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武侠管理局 > 一百三十九章 月满西楼

一百三十九章 月满西楼


“唐代,洛阳邙山有一只巨蛇,一只修炼千年的白蛇,千年的修为让它可以化作人身,化作妙龄女子,她给自己取名,叫做白素贞,同时还有一只青蛇,后人熟知的名字叫做小青,但它原本不叫这个名字,或许小青本身也忘记自己叫什么名字了。它本是一只公蛇,陪伴白蛇修炼千年,也恋了白蛇千年,后来白蛇遇见了许仙,一眼千年,爱上了许仙。”

        “那青蛇呢?”男孩问道

        老人陷入沉默。

        “青蛇在关键时刻表达了对白蛇的爱恋,白蛇陷入纠结,一面是一眼千年,一见钟情的人类书生,一面是陪伴自己多年,如家人一般的青蛇,白蛇和青蛇打了一个赌,他们在山林中斗法,用二人千百年的修为决斗,若是白蛇输了,便答应和青蛇在一起,若是青蛇输了,便要化为女体,成为白蛇身边的丫鬟姐妹。之后的斗法可以说是惊天动地,最后青蛇输了,化为女体,取名小青,终生侍奉在白蛇身边。”

        “青蛇和白蛇共同修炼千年,为什么青蛇会输?”

        “青蛇从一开始就输了。自从白蛇说出只要你赢了就和你在一起那一刻开始,青蛇就知道,白蛇从不喜欢过他,在这种情况下,他就知道无法和白蛇在一起了。即使是赢了也无法让白蛇爱他,在这种情况下,输赢已经不再重要了,他爱白蛇,却不能和白蛇在一起,不如化作另一副模样,作为另一个身份陪在心爱的人身边。”

        “什么意思?”男孩不解道。

        “或许这就是一种爱吧,你也许以后会知道,但我希望你也不会知道,宇墨。”老人说道。

        时间回到现在。

        “那后来发生了什么?”剑尸问道。

        “后来我回去了啊。”白宇墨说着。

        “不是问你,那个慕容晓晓,他后来跟白家两兄弟交手了吗?”

        “她后来跟我大哥打了。”

        “结局如何?”

        “不是,我跟你说了这么多,你就关心这个?”白宇墨有点无语道。

        “慕容晓晓是个强者,她可以和我交上手。我想看看,白宇豪会怎么对付她。”

        白宇墨看着剑尸,果然人如齐名,在剑尸眼里,剑,仿佛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

        白宇墨回想了当时的情形。

        白宇豪的重剑很猛,带着阵阵罡风。

        猛烈的剑风,以排山倒海的气势,从四面八方,涌来。

        慕容晓晓在这猛烈的剑风中,仿佛是无比的渺小,长剑挥舞。

        在这重剑带来的罡风下,慕容晓晓长剑在这罡风的包围下,像是一根牙签似的。

        她剑的力道很小,但是确实变化很快,在扑面而来的罡风中,长剑飞快闪动。

        总是击中恰到好处的位置。

        仅仅凭借简单的直刺就能抵挡最重的斩击。

        白宇墨在一旁托着腮帮看着。

        慕容晓晓的玉仙剑法像是舞蹈一样,却没一个攻击,防守都恰到好处。

        火花在空中飞扬着。

        寒光和罡风交织着。

        慕容晓晓的腰肢纤细却有力,在罡风的包围中,闪动着,反击着。

        即使是白宇豪,也感到有些力不从心。

        白宇豪的力气很大,但是总是感觉,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慕容晓晓总是能用最省力最精准的攻击化解白宇豪扑面而来猛烈的攻击。

        白宇豪以前也见过峨眉派的剑法。

        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像慕容晓晓这样多变熟练的剑法。

        仿佛是已经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地步。

        峨眉派剑法中,除了月明师太仿佛也没有别人了。

        毫无疑问,慕容晓晓是剑法中的天才。

        即使内伤没有痊愈,慕容晓晓也有这样的水平。

        寒光一闪。

        剑锋晃动,长剑在罡风中晃动,如游龙一般。

        罡风在长剑的寒光闪动下。

        化作一团白雾。

        关键的一剑。

        已经逼到了白宇豪的胸口。

        胜负已分。

        白宇豪看着面前的少女,黑发散落下来。

        脑后跳动的马尾也落下。

        “即使是受伤未愈,也能战胜我,果然是个强者。”

        白宇豪说道。

        心中还是也有些不甘的。。

        白宇林看到眼前这一幕,连忙快步走了上来,握住慕容晓晓的手腕,极亲昵地说着:“没事吧,晓晓。”

        “哈哈哈!我没事啦!”慕容晓晓说着。

        “大哥你也真是!明知道人家有伤还下手这么狠。”

        “算了算了。”

        白宇豪说道。

        便也走开了。

        显然,输给慕容晓晓,对他来说还是有些不甘。

        故事说完了。

        白宇墨看着,一旁的剑尸。

        剑尸蹲在地上。

        白宇墨仿佛能看到。

        兜帽下那苍白的脸仿佛是在笑。

        “简直是个痴子。”白宇墨这样说道。

        站起身来,想出口走去。

        “好嘛。”剑尸在身后叫住了他。

        “说点你想聊吗?既然这样你不如告诉她你的想法。”

        “我的想法?”

