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1991从芯开始 > 第174章 很懂林本坚

第174章 很懂林本坚


金秋的省城,夜风习习,驱逐着秋老虎的最后一丝余威。

        苏远山牵着妻子的手,踏着月色走在电科大西校门外的小巷里。

        苏远山和妻子认识于大一,两人相濡以沫二十几年,如今女儿都上初中了依然浓情不减。

        妻子叶如黛靠在他肩膀上,多年来的习惯让两人步伐完全一致:“山哥,最近的禁令,你们海芯那边到底扛得住不?如果扛不住,你干脆回来教书得了。”

        苏远山握了握妻子的手,脸上浮起一抹笑意:“我倒是想辞职,可期权还没到手,走了谁养你?”

        “你这话说得,好像我成靠你养的败家娘们了。”叶如黛满眼的风韵,轻轻瞪了丈夫一眼,说的话丝毫不像一个电科大副教授的口吻。

        “嘿嘿,主要是……”苏远山吻了一下妻子的头发。

        微风吹过,妻子贴近他的身躯:“知道,你很早之前就说过,意难平。”

        “是啊。”苏远山叹了一声。

        因为父亲是电科大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最早的一批老师,苏远山从小耳闻目染,对集成电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从父亲手下毕业后,苏远山又去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计算机工程硕博。之后在tel呆了三年,见证了p3到p4的诞生后与妻子回国,他担任国芯的逻辑设计工程师,妻子则回到电科大教书。

        在国芯呆了七八年,干得心力交瘁的他应邀前往海芯。在过去的数年中,他几乎以一块砖的形式在国芯负责过逻辑设计、结构设计,甚至还负责过微代码编译。这种近乎全能的资历让他当仁不让的成为了海芯的首席内核架构师。

        从前年到今年,西边的制裁让国内高端芯片行业一片乌云,无数的质疑和愤怒在互联网上掀起了轩然——倒是给了苏远山休假回来陪老婆的机会。

        可又能怎样?

        x86架构的授权和生态链就如同一把大铁钳,死死地掐着国内桌面处理器的脖子。而即便没有生态链和授权的约束,一纸禁令也让基于ar架构的7n移动c芯片的海芯同样没有半点反抗能力。

        比智力,华夏人从来不虚。

        但即便你能设计出冠绝全球的架构,没有高端精密制造产业支持,照样不过是镜中花水中月。

        甚至人家都还可以直接从源头围掐你——连eda都可以不给你。

        “现在只能走一步看一步,看华芯那边能不能曲线救国了。否则……”

        苏远山叹息着,这时身后车灯传来,他搂着妻子往右边靠了靠。

        却不料车灯以疯狂的速度接近!

        伴随着妻子的惊呼,苏远山使出全身的力气,将妻子一把推开。

        他飞了起来。

        嘀嗒。

        嘀嗒。

        嘀嗒……

        苏远山的视线终于离开了那只长耳朵的铁闹钟。

        他用了一个小时来接受自己回到了1991年的事实。

        1991年2月25日,农历正月十一。

        这一年他未满十七,刚上高一。

        “黛儿,等我。”苏远山用力闭眼,把叶如黛和女儿的身影藏在心底。

        既然重生,中年人的多愁善感就不需要了。

        1991年,对于执念国产芯片的苏远山来说,不算最坏,但也谈不上好。

        这一年,因特尔一边对80486做最后的修补,一边开始憋大招。

        而因为早在386时代因特尔就取消了对其他“第二供应商”的x86授权,这一年的ad和cyrix等正在用无尘室“clean  roo”做着让因特尔骂娘的逆向山寨。

        山寨不说,还人人都挂386和486的招牌。

        当然,就算其他厂商能通过clean  roo进行白盒测试复刻——类似于解剖一颗cpu,然后盲猜微代码最终实现和与原产品兼容的功能——但只要你做的是x86架构,就一定绕不开tel在这个架构下的各种专利。

        其中最臭名昭著的莫过于那条克劳福德338号专利(the  craford  ‘338  patent),这是条有关内存管理和高速缓存的专利,据说x86下无人能绕开。

