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 三国骑砍 > 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犊

第一百二十二章 舔犊


许都,魏王国的相国华歆领班唱响篡汉大戏。
        四月十五朔日朝会时,华歆出列奏曰:“伏睹魏王,自登位以来,德布四方,仁及万物,越古超今,虽唐、虞无以过此。群臣会议,言汉祚已终,望陛下效尧、舜之道,以山川社稷,禅与魏王,上合天心,下合民意,则陛下安享清闲之福,祖宗幸甚生灵幸甚臣等议定,特来奏请。”
        刘协惊容难敛,半晌无言,觑百官而哭:“朕想高祖提三尺剑,斩蛇起义,平秦灭楚,创造基业,世统相传,四百年矣。朕虽不才,初无过恶,安忍将祖宗大业,等闲弃了汝百官再从公计议。”
        华歆引李伏、许芝近前奏曰:“陛下若不信,可问此二人。”
        李伏奏曰:“自魏王即位以来,麒麟降生,凤凰来仪,黄龙出现,嘉禾蔚生,甘露下降。此是上天示瑞,魏当代汉之象也。”
        许芝又奏曰:“臣等职掌司天,夜观乾象,见炎汉气数已终,陛下帝垦隐匿不明;魏国乾象,极天际地,言之难尽。更兼上应图谶,其谶曰:鬼在边,委相连;当代汉,无可言。言在东,午在西;两日并光上下移。”
        “以此论之,陛下可早禅位。”
        “鬼在边,委相连,是魏字也;言在东,午在西,乃许字也;两日并光上下移,乃昌字也:此是魏在许昌应受汉禅也。”
        “愿陛下察之。”
        刘协仍旧强撑,颤音:“祥瑞图谶,皆虚妄之事;奈何以虚妄之事,而遽欲朕舍祖宗之基业乎”
        王朗奏曰:“自古以来,有兴必有废,有盛必有衰,岂有不亡之国、不败之家乎汉室相传四百余年,延至陛下,气数已尽,宜早退避,不可迟疑;迟则生变矣。”
        刘协环视华歆、王朗、辛毗、贾诩、刘、刘晔、陈矫、陈群、桓阶等四十余名大臣,见一个个面无愧容,遂哂笑退回殿后,脚步虚浮。
        至十八日时,许昌宫禁已更换为魏军甲士,土黄服色的魏军甲士有别于朱绛色的汉军服色。
        一个火德赤色,一个火生土的土德黄色。
        昆阳城,夏侯尚亲自驻守所在,与叶县隔水对峙。
        十八日时,夏侯尚所部完成夏衣更替,所持的汉军战旗降下,飘扬魏军白底黄纹战旗,全军将士穿土黄色细麻衣,或者土黄色帛衣。
        马超在水边洗马,见魏哨骑在对岸奔驰不由一愣:“曹氏篡汉”
        不久马岱、关平、张苞闻讯赶来,就见魏军在对岸堆积草束,将一捆又一捆的汉军旗帜堆在草堆上,一把火引燃火焰升腾四五丈。
        马超有些哭笑不得,对身边马岱低声说:“曹丕引火上身,或许汉王大军将北伐中原。”
        关平、张苞可没有多少悲色,又努力克制不露出笑容。
        曹丕终于干了一件好事,扫清最后一道障碍。
        刘协就是一座山,终于被曹丕扳倒了。
        关平喜悦更多一些,对张苞说:“你我建功之日不远矣”
        曹丕在这个节骨眼上篡汉,岂不是要自己当靶子
        东征战役目前还能停下,等到秋收后,就有北伐中原的一战之力。
        张苞忧虑更多一些:“定国,曹丕此时篡汉,意在分化我军。”
        关平也随即恍然明悟,这已经不是东征、北伐的事情,而是争夺帝位的关键时刻。
        哪怕东征序列的将校出征在即,此刻也能忍耐冲动,等待刘备称帝后再出征。
        这是人心,刘备也不能违抗。
        而称帝,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两日后这条军情送到江陵,曹丕在许都、邺城大杀特杀,已将关羽早前经营的情报网络摧毁的一干二净。
        所以马超、关平送来的急递,也仅仅是猜测。
        刘备当即陷入为难地步,如果称帝,要花费时间准备。之前汉中王时王国国都在成都,现在称帝的话,襄阳、江陵都比成都合适。
        如果选择先行称帝,那刘禅、赵云、诸葛亮要不要来荆州
        谁又去益州镇守
        益州太大了,牵扯的事务又多,不是张飞一个人能守得住的。
        张飞可以守成都,巴州谁来镇守还有南中
        刘备焦虑,又来到关羽府邸咨询此事。
        称帝与否,想当皇帝就是想当皇帝,没什么好遮掩的。
        他来时关羽正在演武场饮茶,大小不一的军吏子弟摆弄弓箭学习射术,最大的也就十二三岁,再大一点普遍随军征战,或做些跑腿的工作。
        刘备入座,询问此事,说出忧虑:“今国贼在北,我军器械、粮秣皆为东征而储。贸然向北,周转耗费决然不小,孙权小儿又会笑我。”
        “大王,孙权称藩于魏,率先上表劝曹丕篡逆,此亦国贼也,东征并无不可。”
        关羽稍稍考虑又说:“我军若北伐,反倒中魏人疲军之计。今大军锐气正盛,不宜再调。”
        这就是孙权率先上劝进表的好处,不打他打谁
        没有这个投名状,曹丕还会继续斟酌考虑。
        刘备衡量前后:“我是关心则乱,还是云长看的明白。我有意等孔明回荆州,云长以为如何”
        “此小节而已,我料孔明不甚在意。待北伐建功,还于旧都时,少不得孔明同行。”
        关羽看的淡,称汉中王时的典礼,自己也没参加:“大王,今发兵在即,万事宜简。”
        刘备仰头傻笑:“是我心急了,没想到这小曹贼胆大如此,突的做下好大事情。”
        关羽也露出轻松释然的笑容,奋斗大半辈子,终于等到了想要的东西。
        想要三兴大汉,先得把大汉握在手里。
        宋儒那一套还不流行,没必要扭扭捏捏。
        刘备开怀,望着演武场上有序射箭的小少年:“云长,此羽林郎也。”
        他抬手一指指着挥动旗帜的关兴:“此羽林中郎将也”
        关羽拱手:“大王,臣怀有私心,想使安国、靖国治民一方,不涉兵戈戎马事。”
        刘备轻微皱眉:“云长,靖国、安国才能卓越,你这又是何必”
        “臣中年时得定国,不惑之年得兴国,想留兴国在侧以伴天年,此舔犊之情,还请大王成全。”
        见关羽如此说,刘备也是一叹,抖抖双袖坐好,略遗憾说:“本想遣安国去陪读,安国有勇毅之风,常伴公嗣左右也好增长公嗣尚武之心。”
        关羽更是放低了头,还是舍不得把关兴派到益州去。


  https://fozhidaoxs.cc/book/1073/804396.html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fozhidaoxs.cc。顶点小说网手机版阅读网址:m.fozhidaoxs.cc