        “你不是喜欢她?”

        “是啊.........”

        “你为什么不告诉她?”

        “要怎么告诉?”

        “你虽然不是习武之人,但是你可以用你自己的方式不是吗?”

        “我.......”

        白宇墨不解道。

        “我不懂。”

        “我觉得你懂。”

        白宇墨微微点头道。

        白宇墨慢慢走出地牢。

        他没有想到,能和自己分享心事的人竟然是一个被人称之为怪物的犯人。

        第二天的清晨。

        梨花花瓣如雪般落下。

        慕容晓晓坐在路边,梨花落在她的黑发上。

        白色的花瓣,夹杂在黑发中。

        像是白了头一样。

        慕容晓晓看着面前的白雪般的梨花。

        “慕容........”

        白宇墨在慕容晓晓身后叫住她。

        慕容晓晓微微回头,梨花从发梢落下。

        慕容晓晓回头看向白宇墨。

        “宇墨哥?什么事情。”

        白宇墨木讷地在慕容晓晓身边坐下。

        “慕容......我给你准备了礼物。”

        慕容晓晓看着白宇墨手里握着一团淡紫色的手绢。

        慕容晓晓结果手绢。

        看到手绢上绣着,几行小字。

        “是一首诗。”慕容晓晓说道。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慕容晓晓念着手绢山的诗句。

        “这是什么意思.?”

        慕容晓晓疑惑道。

        白宇墨看着慕容晓晓拿着手绢:“这是宋朝李清照的诗词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听上去好像,很有意思,什么意思?”

        “这首词作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远离之后,寄寓着作者不忍离别的一腔深情,是一首工巧的别情词作。

        词的起句“红藕香残玉簟秋  ”,领起全篇,上半句“红藕香残”写户外之景,下半句“玉簟秋”写室内之物  ,对清秋季节起了点染作用。全句设色清丽,意象蕴藉,不仅刻画出四色,而且烘托出词人情怀。意境清凉幽然,颇有仙风灵气。花开花落,既是自然界现象  ,也是悲欢离合的人事象征;枕席生凉,既是肌肤间触觉,也是凄凉独处的内心感受。起句为全词定下了幽美的抒情基调。

        接下来的五句顺序写词人从昼到夜一天内所作之事、所触之景、所生之情。前两句“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写的是白昼在水面泛舟之事,以“独上”二字暗示处境,暗逗离情。下面“云中谁寄锦书来”一句,则明写别后的悬念。接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两句,构成一种目断神迷的意境。按顺序,应是月满时  ,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而思及谁寄锦书来。“谁”字自然是暗指赵明诚。但是明月自满,人却未圆;雁字空回,锦书无有,所以有“谁寄”之叹。说“谁寄”,又可知是无人寄也。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  ,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而这一望断天涯、神驰象外的情思和遐想,无时无刻不萦绕于词人心头。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句,承上启下,词意不断。它既是即景,又兼比兴  。其所展示的花落水流之景,是遥遥与上阕“红藕香残”、“独上兰舟”两句相拍合的;而其所象喻的人生、年华、爱情、离别,则给人以凄凉无奈之恨。

        下片自此转为直接抒情,用内心独自的方式展开。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二句,在写自己的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想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面的,以见两心之相印。这两句也是上阕“云中”句的补充和引申,说明尽管天长水远  ,锦书未来  ,而两地相思之情初无二致,足证双方情爱之笃与彼此信任之深。这两句既是分列的,又是合一的。合起来看,从“一种相思”到“两处闲愁”,是两情的分合与深化。其分合,表明此情是一而二、二而一的  ;其深化  ,则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下句“此情无计可消除”,紧接这两句。正因人已分在两处,心已笼罩深愁,此情就当然难以排遣,而是“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了。

        “此情封锁计可消除,才下眉头  ,却上心头。”三句最为世人所称道。这里  ,“眉头”与“心头”相对应  ,“才下”与“却上”成起伏,语句结构既十分工整,表现手法也十分巧妙,在艺术上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当然,这两个四字句只是整首词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并非一枝独秀。它有赖于全篇的烘托,特别因与前面另两个同样工巧的四字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前后衬映,而相得益彰。”


  https://fozhidaoxs.cc/book/13843/952167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