        得益于此,因特尔挥舞专利大棒,把一干山寨党揍得溃不成军就不多说了——除了cyrix这个白嫖鬼才。

        两年后,因特尔的ceo安迪·格鲁夫气得跳脚说谁再用586的名字除非踏着我尸体过去,于是pentiu诞生。

        ——灯,等灯等灯。

        相比之下,此时的国内百废待兴——80年代,国内引进了数十条半导体生产线,却被所谓的“蜜月期”迷惑,陷入了“造不如买”的天真陷阱。

        要知道,当时国内山寨出8086单片机时,只落后五年。

        而现在已经在进行的908工程,更是因为种种原因停滞不前。

        紧接着的909工程虽然痛定思痛,时间也正好卡在95年这个90年代外交关系最后的高光期,却谁也不曾料到第二年就被“安排”了。

        瓦森纳,这个臭不要脸的协议,开始围堵夏国30年。

        从最基础的eda(集成电路设计软件)到最后流片的所有设备,全都在安排中。一个晶圆厂,需要的可不仅仅只是光刻机。

        苏远山记得很清楚,明年eda三巨头之一的cadence就要进入国内,对国产eda软件熊猫iad展开“降维打击”。

        ……

        母亲的呼唤打断了苏远山的思绪。

        “小山。”

        “诶,妈。”苏远山抹了下脸,笑着应道。

        “快收拾下楼,你小舅快到了。”

        “小舅?”这个已经在脑海中消失许久的称呼,顿时唤醒了苏远山记忆中的不愉快,他沉声道:“他来干什么?”

        苏远山的小舅叫张克,在8,90年代算是家族里了不起的人才——他伙同一帮人当倒爷,从南到北,再到遥远的北方帝国,几年就赚下了上百万的身家。为此苏远山的妈妈张秀云没少嘀咕丈夫苏星河,埋怨丈夫身为一个教授还不如一个投机倒把分子赚得多。

        平心而论,小舅并不是那种赚了钱就翘尾巴的土老帽,在高知识分子的姐夫面前,他一向很尊敬,还曾经送过一台浪潮486给苏远山的父亲。

        可一切都在张克结识了那位靠倒卖二手飞机一飞冲天的牛人后发生了改变。

        之前还对知识保持敬畏的张克变得目空一切,在那位牛人的指导下杀进期货市场,结果赔得裤衩都不剩。

        后来他找到苏远山的母亲,张秀云这个后世中的“扶弟魔”相信了弟弟“最多一个月就还本”的鬼话,把家中积蓄全部给了弟弟不说,还挪用了十万公款。

        结果可想而知……

        苏星河副教授急得差点一夜白头,到处求人才借钱把窟窿填上。

        这事虽然最终没被发现,但家中却从此没有了安宁——这也是苏远山当初申请留学的原因。

        此后小舅便一蹶不振,变成到处坑蒙拐骗、满嘴谎言的无赖。

        苏远山的语气让张秀云很惊讶,张克向来对苏远山很好,而儿子也一直很喜欢他这个小舅,今天这小子是吃错药了?

        就在张秀云准备骂人时,便听到苏远山语气变得惊喜起来。

        “是小舅?我下去接他!”——此时的小舅还没有变成那个人人讨厌的赖皮,还是那个意气风发的小舅。

        ……

        “小山。”小舅张克抱着两个纸箱给外甥打招呼。

        “小舅,走得快。舅妈怎么没来?”苏远山上前一步,他习惯性地伸出握手的动作,却猛地回神,笑着帮小舅搬下箱子。

        “回娘家了。你的礼物,小心点。猜一下是什么东西?”

        苏远山说:“电脑。”

        张克一脸惊诧:“咦?你小子怎么猜到的?我连你妈都没说。”

        “上面写着,浪潮。”

        “你小子,不愧是姐夫的儿子,够聪明!”张克溺爱地拍了拍苏远山的脑袋,抱着大箱子率先走向家属楼。

        如今刚三十出头的小舅意气风发,却丝毫看不出是个赚了百万身家的“富豪”。这一方面是因为家教,另一方面,小舅并不觉得自己有多牛逼,小舅依旧对知识、对科学怀着崇敬。

        “走啊?咋地,看到电脑迈不动腿了?”

        苏远山笑道:“没有,谢谢小舅。”

        小舅潇洒地一甩皮包,露出大哥大的天线:“客气啥,你那苹果早该丢了,我听人家说那是十几年前的老古董。”

        “不过这台的外表虽然有点旧,里面可是最新的486加最新的系统。”小舅回头,给苏远山露出个得意的眼神:“专门定制的!”

