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奸臣哪里跑 > 卷一 西陵恶少 第四十二章 阉贼安敢蛊惑陛下

卷一 西陵恶少 第四十二章 阉贼安敢蛊惑陛下


想起一事,便对身旁内监道:

        “唤那内监进来。”

        王臻被唤入殿内,头不敢抬,气不敢踹,只老老实实站在偏僻角落,听陛下问道:

        “那物查得如何?”

        “回陛下,那物却如刘老所言,瘦弱书生,日耕十亩田毫不费力,此乃奴亲眼所见!”

        日耕十亩?这内监竟敢当着众臣工的面在陛下面前如此妄言,莫不是想效仿那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

        身为大楚臣子,食天子禄,众臣工怎能容一阉人猖狂至此:

        “狗奴!竟敢妖言惑主!”

        面对千夫所指,王臻眉毛都没挑一下,只老老实实低着脑袋,不动声色。

        可却架不住有那一心想做直臣,烈臣的臣工上前一脚就将他踢翻在地,举拳就打:

        “阉贼!你是受谁指使来蛊惑陛下?!”

        殿上动武,早有先例。

        大楚开国太祖曾沉迷美色,数月间不理朝政,甚至还有妇人干政之事发生。

        后开国十二臣之一的武将霍冲一怒而起,在殿上将那妖女当场捶杀。

        太祖方如梦初醒,直言幸有霍卿!

        然后就励精图治,再不沉迷美色,至于那霍冲,威风没多久就被判了个谋反的罪名给灭了族。

        不过自此先例一开,总有那想做直臣,烈臣留名青史的人在大殿上动手。

        如此延续百年,也算规矩。

        况且今日所殴之人,只不过是一名内监阉人,便是殴死了,至多也不过罚俸三月而已。

        如此可以表现一番,又不需受到太大惩罚的机会,可不是每天都有。

        所以便是七十老叟,也战战巍巍地挤进人群给了王臻几个大耳刮子。

        大楚天子也不会为一阉人恶了三省官员,只待那王臻被打得头破血流,手足折断,躺在地上嗷嗷惨叫。

        这才吩咐殿前侍卫拉开百官,对王臻道:

        “你上前来与朕细说。”

        王臻忍着剧痛从地上爬起,一瘸一拐行至陛下身侧,就将西陵之行所见一五一十说了出来。

        西陵?!

        侯府?

        我那不争气的儿子?

        站在人群中的侯浦儒听得这些字,忽然想起数日前自己接到的家书曾言:

        侯世贵发明了一农具,可日更十亩地而不伤地力。

        他知道妻子向来疼爱这逆子,只当这逆子又犯了什么错,妻子来信想为他在自己面前讨个开心。

        便没当回事。

        谁成想,这事怎就捅到了陛下耳中?!

        侯浦儒在这震惊万分时,殿上的皇帝也是心有疑惑。

        这内监身上浓香逼人,浑不似其他内监那帮恶臭扑鼻,与他说话,倒是轻松很多。

        听完禀告之后,他便点头满意道:

        “此事你做得不错,日后就留在朕身边。”

        而后他一转头,看向殿下群臣:

        “尚书大夫侯浦儒何在?”

        完了,陛下定要问我,可我什么都不知道啊!

        侯浦儒心中一慌,在心中将那不成器的儿子给骂了一顿。

        “阿嚏!”

        见得公子平白无故忽然打起了喷嚏,项旭关心问道:

        “公子可是凉了?我再找几件衣服为公子穿上。”

        近日天气转凉,倒是多发病症的季节,不过侯世贵还是摆了摆手道:

        “无妨,让你们准备的东西,都准备得如何了?”

        项旭答道:

        “我去看看。”

        听得此话,侯世贵这才放心,又对鲁兴安言:

        “秋收在即,去与鲁叔说一声,府中演兵操练之事可暂时缓一缓。”

        二人走后,身边只剩鲍济一人,侯世贵便领着他来了母亲院中。

        即将秋收,他也确实有件大事要与母亲商量一番。

        通报入内后,他先是很殷勤地为侯氏捏腰捶腿了一阵,这才像聊家常一般说道:

        “母亲,近日我随老师读书,所获良多。”

        一个多月来,儿子的勤奋努力,侯氏也是看在眼中。

        心想这当过帝师的大儒就是不一样,竟能帮我把儿子教好:

        “你这小子,不过读了一月书就想来我这讨赏了?

        你也不看看那些寒门学子,十载寒窗苦读,便是寒冬腊月也耕耘不辍。

        再说,叫你读书那是为了你好,知道吗?”

        听着母亲滔滔不绝地念叨,侯世贵没有丝毫不耐。

        只等母亲说完,这才言道:

        “孩儿此来,却为讨赏,不过却不是为孩儿讨赏,而是为芸芸众生,疾苦百姓讨个温饱。”

        侯氏想也不想就答道:

        “若是农具之事,不必再说,那物虽是你造出,可事关重大,还得等你父回信才能决断。”

        侯世贵却摇头道:

        “也不是农具之事,孩儿跟老师读圣贤道理,方知天下疾苦,民生哀愁,故……”

        说到这,侯世贵走到母亲面前,大礼一拜:

        “故,孩儿求母亲降地租,给那些疾苦百姓一个温饱!一个……活下去的希望。”

        西陵边地,不类中原,细户耕种一亩田,要将所获九成上缴。

        每年口粮,连温饱也不够,仅能吊命而已。

        若是家中人多,能干活的人少,怕是每年都要饿死几人。

        所以那天麟山的山匪才会剿了又生,生了又剿,如此反复,剿之不尽。

        也是西陵为何多匪的原因。

        毕竟人都活不下去了,律法道德又有谁会在乎?

        就算是那中原,地主也是收八成租金,只留两成给细户糊口。

        如此下去,地主愈富,细户愈穷,一生毫无希望,能吃顿饱饭,便是造化。

        这也是为什么那日侯世贵补偿被自己鞭打之人后,府中细户,家丁,护卫皆对侯世贵感恩戴德,甚至都有人在家中立了侯世贵的长生牌位。

        十两银子,对侯世贵来说不过一件衣料钱,可却足以改变他们一生。

        既然心中有善恶之果,侯世贵便只能做好事了。

        眼看秋收在即,旁人他管不了,但至少自家这边,还是该努力努力。

        他为今天这事,特意准备了一大堆说辞。

        甚至还准备了一哭二闹三自尽的把戏,心想无论如何,也要逼得府中为细户减租。

        毕竟九一分成,这跟直接吃细户的肉,吸细户的血又有什么区别?实在太黑了。

        不说侯氏,侯世贵这一番话出口。

        侍立在一旁的鲍济,以及伺候侯氏的那几名侍女都惊住了。

        甚至有一名侍女连忙捂着自己的嘴差点没叫出声来。

        公子他……竟要为细户减租!

        虽然几月时光,府中下人对侯世贵感官大好。

        可这话出自公子之口,还是让她们不太相信。

        毕竟就连当时大儒,非大灾之年也不会轻言减租。


  https://fozhidaoxs.cc/book/10753/6382634.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