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1991从芯开始 > 第122章 五亿

第122章 五亿


苏远山知道郑振川给自己打电话显然不是想就在电话里谈合作,他或许只是突然之间感到了无力感——过去的苏远山曾经无数次地体会到这种感觉。

        因此他很能理解郑振川的心情。

        “没事,郑叔,等你们回来再说。”

        挂了电话,苏远山冲陈静摇摇头:“你看,又是一个烧钱大户。”

        陈静张了张嘴,叹道:“你老是说今后会产业细分,自己反而到处铺摊子。”

        苏远山收起大哥大,站起身,走到玻璃窗前,凝望着夜空下的霓虹沉默着。

        良久后,他才转身望向陈静,微笑道:“产业细分的前提是有产业,就光刻机领域来说,如果成光所再被耽误,那今后就会错过入场券了。”

        陈静也沉默道:“这就是你不愿意远芯上市的原因吧?可以由着性子随便撒钱。”

        “嗯,我一个人说了算多好?”苏远山随口回答,但马上意识到眼前这个是他辛辛苦苦挖过来的职业经理人,补充道:“当然,你说了也算。”

        陈静被他的口吻逗乐了,摇头笑道:“你要真想搞,就干脆把他们全挖过来得了。”

        “首先,未必挖的动。其次,你不要认为政府没钱就什么用都没了,政策的支持永远比钱更好使。更何况,政府不可能一直没钱。”

        陈静想了想后点头,算是认可了他的说法。

        “那不打扰你休息,我下去和师兄聊一会。”

        ……

        楼下的客房中,当苏远山叩响房门时,秦为民和陈建国两人正在闲聊。

        见苏远山甩着公文包下楼,秦为民呵呵笑道:“我们刚才还在猜你多久下楼。”

        苏远山鄙夷地看了大师兄一眼:“师兄你有没有个正形?”

        “你理解的是什么?我们说的是你俩讨论业务。”秦为民不动声色地回击道。

        苏远山顿时被噎了个不轻。

        “进来吧,建国有事给你说。”秦为民微微一笑,关上房门。

        师兄弟三人坐定后,陈建国便直接正色道:“小山,联电确实有实力,他们仿的486还是很强的。计划中只有40hz,后面提到50hz,能够打平同频的tel的u。”

        秦为民呵呵笑道:“可惜tel今年直接出了奔腾。”

        陈建国也笑道:“是啊,听说il在拉斯维加斯出了奔腾,整个小组气得够呛。而且tel也知道了联电在搞,据说提前打了招呼,只要敢发布,马上就告他们,让他们不要有任何侥幸。”

        苏远山点点头:“只进大陆市场都不行么?”

        “联电在硅谷也是有厂的……tel要告他们,一旦坐实了,不能进入西方市场都是其次,罚钱还跑不掉。所以现在联电现在已经分裂成了两派,一派是希望和tel求和,看能不能乞到授权。另一派则是晶圆厂派,希望早点把ic设计部门砍出去,专心做代工。”

        苏远山摇摇头,在心中为联电默默的哀悼了几秒。

        历史上,联电的cpu便是被tel给告了,即便芯片上还印上了不供us出售或进口)”,依旧难逃厄运,最终选择了放弃。

        陈建国看着苏远山,笑道:“不过他们被tel打压,对于我们倒是一个利好消息。”

        苏远山马上问道:“他们打算买yx架构了吗?”

        陈建国嘿嘿一笑:“我怎么回答?只能说意愿很强——据说岛上和国内在联系了,是不是?”

        苏远山轻轻呼了口气,慢慢笑着点头:“是。”

        就在本月,在香江进行了一系列的见面,然后在年底之前,便会达成影响深远的共识。岛上的商人开始对内地加大投资,内地也对岛上提供政策优待……

        至于后世到底怎么样,苏远山不予评说。

        他只说一句,国内牺牲了太多。

        但就现在来看,双方达成友好共识,对国内是有利的。大量的资本和企业涌入,客观上推动了产业的进步。

        日历翻到11月。

        三天前,霓国天皇结束访问回到霓国,一同回去的还有nec负责建造无尘车间的技术人员。

        无论在官方还是民间,都认为这将会把国内和霓国的关系推向新的高峰。一时间,霓国对国内的贷款援助和投资又掀起了一波热潮。

        已经有分析预计,今年霓国的投资应该会达到22亿美元,而明年则会达到30亿美元。

        只可惜,这些投资大部分不是制造业,更不在半导体行业。

        (注:相关数据见《略论90年代rb对华投资及其特点》一文,爱学术网可免费看到全文。ps:太喜欢爱学术了……)

        站在霓国的角度,即使国内有远芯这样的顶级企业,他们对于国内半导体市场还是持谨慎态度——光靠一家公司可是拉不动整个行业需求的。

        在霓国看来,或者说在绝大多数国家看来,国内的环境,穷,是根源。

        ……

        “再穷也不能穷科研啊。”

        站在无尘车间前,苏远山对郑振川笑道。

        自从得到可以出售光刻机样机的消息后,郑振川便第一时间押送着这台原型机赶来了远芯科技园。

        郑振川笑着摇摇头,望着比成光所的面积还大的科技园,又望向远方不断入场办公室和实验楼的桌椅等办公用品,微微有些发神。

        他知道,远芯的野心很大,很有钱,但……要求也很苛刻。

        郑振川嘴角微苦:“可你的要求……我倒是没什么,但上面肯定很难接受。”

        苏远山给郑振川他们提的要求很简单。

        搬进远芯,按照产学研模式实行资金的严格把控。

        一句话就是,远芯出钱可以,这钱要落在实处,一分一毫都要用在科研上。

        这里的科研,除了零部件,除了材料,还包括对科研人员的补贴和奖励。

        这样的结果,毫无疑问,对普通的科研人员以及科研项目本身来说是最好的。

        但对合作单位……就未免有些霸道了。

        钱全部管着不说,还人都要跑来远芯。

        这至中科院的脸面于何地?

        “没什么难接受的。”苏远山退后一步,让过抬器械进场的工作人员,嘴角一翘:“你联系一下光机所,我们这边也联系一下电科,以电科的身份联络一下部里。”

        “到时候名义上三方联合,以支援产学研的方式进行。”

        “同时……我们可以承诺,投入至少五亿专项经费在光刻机领域,如果项目有突破……”

        郑振川一个趔趄,忙慌慌打断苏远山。

        “你说多少?”

        “五亿。”


  https://fozhidaoxs.cc/book/15033/7867881.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