心里有点失落,可她又不敢同牛朗说点什么,怕坐在牛车上的人看见了,会胡说八道,只好低着头,想着心事,其实她心里有一个秘密,只是这个秘密一直被她埋藏在心底,从未告诉过任何人,连她娘都不知道。

        秘密便是她从小就喜欢牛朗。

        随着年龄的增长,她对牛朗的喜欢又逐渐加深了很多。

        过完年,她就及笄了,到了该说亲的年龄。

        她心里特别的希望,牛朗家会到她家提亲,想嫁给牛朗,做他的媳妇。

        她默默的祈祷着,希望她的心愿会变成真。

        牛车缓缓的行驶着,林小梅时不时的偷偷看看牛朗,见牛朗回看到她时,她又害羞的低下头

        当牛车抵达青阳镇后,大家都下了车,付过车钱后,便直往集市走去。

        林小梅很想同牛朗同路,但又怕村里人瞧见,会胡说些什么不好听的话,只好默默的跟着她嫂子,慢慢的朝集市走去。

        今天是赶集日,集市上非常的热闹,姑嫂俩在集市上东逛逛西逛逛,想买的东西太多,可价格又太贵,只好挑选了一样自己最喜欢又便宜的东西,还了一通价后,终于买下。

        之后,二人又买了一些肉和菜,才离开集市,坐牛车回家去。

        繁忙的日子总是过得很快,一晃便到了腊月二十八。

        一大早,沈家一家子踏上了去镇上的乡间马路。

        他们打算步行去镇上,采买年货。

        好不容易可以休息几天,沈清清打算多买些好的吃食来犒劳大家。

        沈巧巧和沈小安一路上都很开心,因为他们又可以去镇上买好吃的、好玩的东西了。

        当日头爬上天空时,他们一家子也终于走到了青阳镇。

        他们先去了一趟钱庄。

        沈清清把一百两散碎银子,换成了两张五十两的银票,这样易保管,存放也方便。

        剩下的二十多两银子,她则留着慢慢花销。

        换好银票后,一家子出了钱庄,朝集市走去。

        走到集市后,大家开心的采购起来。

        沈家现在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银子也越来越多,沈钟氏也不再像以前一样,什么都嫌贵,不敢买,能省则省了。

        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想要的东西,她也不会拦着不让买,因为她知道,孩子们也不会乱花银子,买的都是必需品。

        于是乎,沈清清一次性买了不少东西,一只老母鸡、一只老鸭、一条鱼、五斤猪肉、三斤排骨

        这些东西足够他们一家子,吃上好几天。

        之后,他们又去了干货铺和粮食铺,买了一斤糖果、两斤果脯,十斤大米、十斤面粉

        买好食物后,又买了一副春联

        采买了一大通后,沈清清直接包了一辆牛车,送他们一家子回家去。

        沈巧巧和沈小安,一路上都开心不已,吃着甜甜的糖果,听着沈清清讲着故事。

        半个时辰后,牛车便抵达了南山村。

        “到家了!”沈小安欢呼道。

        一家子分别拿着今天采买的东西,开心的走回家去。

        鸡、鸭都是活物,沈钟氏直接把它们放在院子里,让它们自由活动。

        其它的东西,大家则分别归置好。

        沈清清休息了一会后,便走进厨房,开始收拾起鱼来。

        由于没有辣椒,只有黄豆酱之类的作料,沈清清只好做红烧鱼。

        还好今天她买了姜、蒜、小葱,之类的佐料,有了这些作料,烹制的红烧鱼,应该也很好吃。

        中午,沈家的饭桌上,菜品还算丰盛,一份红烧鱼、一份红烧肉、一份清炒白菜、一份白菜鸡蛋汤,一家子围坐在桌旁,开心的吃着美食。

        “姐姐,你做的菜太好吃了!”沈小安边吃边说着。

        “嘿嘿,好吃就多吃点!前段日子太忙了,我也没空给大家做什么好吃的食物,过年这几天,我给你们多做点好吃的菜,给大家补补。”

        “好呀!”

        沈清清见家人们吃的很开心,她也很开心,开心之余,又有一些自责,前段日子为了挣银子,把家人们都给累坏了,有些心疼他们,心想着,年后是不是该放慢挣钱的脚步,要劳逸结合,给家人们多一些休息的时间?

        目前她手上的银子还有一百一十五两,对于乡下人来说,已经不是一笔小数目了,对于他们家来说,也足够生活很长一段日子,可是想要盖青砖瓦房和送小安去上学,这些银子,便不算多了。

        “清清,多吃点补补,你都瘦了一圈了。”沈钟氏夹了一些红烧鱼和红烧肉,放进沈清清碗里,关心的说道。

        “谢谢奶奶!”沈清清浅浅的笑了笑。

        “姐姐你多吃点!”沈巧巧和沈小安也给沈清清夹了一些菜放进她碗里。

        “哎哟喂,够了、够了,谢谢你们俩的好意,我的碗里已经装不下了!”

        沈清清很感动,有关心她的家人们,真好!

        午饭后,沈清清带着妹妹和弟弟贴起了春联。

        “姐姐,我们为什么要贴春联?”沈小安不解的问道。

        “嗯,春联象征着我们一家子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期盼,也代表着一种喜庆的气氛。”

        “喔,是这样呀!”

        “嗯!”

        贴着春联,沈清清便想起了之前买的那些书籍,之前忙着挣银子,把教妹妹和弟弟识字这件事,都给忘记了。

        贴好春联后,沈清清看时辰还早,便找来一本千字文,开始教沈巧巧和沈小安识字。

        两个孩子对识字都很感兴趣,学习起来也很认真。

        沈清清对他们的表现很满意。

        她心想“过完年干脆把妹妹和弟弟都送去私塾学习,不知道,私塾收不收女学生?”

        主要是古代人对女子入学还是有一定的偏见。

        如若私塾不收女学生,那就先送小安去学习,等小安学好知识后,再教她和巧巧也行。

        这样他们以后都会识字,说不定会过上更好的生活。


  https://fozhidaoxs.cc/book/15490/805081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