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华娱之巨星崛起 > 486 跟风

486 跟风


渝州,江北国际机场。

        方云墨前脚才刚踏上渝州的土地,手机刚开机不到十分钟,宗帅的电话也跟着打了过来。

        “云墨,你知道么?我们公司的电话快被人给打爆了!”电话里,宗帅的声音听上去带着几分火气,“早知道就不那么早放你回渝州了!”

        “找我们的?”方云墨一头雾水,“我们工作室最近不是挺低调的吗?是什么人找我们?”

        “全是各个影视公司的人,”宗帅长出了一口气,“这帮家伙全是冲着咱们手里的原著改编版权来的。”

        似乎怕方云墨没回过神,宗帅又不充了一句,“就是你上次让我买的那批抗战、谍战题材的版权。”

        再然后,方云墨就欧了。

        这帮家伙全都是打算跟风的!

        这也是影视圈子里的痼疾了……

        …………

        一切还要从《风声》大卖开始说起……

        作为2008年截至目前,唯一一部有可能突破三亿元大关的电影,《风声》对业内所造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一部电影的范畴。

        对于很多华娱圈内的影视公司而言,《风声》的成功可以说是让他们发现了一片新天地。

        说句不怎么中听的话,每次但凡是有一部电影大卖,几乎所有人都会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

        他们都在想着如何借着《风声》的光,照亮自家的那一亩三分地……

        再然后,他们便发现了最简单,同时也是最浅显的一点——《风声》的题材问题。

        尽管《风声》上映的时间段可以说是处于一个被大多数人放弃了的档期,但这依然不能掩盖《风声》的过人之处。

        因为这是一部和以往卖座电影完全不同类型的影片。

        在喜剧,动作,小成本爱情电影之外,《风声》走出了一条其他人不敢走也不能走的路。

        所谓的‘不敢走’、‘不能走’,既有题材方面的考虑,更有影片投资方面的顾忌。

        观众们只会关心电影本身的内容是不是精彩,有没有他们喜欢的明星,至于影片投资多少,这些事情他们其实并不关心。

        但是对于广大的普通观众而言,他们进电影院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找个乐子而已。

        能够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过上两个钟头的电影就算是,《风声》就是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尽管它的高票房并不代表着它就是一部毫无逻辑问题和漏洞的完美电影,但是它的高票房至少可以反映市场以及观众对于作品的认可。

        毕竟,华国的老百姓对于这一点是所有华国电影人的共识。

        但对于华国的电影人而言,什么样的国产电影才能算得上是‘优秀’,这个问题几乎每个岗位,甚至于每个年龄的人都有着属于自己的理解。

        对于像是程恺戈,张一谋这样的第五代导演而言,他们所理解的‘优秀’就是能够反映民族骨子里的东西,能够反映某个特定年代,特定人群身上的特定情感……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张一谋的执导理念算是最为与时俱进的。

        他既能拍得出来《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也一样能够驾驭得了《英雄》,《十面埋伏》以及《满城尽带黄金甲》……

        不仅如此,人家后来还为了体验一把好莱坞式的电影工业流程,跑去执导了《长城》呢……

        且不说张一谋到底是不是为了这个目的,但他那种勇于尝试的精神还是值得肯定的。

        米国著名导演奥利弗·斯通曾经认为华国的电影市场是一座尚未彻底开采钻石矿,因为这里在未来将会拥有全世界最多的中产阶级……

        姑且不论这位导演的说法和预期对不对,至少在方云墨穿越过来的2020年,华国确实已经成为了全世界仅次于北美地区的第二大票仓。

        唯一的问题是,华国的商业片类型太过单调了。

        与好莱坞票房金字塔的塔尖上屹立的都是高概念、大制作的幻想类电影不同,动作加上喜剧似乎才是中国电影观众最喜闻乐见的国产电影类型。

        在工业水准短期内无法追赶好莱坞的情况下,动作、喜剧成了中国电影人对抗进口大片最有力的武器,毕竟,中国人肯定比老外更清楚自己人的笑点在哪。

        平心而论,这个方向并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却不能长久。

        所有人都明白,一个国家的电影工业想要发展,壮大,绝对不可能仅仅依靠爱情,喜剧这样品类的电影。

        然而,市场导向这东西很显然不是按照电影工作者的意志来运转的。

        电影工作者们当然知道什么样的电影能够带动华国的电影产业,可问题是某部电影带动了国家的电影产业之后,它就一定能够赚到钱吗?

        这个当然是没有人能够打包票的。

        否则就不会在《流浪地球》之后还有《上海堡垒》这种花了钱却亏得一塌糊涂的电影了。

        可问题是如果不能赚钱,那么投资方为什么要拿钱出来拍摄不赚钱的电影呢?

        难道就仅仅是为了能换个好名声?

        说句难听点的话,就算是把马芸、马华腾外加王建林绑在一起,这个活他们也是当不起的。

        于是乎,既要能赚钱,还要投资大得能够带动华国电影工业的片子就成了凤毛麟角。

        正在这个当口上,《风声》出现了。

        投资够大——制片加上宣发费用,妥妥的一个亿;

        票房够好——上映三周,累计票房直奔三亿而去,而且听说在此之前还把海外版权给卖了出去,足见其经济效益。

        这样的片子要是还没人跟风,那才真是白瞎了那帮人的钛合金狗眼呢。

        结果等他们开始搜罗原著,准备大干一场的时候,却发现市面上有点名气的作品,几乎都已经被人抢先一步了。

        这种事情自然是方云墨这货提前布的局了。

        在《风声》拍摄期间,方云墨便已经提前让宗帅花重金买下了多部谍战小说十年期的电影改编版权。

        除非这些人打算侵权或者是放弃这块肥肉,否则的话方云墨工作室就是个绕不过去的坎。

        在授意宗帅打发走了一票小鱼小虾之后,方云墨终于等到了自己的目标。

        就在他回到渝州开始工作的第二天,宗帅的电话再次如约而至——这次要和他通话得人是华艺兄弟的王仲雷。

        邦——邦——邦——


  https://fozhidaoxs.cc/book/15061/7879983.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