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大炎驸马 > 第89章 第二题

第89章 第二题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西南北风……”

        众人嘴里喃喃念着,脸上的神情皆变的惊异而不可思议起来。

        就连面带怒容的刘彻,也忍不住一愣,满脸惊讶起来。

        竟又是一首绝顶好诗!

        一首也就罢了,现在竟然又来一首,而且喻义相似,皆是上上之等,令人拍案叫绝!

        这等文采,当世能有几人?

        那几名身穿官服的老者,皆是惊叹不已,彻底被这少年的文采与诗中所表达的高洁品格所折服!

        “陛下,此《竹石》比上那《石灰吟》,毫不逊色啊!两者皆喻义深刻,志向高远圣洁,读来令人心神激荡,不能平静,好诗!好诗啊!”

        “卫公子之才,世所罕见!老臣心服口服也!”

        “陛下,此等才子,如此年轻,竟有这等高洁志向,实乃我大炎之福,陛下之福啊!还望陛下念起年少无知,饶恕一次!”

        几名老者,皆起身求情。

        丙吉也道“陛下,卫言第一首,也算不得欺君,毕竟那前两句的确是他所作,加上后两句,也只是念出来让大家欣赏评析一下。从这第二首可知,他心头早有腹稿,本就无意欺骗。若他真想欺骗,他若不说,谁又知道呢?”

        那几名老者,皆连连点头“是极,是极。”

        刘彻却是冷笑一声,看着下面那少年道“你们装糊涂,真当朕也老糊涂了?那第一首《石灰吟》,上下衔接如此巧妙,浑然天成,怎会是两个人所作?卫言啊卫言,朕可不是第一次读你的诗,更不是刚知道你的文采了得了,你觉得你能骗的了朕?”

        卫言躬身低头,没有说话。

        刘彻冷哼一声,脸上却并无怒气,道“不过君无戏言。既然朕刚刚已经说了,你再作出一首好诗,朕就饶恕你,那朕自然会信守承诺。这首《竹石》,的确毫不逊色于那第一首《石灰吟》,对你的才华,朕也是非常欣赏的。此事作罢,不过你这少年,以后可万万不可再恃才傲物,耍小聪明了,知道吗?”

        卫言连忙道“谢陛下。”

        他不承认,也未否认。

        这位有如此态度,显然那件事,他心头可能早就开始后悔了。

        这可是一个不错的消息。

        刘彻的目光,看向了李平功,道“平功,这一炷香的时间快到了,你的呢?”

        众人的目光,皆看向了那位文武双全的李家青年。

        李平功却躬身低头道“回陛下,卫公子大才,臣不如也。这第一次场比试,臣认输。”

        他心头的确已经有腹稿了,但念出来,只会自取其辱,不如干干脆脆认输,也好给陛下和长公主落得个好印象。

        果然,刘彻听了,却并未生气,而是点头道“有自知之明,输赢皆坦荡,真君子也!”

        李家众人,却是脸色难看,心有不甘。

        他们原本以为,今日比试,以他们家平功的实力,绝对是碾压性的全胜,却不料开局不利。

        不过没关系。

        接下来的治国,军事,武力比试,保证让那开酒楼的小子输的凄惨无比!

        昨晚他们就知道这些项目的比试了。

        他们可是准备了一夜。

        狮子搏兔,亦用全力!

        何况是关乎到他们家族兴衰,如此重要的事情。

        即便对方只是一个默默无名的小商人,他们也绝对不会大意。

        对于卫言第一场比试的胜利,刘婵很激动。

        至于长公主,则是平静无波。

        因为她知道,接下来的比试,这少年将会彻底溃败,毫无悬念。

        刘彻原本准备的第二场比试,是武力比试的。

        不过,在看到卫言如此才华和诗中所表达的品格志向后,顿时动了爱才之心,暗暗道若是先武力比试,只怕这少年会直接被李平功打废,接下的比试,恐怕是再难以参加,阿伊面上也不好看。反正后面的比试,这少年肯定是输定了,不如这第二局,朕想个办法,让他们来个平的,这样的话,大家面上都好看,这少年也不会被打击的一蹶不振。

        想到此,刘彻立刻推翻了昨晚的出题,仔细思考了一番后,顿时目光一亮,开口道“第一场比试,卫言胜。这第二场比试,就比治国。朕出一道题,你们两人解答,谁解答的好,谁就算赢。”

        说罢,对身旁的老太监魏起道“准备笔墨纸砚。”

        很快,柔软的棉帛,摆在了刘彻的面前。

        魏公公亲自研墨,递笔。

        刘彻目光闪动,稍一沉吟,便写下了几个大字。

        众人皆目光疑惑地看着,不知道陛下这道题为何不是当众念出来,而是写在棉帛上。

        治国?

        到底是什么题呢?

        就连坐在一旁的长公主刘伊,也忍不住看了过去,但却被魏公公的身子遮挡了视线。

        刘彻写完,却先是扭头看了她一眼,笑道“阿伊,你想看吗?”

        长公主微怔,犹豫了一下,方道“既是治国之事,臣并无兴趣。”

        刘彻却是似笑非笑道“这治国之事,却是跟你也有关,朕可以让你看看。”

        说罢,对魏公公道“魏起,拿给长公主看看。”

        魏起躬身拿起棉帛,走到长公主面前,恭恭敬敬地递给了她。

        刘伊心头疑惑,接过棉帛看去,上面只写了两个大字“削藩。”

        她心头顿时一震。

        这才明白,陛下为何会说这治国之事,也与她有关。

        因为她是大炎第一位拥有自己封国,位列诸侯的公主。

        封国虽不大,却也算是一国之主,拥有自己的军队,财政大权。

        若要削藩,自然也有她的一份。

        高祖立国,分封天下,刘姓诸侯,遍布全国,经过这么多年发展,诸侯各国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威胁到中央政权。

        先皇曾动过削藩念头,也付诸了行动,结果引起七国之乱。

        虽最终平息,却元气大伤,心头忌惮,不敢再继续下去。

        这些年,诸侯各国的势力,再次增长起来。

        武帝心中早有削藩之念,苦于没有好的办法,怕像先帝一般,引起动乱。

        毕竟这些年与匈奴的战争,消耗了太多国力,已经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若是再因为削藩而引起内乱,只怕政权会分崩离析。

        武帝谨慎忌惮,一直没有实际行动,眼看自己年岁已大,怕自己驾崩后,太子年幼,各诸侯会趁乱而起,所以心头焦急,一直在寻找办法解决这心头大事。

        但这种大事,又怎会是那么好解决的呢?

        刘伊心头奇怪。

        这种关乎着国家命运的大事,朝中各个重臣都无法解决,陛下又怎么会出题询问这两名年轻人呢?

        只怕这两人之中,没有一个的回答,能令陛下满意吧。

        一瞬间,刘伊突然明白过来。

        这是陛下故意如此,要让第二局打个平手吗?

        她目光闪烁,站起身,捧着棉帛,亲自走过去交还到刘彻手中,恭敬道“陛下之意,臣已明了。”

        刘彻眯了眯眸子,看着她道“阿伊觉得如何?”

        问的是这道题目出的如何,但也绝不仅仅是这个意思。

        刘伊低头道“臣只想回边境率军保卫疆域,其余事,皆不重要。”

        刘彻脸上露出了笑容,点头赞赏道“好,阿伊之志,朕甚感欣慰。这第二题,就是它了。”

        。


  https://fozhidaoxs.cc/book/11814/741857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