        用过这台电脑多年的苏远山不禁哑然。

        所谓定制,其实就是他那些倒腾电脑的朋友倒腾来的二手……

        不过即便如此,这一台下来怎么也得一万冒头,算是重得不能再重的礼了。

        想到记忆中对小舅的厌恶,苏远山呼了口气。

        那就先定个小目标,把小舅拉回来。

        第二章

        父亲苏星河没有多久就开完会回家,姐夫和小舅子两人坐在一起天南海北的聊起天,苏远山趁机溜进书房开始捣鼓电脑。

        麻利接上显示器和鼠标,摁开电源,一阵等待之后,显出了一个光标。

        苏远山知道,这是dos30等他输入那个十分有着仪式感的命令。

        ——。

        “都是回忆啊。”

        苏远山笑了笑,晃着粗笨的轨迹球鼠标,点开桌面菜单。

        和记忆中一样,“名义上”这电脑是送给自己,但里面软件却全是父亲才用得上的。除了pascal,cc++,居然还有fortran。看来给张克装机的这位也是个高手,知道一个计算机工科的教授需要什么。

        这台自带电脑,用的芯片是去年那一批主频50z的,加了几条指令集,比起386快了不少,但阉割了浮点运算。

        此时的dos还没有中文版,除了个自带的纸牌更没什么可玩的。

        苏远山启动c++,看着古老的界面,他再次一笑。

        回到91年,留给苏远山的时间挺够。

        他有足够的时间利用对诸多eda的熟悉,开发出一套超前、贴心的eda。然后凭着这套eda,来敲开那些半导体公司的合作之门——不为赚钱,只是交个朋友。

        特别是霓国的那些半导体企业,他们已经嗅到被星旗国打压的危机,纷纷来国内开辟新的市场,最终促使92年霓国的天皇访夏,将两国的蜜月期推到最。

        要知道,现在的光刻机领域,尼康才是老大,日后独孤求败的al在尼康面前就是个弟弟。

        收回思绪,苏远山抓起笔记本和铅笔,开始思考框架。

        ……

        “咦?”

        苏远山知道,这是父亲和小舅进了书房,但他没有回头,而是做出一副冥思苦想的模样,继续自己编写库代码。

        91年,c++标准库才创建两年,没有多少轮子不说,国内也只有各大高校才能搞到。

        苏远山得先给自己造点轮子。

        张克看着外甥正在缓慢地输入单词语句,以为他在练英语。不料就在他准备招呼苏远山时,苏星河一把拉住了他,并凑近了显示器。

        苏副教授当然知道自己儿子在干什么。

        所以他才惊讶——这小子不是才学会c++么?居然都会自己写库了?

        苏远山停了一下,深深皱眉,他转过头,仿佛才发现父亲和小舅一样忙道:“爸,小舅。”

        小舅摁住他肩膀笑道:“你小子学英语呢?”

        “嘿嘿,我想搞个软件。”苏远山冲小舅一笑,然后望向父亲:“爸,c++是怎么定义程序接口来着?”

        最了解工科男的,莫过于另外一个工科男。

        所以苏远山直接用问题先堵住父亲的嘴。

        苏星河怔了怔,沉吟片刻才说:“先在头文件完成类接口的定义。”

        接着,他马上问苏远山:“你想设计什么软件?还需要用到接口?”

        “是这样的,前阵子听留校的师兄们说起bp机,我就去看了一下原理。发现它的芯片挺简单,就想捣鼓一下。但机房电脑里面只有protel,用来设计pcb还行,设计芯片就糟糕了一点……”

        苏星河听得一愣一愣的,最后终于失笑:“臭小子,有志气!话说你不是才学c++吗?现在就有胆子写eda软件了?”

        苏远山咳了一声:“什么叫才学……我好歹是苏星河教授的儿子,从小练童子功的,编程是咱家祖传手艺好不好。”

        一句话听得小舅哈哈大笑:“哥,小山这句话说得没错。他这是真正的虎父无犬子啊!”

        苏副教授也笑出了声,那句祖传手艺深得他心。

        当爹的,谁不希望自己儿子牛逼?而且还是在自己的领域牛逼。

        不过苏星河并没把苏远山当回事:“不过一个eda软件可不是你一个人能捣鼓出来的。”

        苏远山笑道:“所以我打算把前端架构做出来,然后请爸帮忙呗。”

        苏星河摇头笑道:“加上我也不行。”


  https://fozhidaoxs.cc/book/15033/8947778.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